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裁缝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钢凝  2017年05月22日09:10

  1927年8月,4岁的李晓生被从上海闹市送到了河北乡下爷爷家。那个时节,冀南平原一片青纱帐,满眼绿色,玉米吐出了粉红或黄色的须子,高粱挺直身杆儿,举着在风中摇曳的穗子,棉花已半人高,花蕾正不断开放,棵上挂了不少棉铃,有的已吐出雪白的絮……

  李晓生的父亲叫李文乾,早些年本是跟着开布厂的老板到上海考察市场的,结果在与客户的交往中,受到一位共产党员身份客户先进思想的影响,义无反顾地投身了革命。

  在开展革命活动中,李文乾认识了进步青年梅姑,一位娇小可爱的苏州姑娘。由于革命工作需要,党组织要在上海再建立多个秘密联络点,李文乾和梅姑被选作一对,于1922年春节过后在上海春阳里弄堂里开了一家“梅乾裁缝店”,店名各取他们名字中一字。两人本来互相倾慕,经组织批准,顺理成章的结婚了,倒也免去了假扮夫妻的种种不便和麻烦。有人说店名叫“梅乾”不好,没钱了怎么发财呀,他俩向人们解释说,我们就是让利顾客,不图挣大钱,他俩心里明白这两字的意义,就是做为共产党人,要为天下穷苦人奋斗美好的前程!

  李文乾和梅姑出双入对,相亲相爱,幸福甜蜜,他们的裁缝店经营的有声有色。由于做工细致,善于创新,裁剪出不少令人赞叹的成品衣,尤其是缝制旗袍更是他们的看家本事,即使低档的布料也能做出高贵大气,上等的丝绸旗袍更是华丽贵气。藏拙的手工技能让女顾客钦佩不已,胖子穿上李文乾和梅姑做的旗袍,会感到自己凸凹有致,像橱窗里摆放的模特那样美丽,瘦子会觉自己丰满韵足如阔太太那般傲气。

  李晓生的爷爷是在三岔镇街面开香油作坊的,规模不大,日子过得还安逸,他的奶奶忙些屋里头的事情。孙子的到来,给老两口增添了许多欢乐,日子也有了色彩。党组织没有隐瞒李文乾和梅姑夫妻牺牲的事,但要老两口绝对保密,不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老两口当然清醒这件事的重大,一旦走漏风声,老两口和小孙子的命都难保住,因为他们在国统区内。他们对外就说孙子的父母得传染病死了。

  三岔镇还是比较繁华的一个镇子,镇东西长5里地,南北宽3里地,主要街面不仅有李晓生爷爷的香油作坊,还有百货店、布店、皮货店、理发店、粮油店、肉铺、铁匠铺、药材店、饭店、酒馆、旅店、大车店等,其他街道也有各种店铺。镇中心是武啸天老爷的大宅子,“武宅”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匾额悬于气宇轩昂的大门之上。武宅东面开有武馆,乃武啸天老爷的大儿子武承功经营,任务有三个,一是传承武功,二是看家护院,三是护镖。武宅西面有一学校,原本是武家私家学堂,后经国民党政府收纳,名曰办新式教育,校长有武啸天老爷的二儿子武承文担任,学校名字叫“津民学校”,用现在划分的说法,小学五个班,初中三个班,上高中就要到县里就读了。三岔镇经常有打把式卖艺的人光顾,小锣一响,人们就围成一圈,看起了热闹。卖针头线脑的、磨剪子抢菜刀的、拉样片的等等小商贩,说唱着自己的一套词,游走在三岔镇的大街小巷。武馆的东面是国民党的镇政府,经常有穿中山装戴国民党党徽的小官员出入。

