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笑星刘姥姥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娄炳成  2017年05月23日11:43

曹雪芹把贾府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丫头仆人们,个个写得活灵活现,倒不稀奇;他能把一个乡下老妪刘姥姥,写得那样鲜活生动,那样成功,而且还是以欣赏、赞许的笔调,带着浓烈的感情色彩来描写的,这就十分难得。刘姥姥这个艺术人物,在大观园里的确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尤其在广大读者眼里,她不仅是一个老笑星,还是一个好老人。

刘姥姥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人物,在她身上,体现了许多中国农民的优秀品质,具有许多中国农民特有的智慧。她勤劳,善良,乐观,诙谐;对官家富人很羡慕,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好奇;不在乎富家子弟小姐的打趣戏谑,还乐意充当他们的“笑料”;在生活窘迫时愿意低头求人,在他人遭难时愿意施以援手;本本分分,实实在在,等等。可见,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禀性操守、心智行为的了解、把握,都是很准确的。

作为一个生活在农村底层的孀寡老人,与上流社会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家有着过从,在整部《红楼梦》里还有着一定的重头戏,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足见刘姥姥这个人物的重要。她的到来,给雍容华贵、高墙深院的大观园,带来了芬芳的田野味道,浓郁的泥土气息;带来了新鲜的故事,开怀的欢笑。这一切,都融入了刘姥姥数进荣国府的故事之中。

她一进荣国府,是为了借钱过冬;二进荣国府,是为了报恩还礼;三进荣国府,是为了看望弥留之际的凤姐;四进荣国府,是为了援救遭难的恩人家里的孩子巧姐;五进荣国府,是为了与巧姐团圆。但在暗场里,远不止这五次。巧姐就说过,“那年在园里见的时候,我还小。前年你来,我还合你要隔年的蝈蝈儿。”这一切,都说明了,她虽然不是贾府里的人,但又似乎不是局外人,她亲眼见证了贾府的荣华富贵,见证了贾家有头有脸的哥儿姐儿们幸福成长的过程,见证了这个封建大家族的败落,和许多人物悲惨的命运结局。

曹雪芹对刘姥姥的许多细节描写,都是很有趣的。譬如,第四十回宴席上,刘姥姥见那鸡蛋小巧,“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行令时,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都显露出了刘姥姥过人的表演才华。第四十一回贾母令女伶奏乐,“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黛玉说她那是“牛舞”,看似取笑,实则深许之。“圣乐一奏,百兽率舞”,恰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舞蹈艺术最早的起源。

最令人称奇道妙的要数凤姐和鸳鸯“捉弄”刘姥姥的那一段:“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接着放笔描写众人的笑态:“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的乡土语言十分丰富,譬如,她形容贾母的屋子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活话出贾母屋子的气派。她又打趣那双沉甸甸的象牙镶金筷子道:“这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用庄稼人日常生活的农具来比配,收到奇特的喜剧效果。兴之所至,连一个鸡蛋在她嘴里说出来也变得妙趣横生:“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一两银子,没听到响声就没了”。她赞叹大观园的美景和惜春的才气,也是趣味盎然。读这两回,只觉刘姥姥妙语连珠,惹众人连连发笑。从她身上我们看到艺术并不神秘,而是在真实的生活当中,在劳动人民人民的口头语言里。

刘姥姥的喜剧表演并无落单,而是处处有凤姐配合。一部《红楼梦》,大家都知道凤姐的语言艺术是最上乘的,尤其是大量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的运用,堪称红楼一绝;刘姥姥恰好和她结成一对儿拍档,一唱一和,同为杰出的生活艺术家。刘姥姥还是“诗人”。而且作者笔下还真就让她作了诗,她的诗才便通过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显露出来:左边“大四”是个人——是个庄家人,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刘姥姥的酒令尽管文雅不足,却也是庄稼人的本色,透着别样的村野风光,正符合七十六回妙玉诗论“归到本来面目上去”,比某些文人诗“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检怪”强多了。因此,我们读了刘姥姥的酒令,就该肃然起敬,而不可嗤之为“俗”。更何况她那“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的警句新奇别致,气势不凡。倘使她也知书识字,不愁不是个诗翁了。

刘姥姥将一个快乐、节俭、爱热闹、满身土里土气的农村老婆婆,那份只属于她个人的本色表演得活灵活现。她信口开河,惹得宝玉刨根问底的那个小故事,显出刘姥姥抖包袱的本事。说到雪天听到屋外响动,以为有人来偷柴草时,便故意停顿,卖了个关子。惹得贾母的思维不得不跟着她往下走,不觉得入了戏,猜测是过路客人拿柴草烤火御寒。这时刘姥姥将包袱抖了出来,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标致小姑娘。包袱抖出来后,因为南院发生了小火灾,便嘎然而止。知道贾母因为失火而厌烦了,刘姥姥知趣地打住。可是贾府另一个重要人物宝玉却不依不饶要问到底,她便顺着宝玉的爱好,信口编了一段凄婉的故事,惹动了宝玉怜香惜玉之心,傻傻地派茗烟去找那个子虚乌有的庙。

刘姥姥满口村话,却是那样幽默有趣,形象生动。如大伙儿给刘姥姥头上插满花,她自己打趣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粗鄙的词汇、充满乡土气的动作,正是刘姥姥打动大观园中诸人的根本原因。就如赵本山的小品一样,只有充满东北黑土地的乡野气息,才博得了观众的喝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刘姥姥假装斯文,说那些着三不着四的文辞,赵本山改变戏路装城里的绅士,效果如何?肯定是东施效颦。

刘姥姥的表演,毋庸讳言,是在讨好贾府的主子。她扮演的是丑角,但她绝不是丑恶的人物,她知道大家在取笑她的土气,但她还以为大家带来的欢乐为乐。

刘姥姥的笑料纯是一片真情,她对待老太太和姑奶奶,以及那些小姐们姑娘们真心喜爱的体贴,竟能觉悟到:“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刘姥姥与贾母年龄相仿,对人世风霜俱有同感,故而惺惺相惜,相互爱重。难得的是她也能推己及人,体贴人情。凤姐说起贾母被风吹病了,刘姥姥听了,忙叹道:“老太太有年纪的,不惯十分劳乏的。”此话来得何等自然。

黛玉三次雅谑,表面上好像讽刺刘姥姥,内在却写她爱重刘姥姥。刘姥姥给黛玉带来了非常特殊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如果说海棠诗、菊花诗洋溢着缠绵悱恻的诗意美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二进荣国府、两宴大观园,便处处闪现着绮丽烂漫的画意美。它们共存于海棠诗社这个大段落,大大增强了《红楼梦》诗情画意的艺术魅力。

贾母对刘姥姥的健康硬朗,是很羡慕的。刘姥姥的健康长寿,也是值得我们总结的。首先,她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劳动者长寿;其次她本性善良,知恩图报,是“仁者寿”;再次,她欲望简单,豁达乐观,是乐观者长寿;第四,她长期生活在乡下农村,阳光、空气、水质都很好,是环境让人长寿;最后是她一生都用粗茶淡饭,饮食简单,是生活习惯让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