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火箭军文艺“轻骑队”下基层 

来源:文艺报 | 郭振建  2017年05月24日07:09

“轻装简从、吃住营连,行军战斗化、管理正规化”。近日,火箭军政治工作部适应部队深化改革要求,组建由舞台艺术、文学美术骨干为主体的砺剑文艺“轻骑队”,第一批20多名队员穿上迷彩装、背起行囊、扛起队旗,奔赴驻扎在大山深处、戈壁高原的火箭军旅团部队。他们进阵地、蹲营连、上哨所,捧出一片深情,燃烧一团火焰,一边慰问演出、一边辅导骨干、一边倾心采访、一边创作加工节目,用歌声、舞姿、旋律、画笔展现基层火热战斗生活,彰显出文艺“轻骑队”的兵形象、兵情怀、兵境界,赢得官兵纷纷点赞。他们在火箭军部队留下的精彩足迹,也让人们再一次思考在新形势下建设文艺“轻骑队”必须把握的内在规律。

文艺“轻骑队”首先要有“轻”的鲜明特征。在烽火硝烟年代里,我军战地宣传队三五人或十多人组成一队,轻装上阵、便捷灵活,或穿梭于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中,或出现在险象环生的枪林弹雨里,或服务于艰苦简陋的宿营地,用现编现演、鲜活灵动的一段快板书、一首战斗歌、一幕活报剧等,生动形象地反映部队官兵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鼓舞军心、凝聚士气,激发官兵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钢铁意志。因此,文艺“轻骑队”必须摒弃靠人多势众强声势压阵脚、靠大阵容大制作博“眼球”、靠浮夸包装装潢门面的做法,洗尽浮华,回归“轻骑队”小而精、简而快、轻便而不轻飘的本色。在职能定位上,应树牢士兵第一、基层至上的思想,把火热的演兵场和军营作为第一战位,把广大官兵作为表现主体,找准军旅文艺价值的根脉、定位和舞台。在人员组成上,应着眼部队需求、综合队伍现状,注重一专多能、一人多用,兼顾各艺术门类的协调配合,精心组织集创作、编导、演出、服务于一体的精悍队伍。在服务模式上,千里转进、机动灵活,不带复杂道具,不受部队训练工作环境场所限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部队演训任务到哪里,舞台就搭在哪里;官兵在哪里,文艺演出、骨干辅导就到哪里。做到行军一辆车、演出一台戏、吃饭一张桌,切实以轻装便捷适应基层部队点多线长、分散布防、随时服务的需要。

文艺“轻骑队”履行特殊使命任务,必须葆有“兵”的样子。“轻骑队”的队员应该坚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初心,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杜绝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飘浮做派,把基层部队当作艺术的“源头”,以无限的崇尚和敬畏之情,扎到备战打仗第一线,吃部队家常饭、睡连队硬板床、练官兵基本功,用一颗兵心体验基层火热生活,用一片真情感悟官兵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切实与基层官兵交朋友、心连心,锤炼革命军人的政治信仰、精神意志和情感追求。当然,历练如此涵养素养和高尚艺德,并非易事,如果没有强烈的使命责任感和情感能动性,即使到了基层连队,按要求穿上了迷彩服、做到了“五同”,仍然会人在军营心在外,对个人的名利得失心存纠结,与官兵离着心、隔着情,说起话来缺乏“兵语”,干起事来没有“兵心”,思考问题不懂“兵情”,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仍然难像个兵。这样搞创作、演节目,自然很难体现出文艺“轻骑队”的滋味和风骨,很难做到事半功倍、成效显著。

文艺“轻骑队”释放精武制胜之道的精神能量,必须始终彰显军味、战味,发挥催征战鼓、冲锋号角作用。那些荒诞不经、虚无缥缈的靡靡之音,与战士的血性豪气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同基层官兵生活密切接触的文艺“轻骑队”,必须始终坚守威武、阳刚、胜战的创演风格,不论是起草宣传标语、战斗口号还是创作小品、曲艺节目,不论是吟诵诗词、演唱歌曲还是表演快板书、舞蹈节目等,都要诠释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信仰、信念和血性胆气,展现官兵特有的战斗品格、战斗情怀、战斗精神,在作品中塑造一个个有勇有谋、有血有肉的铁血战士形象,激励官兵练兵不懈怠、备战不松劲、打仗不怕死,向着胜利一往无前、冲锋不止。 (郭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