  李晓生在爷爷奶奶的关照下,度过了极度想念爸爸妈妈的阶段,8岁时背起书包进了津民学校读书。这期间,蒋介石疯狂围剿红军,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到1936年10月红军队伍到达陕北,李晓生长成了英俊少年,脸白白的,大大的眼睛,瘦高的个子,很招人喜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全中国的野心昭然天下,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囚禁蒋介石,逼迫老蒋联合共产党一致抗日,9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9年秋天,党组织捎信儿给李晓生的爷爷,说有一位延老师近期将到家接走李晓生,到北面去。李晓生的爷爷奶奶明白,八路军要接走孙子了。党组织曾征求老两口的意见,是继续留在身边还是让八路军接走。老两口是舍不得的,但考虑到自己年岁已大,还是到队伍上更为妥当,孙子是革命的后代,他应该跟着父母的道路走。但一直到年底,延老师没来,李晓生的爷爷奶奶意识到,这位延老师可能出事了。

  有一天,一位戴毡帽的中年男子,肩抗磨刀凳走进了香油坊,他告诉李晓生的爷爷,延老师在过鬼子的封锁线时,被鬼子抓了,现在组织正在营救。李晓生的爷爷奶奶听后,直搓手,没想到路上这么危险。老两口说,亏着没告诉孙子他父母的真相,不然孙子心可踏实不下来了。磨刀匠说,延老师还会来接的,这是他的任务,只有他知道联络的路线,即使他来不了了,组织还会安排其他的同志。

  1940年6月,李晓生初中毕业,他本应能到县城读高中的,因李晓生的爷爷奶奶身体出了状况,需要他来照顾,没能继续上学。对李晓生来说,这一年是他不幸的一年,也是他懂事开窍的一年,他的爷爷奶奶因病在冬天相继过世。两位老人至死没有告诉孙子,他的父母被国民党枪杀的真相,基于怎样的考虑,只有两位老人知道了。跟李晓生有点儿关联但他一无所知的延老师,经过组织营救但没有成功,在狱中被日本鬼子严刑拷打致死。李晓生对香油坊不感兴趣,自作主张把坊内的东西全部变卖了。

  1941年,李晓生18岁,长成了大小伙子,俊朗的外表,白皙的脸庞,清秀的眉目,两只眼睛黑亮,眸子透着丝丝的忧郁。他的外形和脾气秉性大多继承了母亲的基因,只有1米78的个头儿随了父亲。

  爷爷奶奶的过世,李晓生成为了孤儿的同时,他也感到自己真正长大了,他在心里激励自己,要勇敢的面对一切,走好以后没有亲人的日子,他决定开裁缝铺。李晓生开裁缝铺,是真正继承了父母的特长,他模糊有个印记,父母的裁缝店玻璃橱窗里,摆放了几身好看的旗袍。当初党组织把他送到乡下时,一起带来了一本《旗袍》的书,纸质很好,彩色的。李晓生对它爱不释手,始终小心谨慎地保存着,从没给任何人看过。

  父母没有留给他一张照片,在十几年的岁月里,对爸爸李文乾妈妈梅姑的印记由清晰到模糊直至根本想不起什么样子了,他多次奢望在梦里见到真实的爸爸妈妈,但他们还是那样的模糊,倒是做旗袍的书在梦中多次出现并清晰生动。李晓生白天和夜晚经常用双手轻轻抚摸这本书,因为他小时候看到爸爸妈妈时常翻阅它,照着书上面的图画和分解步骤做那些漂亮的旗袍。

  书上已留下了爸爸妈妈的印记和味道,他总能闻到书里飘出的淡淡的香味,他认为那是妈妈的体香。小的时候,李晓生多次对妈妈说,妈妈的肉是香的,有香味,爸爸就乐着说,有香味就多闻闻,省得买香油了。李晓生就真得搂住妈妈的脖子闻起来,妈妈就抱着他说,晓生是妈妈的好儿子,晓生是妈妈的好儿子。

  《旗袍》一书已化作李晓生的爸爸妈妈了,有它在,他感到自己还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有它在,他感到安全,踏实。

  李晓生把街面的香油坊重新改造布置,特别弄了一个大大的能摆模特儿的玻璃窗,靠街面向北的门安装了两扇弹簧门,能自动关闭,购置了裁缝师傅所需的一切用具,制作了“晓生裁缝铺”的匾额,没有鞭炮没有花篮,开张了。

