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发展中的新文化概论

来源:文化艺术报 | 苏建军  2017年05月22日13:15

【摘要】从上个世纪初开始,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我国国内的各种矛盾开始不断涌现,而人类自身相关性研究也逐渐开始趋于频繁,而文化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所在,而这样的过程逐渐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来,而在新文化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成为其关键的起点,已经成为我国近代新文化发展中一次无与伦比的文化革命,它直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出更多的挑战,在宗教信仰、礼仪政治、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全新的论述,以此可以认真审视其之后我国近百年的新文化发展的全貌。

【关键词】新文化概论、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批判

我国新文化发展离不开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的浩瀚之势,从1915年正式开始之后,新文化运动逐渐向着封建主义开展全面革新情况,而这样的基本过程主要是进一步提倡民主,坚决革除封建思想的影响,逐渐要求平等自由,实现个性释放,进一步突出科学思想的内在发展可能,反对迷信鬼神,从而促进理性和科学发展的全面进步,反对旧文学,建立新文学,逐渐诠释全新的文学思想,而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也成为我国新文化发展的一段较长的“序曲”,直至今日。

一、新文化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文化展开批判

新文化的初始发展主要针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和偶像崇拜进行较为严格的批判。新文化理念更加提倡科学,反对偶像崇拜和封建迷信。不可否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信仰和崇拜的习俗。首先,基于对上帝的崇拜、鬼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其次,是占卜和前兆迷信的信仰。再次,是对道教的信仰,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又对佛教的信仰等等。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发表的《警告青年》中谈道:“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新文化在客观上杜绝封建迷信的虚假和蛊惑人心,认为这些崇拜更多基于主观之异想,凭空之构造。而这样的一种观念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始终得到全新的研究和论述,并且在目前的政治领域内有着精准的论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无不体现着这样的论断,也直接显示出对于科学化、客观化理念的内在追求,真正实现“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实现一种最佳的发展状态。

二、新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仪和政治制度开展批判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文明发达,其社会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气息,借助血缘关系的内在准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互相契合的伦理政治,逐渐成为其政治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其政治制度与伦理纲常交织在一起,形成“三纲五常”伦理制度、亲尊有卑的宗法制度,直接维护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

陈独秀在《警告青年》中说:“举凡残民害理之妖言,率能征之故训,而不可谓诬,谬种流传,岂自今始!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主要倡导者李大钊,也相继发表文章,反对旧礼教、旧道德。他指出:“吾人为谋新生活之便利,新道德之进展”,“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这些严厉的批判和控诉直指封建社会的统治根基,对封建政治制度和传统礼仪造成严重思想冲击。进入新中国之后,我国更加注重对于民主理念的灌输,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基本原则所在,而国家更加注重人民的作用,将选举权、决策权赋予人民,逐渐构建起民主化的和谐社会。

三、新文化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批判

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国内自身形成了以汉语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多种语言文字并存的文化现象。中国的语言观念,概括地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语言文字这一文化事物的看法,如语言崇拜、对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讨论等。中国的语言崇拜有很多表现,如语言运用中的趋吉避凶和姓名的避讳等等。语言的趋吉避凶在汉语里主要是运用同音字进行谐音取义,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愿。

新文化开始前后,欧洲文学传到中国来后,中国人渐渐感觉到自己文化的缺陷,于是那些新思想家就起来提倡效法西洋。他们看见自己学术的没有生气,他们看见有思想的人都消磨在咬文嚼字的工夫里,他们又看见西洋语言文字合一的好处,所以就思有以改革。最先去提倡革新的,是王国维氏,梁启超氏,谭嗣同氏等。王氏可以说是最先彻底明白文学价值之一人;他在“文以载道”风气甚盛的时候,竟能够以“描写人生”做文学的目的,竟能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能不算是识胆过人。后来他转变了研究的对象,对文学改良一方面遂不能有多大贡献。至真能影响一时,能够做文学革命的先驱,我们就不能不推梁启超谭嗣同诸氏了。梁氏写文章,完全不像桐城派的古文;他自己说他写文章——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页一四二)

他不但创造一种新文体及输入日本文的句法,他更能把戏曲小说与论记文平等相待,能够领会文学的真精神。戊戌政变之后,国人对于文字的问题,渐加注意。当时许多人发起了一个国语运动,研究拼音字母,创作简字字谱,势力颇大。一九一一年,民国成立,这个国语运动就大为发达:教育部更召集了一个“读音统一会”,议定了注音字母三十九个;民国七年,教育部更正式公布注音字母;民国八年,又重新颁定注音字母次序。国语运动到了这个时间,可以说是到了全盛时期。一时有名的新思想家,如吴稚晖氏,钱玄同氏……都极力替国语运动宣传;而且当时上下一致,对这个运动表示同情。后国语运动便渐渐衰落,到了现在便完全沉寂了。

四、结语

我们可以看见,新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在一百余年间已经尽可能除去相关不合理部分所在,但其中也出现一些不足所在,而借助新文化驱动逐渐让人们更加推崇其相关的发展目标,从而能够最大程度揭示出新文化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社会弊病,其对于我国影响必须认真审视,从而避免其不当评价出现。

在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不合理成分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场运动以介绍民主与科学开始,而以鼓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结束。新文化运动的结局竟与其原先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足以说明新文化运动只做到了揭示当时文化上和社会上的诸种病态,却未能提出解救这些病态和问题的方法。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正视,以避免对其作出过当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