随笔两则
阎晶明先生为《浙江散文》题词
即使专心治学的专家,
也难免在学问基础上暴露不足,
一味借前辈嘲笑今人也未必是最好的办法。
学问难免“狭窄”
春节回家,明知道行李很多,人流涌堵,出门前仍然改不掉习惯,塞一本书往包里。随手抓了一本最新一期《读书》(2017年第2期),准备闲时在火车上翻读打发时间。果然有暇,而且读得兴味十足,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哲人其萎,芳馨常在》的文章,作者以神交已久、崇敬有加的口吻记述了自己与吴小如先生从书信到面见的往来。文中对前辈大家吴小如先生学问的敬仰、人格风范的赞许,对时下一些学者名人基础不实、治学不严、错谬百出尽表不屑和讥讽,这些大多是我所认可的。的确,处在学风浮躁、文风不实的环境中,学问已经变得跟从前不一样,以往学者间的那点优雅的讲究,有用也罢,无用也好,早已不被大多数学者所重视。本文作者谨慎使用古语典籍,努力使文风呈现书面文雅,与文章对老一代学者的崇敬相得益彰,读来也颇有趣。这样的文风,这样的倡导,发表在《读书》上同样觉得特别恰切。
不过,我在阅读中也发现一点瑕疵,即作者在小心翼翼地使用古典的同时,指涉到自己专业之外的地方时却也有明显不当处。文章以称赞前辈学者严谨、当下学者乱用古语和典故闹出笑话为基调,在批评今日学者视野狭窄时,引用了《阿Q正传》的一段描述,观点却与《阿Q正传》本意相违。小说是说阿Q无家无业,靠打短工过日子,割麦舂米撑船,让干啥干啥,以此窘境来对照阿Q“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的精神胜利法。
小说里的描写: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
而文章作者却理解成“割麦的”、“舂米的”、“撑船的”三种人。作者是这么表述的:
“以小如先生所写的分析古典诗文类文章为例,每每能融训诂、考证于鉴赏之中,常常三言两语,却能搔着痒处,在深度上,远远超过专治古代文学者。不像现在的一些所谓专家,各自株守一段,借用鲁迅《阿Q正传》中的话来比喻,就是割麦的只能割麦,舂米的只能舂米,撑船的只能撑船。”
这样的理解和鲁迅小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了。
可见,学问太苛,要做到不“株守”,其实很难。学问至深处,非“株守”而不能得,否则大而无当,连边际也找不着了。“通百艺而专一长”(knowing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恐怕是治学者之必须,谁也别以为自己看了几本书,就可以嘲笑他人,否则,即使精用了古典,却又露出对现代经典引用错谬的马脚,自己犯了自己批评的错误。
同时我也以为,今人难免用错古典,如某个旧时称谓不确,某个字的繁简转换错误(如發、髮,雲、云),等等,只要使用者没有流露出“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得意,其实也是可以原谅的。当今时代,通才已难得见,学问根基确有问题,电子信息发达时代,甚至连博闻强记都有“没必要”的感觉。久而久之,人们,即使专心治学的专家,也难免在学问基础上暴露不足,但中国的学问还得由中国学者来做,一味借前辈嘲笑今人也未必是最好的办法。
穆里尼奥的看点
没错,“只有穆里尼奥可以带着球迷转会”。而且绝不仅止于此。穆在皇马,西甲是顶级联赛,巴萨皇马之争是世界足坛的最强竞争。穆转英超,西甲失色。即使曼联名列第六,仍是最惨烈英超之最大转播热点。没有穆里尼奥,瓜迪奥拉就是个三好教练,温格就是个三好教师,并无戏剧性看点。
穆式看点绝不仅因为他所向披靡,冠军多多,恰恰因为他常常上演英雄无泪式悲剧。在西甲,皇马是输多胜少不服输的老二。在英超,曼联连续16轮不败也仍然排名老六不变。在西甲,皇马赢则巴萨也赢,巴萨平或输则皇马也输或平。在英超第22轮,曼城、利物浦、热刺皆先赛而均未取胜,若曼联取胜斯托克则追平第五,然而上半场对手零射门却1:0领先(曼联尴尬乌龙),直到第93分钟曼联才艰难扳平,依然岿然第六不动。穆里尼奥在英超吃尽苦头,他被裁判驱逐,他被英足总处罚,他被自己的球员阴损,然而,他永远是喜欢与不喜欢的球迷共同认可的“the special one”。在最新评出的欧洲足球史上最伟大的十名主教练中,穆里尼奥是惟一一位现任主教练的当选者。欧洲足球联赛的持续魅力和悲喜兼具的戏剧性,穆里尼奥是不二主角!他是舞台主角,也是导演,还是剧本的创设者!
体育是竞技也是艺术,足球是竞技,是艺术,而且最富戏剧性。穆里尼奥就是一位戏剧大师,他是正剧形象,却是充满了悲情故事,他的故事以悲壮为主调,同时又充满喜感,而那种喜感不乏卓别林式的喜中带泪。他是欧洲足坛里最敢跟苛刻媒体对骂的主教练,每每因向裁判质疑而遭追罚,他敢向英足总、欧足联挑衅,口无遮拦却又一针见血,他批判一切自己看不惯、不接受的人和事,大胆直言到了令人生畏、生厌的地步,他挑战一切权威,自己却并不自认为是权威,而是做最“特别的一个”,无论在巨星云集的皇马还是并不起眼的波尔图,他都能一路冲向巅峰,他的不断转身未必全部华丽,却总带出无尽话题,与其说他在挑战周围的一切,不如说他在不断挑战自我。我始终认为,穆里尼奥不是为人处世的榜样,却是一面非常有用的镜子,平面的镜子,他是揭露虚伪、挑战权贵、敢于对骂且努力做最好自己的足球人。
如果认为他是一介莽夫,那就错了,穆里尼奥始终注意呵护跟自己球队球迷的关系,很少甚至几乎不向球迷做过激之举。今日曼联,排名已经“6”了太久,但他得到了俱乐部的支持,特别是曼联球迷的支持。今天(2月9日)还读到一条新闻,说“曼联内部人士透露:赛季结束后后,俱乐部想和穆里尼奥商讨续约。穆里尼奥已经爱上了这里,球迷也支持他。曼联高层都为拥有穆里尼奥而感到开心。”同时还读到另一条新闻,在欧洲各足球豪门的球衣销售中,曼联的排名高过巴萨皇马。这也是穆里尼奥价值的另一个小小佐证吧。
本文刊发于2017年第二期《浙江散文》杂志。
作者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为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鲁迅的文化视野》、《鲁迅与陈西滢》等著作。在《鲁迅研究月刊》、《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十月》等发表多篇关于鲁迅的论文及学术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