  人们称他“小裁缝”。

  李晓生对做衣服是无师自通的,他能按照书上的指导说明,根据具体的人,量体裁衣,从没出过差错,得到了顾客的赞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他的手艺更加纯熟,就做了两套精美的丝绸旗袍摆放在玻璃橱窗里,引来大姑娘小媳妇们羡慕的目光。

  李晓生对旗袍的喜欢是刻在骨子里的。他无数次想像着一位婀娜的江南女子,穿一身丝绸的旗袍,柔软平滑的后背上有一大朵艳丽的莲花,撑着一把纸油伞,律动着纤细的腰身,袅袅地行走在白墙灰瓦的小巷子里,小小的细雨不急不密,纸油伞偶尔滴二三滴透明的水珠,慢慢地垂落在青砖或青石铺成的街巷上……

  李晓生有点遗憾,北方女子没有穿旗袍的习惯,可能和北方女子身形偏大,以及气候环境有关系,在北方只有穿棉布袍才是实用的,摆放在橱窗的漂亮的旗袍只供人们欣赏和联想了。

  镇上的人家,大多嫌自己做衣服麻烦,就叫李晓生来做,有的自己拿来布料,也有选用裁缝铺备好的布料,还有让李晓生修改甚至缝补衣服的,他都热情接待,尽最大可能满足和实现顾客的愿望和想法。他的生意还不错。

  1942年春,有一帮日本鬼子联队驻扎到镇上,鬼子的指挥官是一个大佐叫坂田,大佐有一个年轻的夫人叫幸子,跟随丈夫来到了中国。幸子听说镇上有一个小裁缝做衣服不错,就造访了晓生裁缝铺。日本联队指挥部距离晓生裁缝铺不远,一西一东,不绕弯50米,日本联队指挥部在西,晓生裁缝铺在东。日本联队指挥部实际是在镇政府,因国民党官员知道日本鬼子要来,都逃之夭夭了。

  你好,有人吗?有一女人在问,声音很好听,不是本地口音。

  请进!李晓生回应到。

  踢里踏拉几声响,我叫幸子,请多多关照!一女人站到了裁缝铺内。李晓生停下手中的活儿,仔细打量,这就是传说中的日本女人了,挺年轻,长得小巧玲珑,脸上始终挂着笑意,穿着鲜艳的服装,双手垂前拿着一个讲究的小花包。李晓生心想,日本鬼子可恶,这日本女人还不算讨厌,还会说不太流利的中国话。

  幸子问李晓生会不会做和服,当知道照着她身上的衣服做即可后,李晓生说没问题,只要给钱就成。幸子客客气气地说没问题,过几天我再来,送布料。幸子一边退一边说打扰您了,谢谢,谢谢。李晓生没有动地儿,脑袋晕晕的,目送日本大佐夫人。他看到了门外有两个扛枪的日本兵跟着这个女人走了,不仅吸了一口凉气。

  幸子很兴奋,因为小裁缝很帅气,她以后成了这里的常客,李晓生做的几身和服,幸子非常满意,她还介绍其他随军夫人来做衣服。幸子有时还给李晓生带日本寿司吃,李晓生说不好吃。幸子并不生气,因为熟悉了,对李晓生说的别扭话不往心里去。

  幸子喜欢他,李晓生是有感觉的,但他明白,自己是做生意的,她是客户,不能得罪,她是日本女人,更不能得罪,她是日本鬼子的女人,那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没有女人能抵抗旗袍的美丽和诱惑的,幸子让李晓生给自己做了一身旗袍。幸子身材不是很高,但比例适中,身段窈窕,是适合穿旗袍的好人选。幸子穿着合体的旗袍走在镇街道上,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是一件素白的略带浅粉色桃花的丝绸旗袍,无袖,恰如其分地围住了幸子的腰,露出了她光洁的胳膊,旗袍长度到脚裸,开衩到大腿根,她穿一双黑色的高跟皮鞋,若隐若现着幸子的玉腿。幸子吸引了镇上人们的目光,她看到这么多人欣赏她,指指点点,开始有点羞怯,但随即调整了情绪,还故意向人们抛了几个媚眼,露了几下不太张扬又恰到好处的小狐狸般的风情,有几个胆大的男人喉咙干咽了几下,还情不自禁地“欧欧”大叫了几声。。

  有了幸子的光顾,无形之中保护了晓生裁缝铺,没有一个日本鬼子敢来捣蛋。以前不少镇上富裕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有事没事就到晓生裁缝铺,和李晓生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自从日本女人光顾后,吓得不敢来了。也有胆子大的,说日本娘们儿还能把我吃了,毅然地硬着头皮去了晓生裁缝铺,但什么都没发生,和幸子碰过面的还说日本小娘们特礼貌,差不多说一句话就鞠一下躬。

  传说大汉奸金壁辉曾造访过晓生裁缝铺。这金壁辉即是川岛芳子,本名爱新觉罗•显玗,清朝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第十四女。1912年清朝灭亡,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国,将女儿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玗从此更名川岛芳子,被送往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成年后返回中国,长期为日本做间谍。还传说川岛芳子曾动员李晓生加入日本籍,看来川岛芳子也看上温文尔雅又帅气的李晓生了。加入日本籍,李晓生是坚决不答应的,他明白自己是中国人,做为中国人的底线,就是不能叛国当汉奸。川岛芳子是名间谍,在小镇上停留时间有限,没有让李晓生陷入难堪的境地,也没有给幸子带来不愉快。

  党组织没有忘记烈士的后代,1942年夏天,又派安老师接李晓生到陕北去。当安老师看到李晓生开的裁缝铺,认为裁缝铺是一个难得的联络点,就向组织建议,暂缓接李晓生走,把晓生裁缝铺作为秘密联络点传递情报,但不把李晓生发展进来。组织的决定是正确的,很多情报是在缝补的衣服或新做的衣服中进行传递。三岔镇离津浦铁路二十华里,经常有日本高官及夫人光顾三岔镇和镇上的联队指挥部。镇上的地下党通过晓生裁缝铺,了解到了很多情报,印证了许多消息。

  这个时期,萧华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冀鲁边开展游击战,分别袭占了沧县城东南七里淀、盐山城西孟村等敌伪据点,破坏了沧(县)盐(山)公路,袭击了连镇、安陵、泊头等车站,几度中断津浦铁路德州至沧县段敌之交通运输。1943年1月日军集中日伪军一万二千人,对冀鲁边区进行突然的“拉网合围”大“扫荡”,企图消灭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所有部队,完全控制津浦铁路东侧黄河口北侧地区,维护其铁路交通。八路军冀鲁边军区部分人员遭到合围,由于被围部队高度分散隐蔽,利用抗日沟突围。敌人扑空后,反复进行“清剿”。八路军则在敌占区实施破袭战,配合内线斗争,打击日伪军的“清剿”。晓生裁缝铺在敌人的多次“清剿”中,为八路军提前掌握第一手日伪军清剿计划,发挥了重要的情报传递作用。地下党对晓生裁缝铺这个秘密联络点很满意。

  有一天,津民学校的校长武承文来到晓生裁缝铺。武承文的到来,让李晓生既兴奋又忐忑,赶忙停下手中的活,请武校长落座,为老师沏茶倒水。李晓生初中毕业两年了,这是第一次见到自己曾经的校长。他看到武校长比两年前憔悴了一些,两鬓增添了不少白发,眼睛更加深邃。听说日本鬼子让学校增加日语和介绍日本国情的课,开始武校长坚决抵制,说这不是奴化教育吗,我中国人学什么日本的东西。日本鬼子就把武校长“请”到了日本联队指挥部,坂田大佐亲自“接见”,大讲大东亚共荣,日本是先进的国家,是来帮助中国建设繁荣的国家。武校长根本不听这一套,说你们到中国来烧杀抢掠,是为我们好,真是天大的笑话,我们不需要你们这种共存共荣。日本鬼子看到武校长骨头挺硬,就动了刑,逼迫武校长低头就范,在日本鬼子扬言取缔学校的威逼下,武校长不得不妥协了。

  武老师,您找我有事吗?李晓生问道。

  晓生,关笑晶被日本人抓了!武校长气愤地说,拳头捶了一下桌子,茶碗的盖子跳动了一下。

  李晓生听后,心里一颤。关笑晶是三岔镇的人,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但她到县城读了高中。每逢假日,关笑晶就到晓生裁缝铺看看李晓生,说说外面的事情。关笑晶已是大姑娘,纤长匀称的身材,亭亭玉立,俊俏的脸庞,白净柔嫩,眼睛清澈,漆黑的眸子,不时闪动着晶莹的光。每次关笑晶的到来,李晓生都很兴奋,他希望她来,他觉得关笑晶像一盏灯,她一来裁缝铺就瞬间明亮了,他觉得关笑晶就像一朵花,她一来裁缝铺就瞬间鲜艳了。

  为什么被抓?李晓生急切地问。

  鬼子说她反日,有通共嫌疑。武校长答。

  鬼子抓住把柄了吗?李晓生又问。

  没有,前天她到县城松林书店买书,鬼子便衣抓住她,说她是与八路接头的共产党,她一个学生,怎么是共产党呢? 武校长解释道。

  她不可能是共产党,她到我这儿来,我也没看出她有什么激进的言论。要救她!这几天鬼子不知怎么折磨她呢!李晓生的声调高了起来,握着双拳,在屋里不停地走来走去,平时他是很沉稳的人,话不多,即使讲话语速也轻慢。今天听到关笑晶被鬼子抓了,他既震惊又为关笑晶的安全担忧。

  怎么救?武校长问。

  找日本鬼子坂田大佐的夫人!李晓生狠狠地说。

  好!我看可以一试。武校长赞同他的做法。

  关笑晶终于被救出来了。鬼子毕竟从她身上没有搜出任何证据,经过拷问也没有逼出任何东西,在坂田大佐的过问下,宪兵队就坡下驴放人了。关笑晶很坚强,面对鬼子没有低三下气,经受住了鬼子的鞭子之苦,李晓生很钦佩她。

  1943年春节,驻扎在镇上的伪军大队长孙志科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刘红枝。刘红枝也听说了晓生裁缝铺,缠着孙志科到裁缝铺做几身衣服。这天耀武扬威的孙志科陪着媳妇刘红枝来到裁缝铺,刘红枝一见李晓生,浑身酥软,说话娇滴滴,透着媚气儿。随从把带来的几套花布放在案子上。

  李晓生给刘红枝量体时,刘红枝苗条的身段扭来拧去,李晓生几次碰到刘红枝的关键部位,还嫌李晓生量的不到位,重新量。孙志科强压怒火,因他怕新娶的小媳妇。李晓生拿软尺的手每碰一次刘红枝的身体,孙志科的心肝就颤抖一次。刘红枝看到了孙志科的醋劲儿,故意做作给他看,她觉得逗弄自己的男人很有趣。以后刘红枝再来晓生裁缝铺,不让伪军大队长跟着了,但孙志科让两个兵护驾。孙志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铁杆汉奸,仗着日本人撑腰,干尽了坏事,对老百姓心狠手辣,对围剿八路军武工队不遗余力。

  刘红枝本是河水镇一殷实人家的女子,父亲刘普恩是做皮货生意的。在一次清剿八路军武工队的活动中,在路上碰到了走亲戚的刘红枝,孙志科见刘红枝风姿绰约,眼睛妩媚,总是左顾右盼,挑逗几句也不急不恼,还与孙志科来言去语。孙志科觉得刘红枝可能对自己有意思,因他以前碰到的女人都厌恶他,懒得和他多说一句话。孙志科36岁了还没娶上媳妇,他比他父母还着急,但他找女人是有标准的,他喜欢她,她也不讨厌我,只有这样才能过到一起。孙志科在这事上一点不糊涂。碰到刘红枝,他认为是上天送来的机缘。孙志科差点踏破刘红枝家的门槛,东西没少送,把刘普恩恭敬的超过自己父亲百倍。刘恩普是看不上为日本鬼子做事的孙志科,当伪军大队长就是一汉奸,有这么一个女婿,中国人的脸面全没了,会天天让乡亲们戳脊梁骨。但他经不住孙志科的一套说词:为日本人卖命是没办法的事,就是混口饭吃,有我这么一个女婿,你的皮货生意在方圆百里不就平趟了吗!能挣钱说到了刘普恩的心尖上,他就默许了。刘红枝也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她觉得有孙志科撑着,没有办不成的事。

  刘红枝喜欢上了小裁缝,光顾晓生裁缝铺就勤了些,孙志科尽管是大队长,也是有气肚里咽,不敢怒不敢言,他是喜欢刘红枝的,怕她翻脸不认人。孙志科心里坚信,自己媳妇能出边儿,小裁缝也不敢出边儿,小裁缝不出边儿,一切等于没出边儿。孙志科宽慰自己的心态,倒是令人有别样的敬佩,但对小裁缝的仇恨在心里越积越深。

  1943年,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国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年,抗日形势也最严峻艰苦。他们宁可错杀一百个老百姓,也不能放走一个共产觉员,一个八路军。建炮楼设据点,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大开杀戮。这并没有吓到中国军民,抗日热潮有增无减,人们坚信,只要中国人团结起来,一定会把日本鬼子赶回老家去!

  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的暴行不断传到李晓生的耳中,他对日本大佐的夫人和伪军大队长的小媳妇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幸子很委屈,对李晓生说,我是不喜欢打仗的,我来中国是迫于无奈。刘红枝也看到日伪军种种暴行,心里胆战心惊,她怕锄奸团把她和汉奸丈夫杀了,几次想逃离孙志科,但又担心孙志科不会放过她的父亲,最终狠不下心来。李晓生想疏离她,规劝她没事不要到裁缝铺来。他不想让人们以为他和日伪军的夫人们来往密切,成为锄奸团的暗杀目标。刘红枝根本不管李晓生的态度,她反而更加喜欢李晓生了,不仅言语挑逗,没人的时候,甚至对李晓生动手动脚。刘红枝甚至梦想,八路军武工队把她那个汉奸男人杀了更好,孙志科死了,就和小裁缝过,也能衣食无忧。她也想过幸子,尽管幸子也喜欢小裁缝,那仅仅是喜欢而已,幸子是日本人,没有结果的。刘红枝对幸子是有醋意的,但她对幸子恭敬有加,她知道一旦得罪了幸子,恐怕自己和丈夫不会有好果子吃。

  一天晚上8点左右,武承文校长和关笑晶来到晓生裁缝铺,同李晓生谈起了抗日形势,对李晓生说,不要和日本女人、伪军大队长的小媳妇搞僵了关系,要保持正常的关系,这样对抗日有利。

  李晓生感到他俩的讲话非同寻常,他试探地问:你们莫不是八路吧?。

  你说呢?关笑晶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盯着李晓生,反问道。

  我和关笑晶做的是地下工作,收集日伪军的情报。武承文校长抿了一口茶,对李晓生说。

  关笑晶被抓时,李晓生在潜意识中就怀疑她的身份,但那只是一闪念,今天武校长承认了自己的八路身份,还是令李晓生很吃惊。

  武承文和关笑晶向李晓生亮明身份,是经地下组织批准的。经过组织研究,要发展李晓生加入地下党,发挥他和裁缝铺的更大作用。

  我也要成为你们这样的人,为赶走小日本做事!李晓生急切地说。

  好,地下组织已经考察你很长时间了,早就有这个想法,现在先让你做些外围工作,怎么样?武承文问道。

  没问题,只要是为了打鬼子,做什么事都行!李晓生激动地说。

  现在就有一件重要的工作,需要你摸清。最近日本鬼子有一个军事专家横田二郎要到三岔镇,说是要为近次清剿冀南八路军武工队出谋划策,他随行夫人叫千叶纱子。你就通过大佐夫人幸子搞清横田二郎来的时间,住日本联队指挥部的具体位置。武承文交代了任务。

  情报搞到后,你把橱窗左边旗袍模特的领口处第一个扣子解开,就知道你成功了,关笑晶会来与你联系。武承文看了一眼关笑晶,关笑晶点了点头。

  李晓生神经突然紧张起来,关笑晶向他投来温柔的一笑。他不知道,通过裁缝铺,已转递过很多情报了。

  一个星期天接近中午的时候,幸子领一个穿日本和服的女人光顾了晓生裁缝铺,李晓生热情迎接。

  幸子介绍说:晓生君,她叫千叶纱子,今天随丈夫刚到这里,请多多关照。

  请多多关照!千叶纱子也鞠躬说道。

  千叶纱子身型与幸子差不多,小巧玲珑,但比幸子更年轻。幸子把李晓生的手艺夸赞了一番,并说他特别喜欢李晓生做的旗袍。千叶纱子摸着橱窗里一身带荷花图案的旗袍,细细打量。

  李晓生赶紧说:如果您喜欢,我可以给您做一身旗袍。

  千叶纱子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我在这里,只住十天,来不及的。

  要不这样,明天中午前我拿五套做好的旗袍到联队指挥部,请您试穿,喜欢哪个,您留下。今天您穿着和服,我不好量尺寸。李晓生说。

  这样好,明天十点半晓生君到日本联队指挥部,我带您到千叶纱子住处。幸子高兴地说。

  第二天,有大佐夫人的关照,李晓生顺利地进入到日本联队指挥部院里,这是他第三次进来了,前两次也是给幸子送衣服。在千叶纱子住处,有幸子的帮忙,千叶纱子试穿旗袍很顺利,最终留下了带桃花图案的丝绸旗袍。李晓生搞清了横田二郎和千叶纱子住在东面第二间房,里面有一套间。

  第六天上午,幸子来到晓生裁缝铺,沉痛地告诉李晓生,昨天夜里,横田二郎被人暗杀了。后来关笑晶告诉李晓生,是武馆武承功带人干的,武承功也是我们的人。

  1945年,日本鬼子在中国的气数将近。7月,党组织准备向李晓生说明一切,延安派安老师再次到三岔镇,准备接李晓生到延安去。在延安存有一张李文乾和梅姑结婚时的合影照,到时将交给李晓生保管,让李晓生看到自己父母的真模样。

  刘红枝缠上了李晓生,有时不让孙志科知道,一个人就跑到裁缝铺。她有一私心,想把李晓生拿下,怀上一个孩子。因和孙志科结婚这么长时间了,肚子一直没鼓起来,女人结婚怀不上孩子,这个压力太大了,在人前是抬不起头来的。李晓生不给刘红枝机会,刘红枝是百爪挠心又无可奈何。

  这天,刘红枝又到裁缝铺挑逗李晓生,没说几句,她就抱住李晓生的头,想亲他的嘴,李晓生扭头躲开了。刘红枝不甘心,又抓住他的手,摸自己的胸,李晓生的手碰到了刘红枝软软的乳房,他心砰砰乱跳,手都哆嗦起来。经过这么一撕扯,李晓生脸涨红,呼吸急促,离开父母长这么大,李晓生还是第一次碰到女人的身体,而且是关键部位。刘红枝也是面红耳赤,大声喘息。

  就在这时,孙志科闯了进来,看到了这一幕。他气愤至极:你们?!孙志科拔出腰间的盒子炮,指向他俩。

  不关他的事,是我逼他的,冲我来!刘红枝一下子挡在了李晓生的胸前。

  你!都给我等着!孙志科愤怒地说。他猛然一转身,大步腾腾地走了。孙志科清楚,肯定是自己媳妇上赶的,不能闹大,闹大了自己这个大队长的颜面扫地了!

  关笑晶几天没来,李晓生越来越想她了。在学校时,他觉得关笑晶长的好看又大方,吸引了不少男生的目光,但他从不敢与关笑晶的目光相遇,似乎从没和她说过一句话。李晓生也是英俊少年,但那时他有些自卑。现在不忙的时候,李晓生就望着橱窗的旗袍模特发呆,旗袍是挑剔女人身材的,好女人穿上它更加妩媚动人,他想给关笑晶做身旗袍,凭她亭亭玉立的身条,穿上旗袍肯定好看,她要生在江南,美丽的旗袍会让她倾国倾城,他想。

  关笑晶终于来了,进门看看没有他人,她急切地对李晓生说:有一个紧迫的任务,明天要护送几个进步青年去延安,缺少路费,向你借80块大洋。

  李晓生一听,是革命任务,脸上也严肃起来,说:没问题!我到住的房间去拿,你等我一会儿。

  李晓生拿出钱,同时取了一个小布袋,要关笑晶把大洋装进布袋。

  关笑晶忽闪着一双大眼睛,感激地说:晓生,我代表去延安的同志谢谢你。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贡献。她要给李晓生打个借条。

  李晓生说:我也参加革命了,这是我分内的事,打什么借条。赶紧走,一会儿,来人了!

  关笑晶认真地说:党组织会记住的!并深情地看了一眼李晓生,快步走出了裁缝铺。

  晓生裁缝铺就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但却在几次袭扰日本鬼子联队指挥部和捣毁弹药库、油库中,隐藏了多名武工队员。晓生裁缝铺制作间为一大间,还有睡房一间,紧邻街面。后面还有一个大院子,院子东面建有三间房,西面建有三间房,原来做油坊时,有的是榨油间,有的是芝麻籽间,有的是杂物间,至今有一间仍做厨房。院子南墙外就是一条胡同。

  日伪军几次怀疑晓生裁缝铺,进来进行搜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日本大佐夫人幸子和伪军大队长媳妇刘红枝,都证明李晓生是良民,是老实本分的生意人,裁缝铺不会有问题。三岔镇上的鬼子和伪军都知道李晓生和这两位女人有点说不清的亲密关系,都不愿意这个地方真的出问题,搜查只是走走过场,他们明白,裁缝铺真有问题,这两位女人也要有说不清的干系了。在这个镇上,有很多鬼子和伪军让小裁缝缝补过衣服,而且免费,他们感到李晓生是熟悉的亲切的,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接受了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日本鬼子宣布投降了,伪军大队长孙志科自知没有好下场,他决定办一件大事,晚上趁着酒劲儿闯进晓生裁缝铺,快速举起盒子炮,对着来不及反应的的李晓生“砰!砰!”两枪。这两枪,枪枪命中李晓生的心脏,李晓生身体缓缓的向左倒了下去,倒得过程中,李晓生痛苦的表情使脸有些扭曲,两只眼睛却依然很亮,而且越睁越大,似乎在问孙志科我做错什么了?为什么杀我?孙志科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李晓生,浑身竟有些颤抖,他悲愤又痛苦地说:小裁缝,我的女人只有我碰,你不该碰啊!

  李晓生的双眼在慢慢缩小,嘴角抽搐了两下,嘴唇动了动,好像在说:妈妈,儿子来了。

  刘红枝听说小裁缝被孙志科杀了,竟一下神经错乱,疯了,在三岔镇上乱窜起来。

  幸子听说李晓生被杀,震惊不已,她从心底里喜欢李晓生。李晓生明亮忧郁的眼睛深深吸引她,她感到那里面是一片神秘的大森林,有暧昧的爱和扯不清的亲情。她觉得李晓生像自己战死在菲律宾战场的弟弟桃太郎。幸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喜欢并不一定拥有,就这么看着,心里也是甜的。

  美丽的一幅画让孙志科毁了,幸子的怒火点燃了,她要为李晓生报仇!尽管日本天皇诏告停战了,但武器还没有移交,她偷出大佐的手枪,来到孙志科的住处。孙志科走出屋门口,一见是大佐夫人,有些受宠若惊,马上低头哈腰:嗨!不知大佐夫人驾到,请恕罪!

  幸子鄙视的双眼看着孙志科的头顶,右手拿出前面小花包挡住的手枪,她没有一丝犹豫,枪洞直指孙志科的脑壳,只听“砰!砰!”两声枪响,孙志科的脑袋炸裂,身体轰然倒在了幸子的脚下。

  幸子怔住了,有些惊恐,她并没有开枪,或说还没来得及开枪,有人抢先开了。幸子两眼挣得很大,非常疑惑,此时,她看到了一个人,刘红枝,披头散发地闪在离门口一米的地方,垂下的右手拿着孙志科的盒子炮。

  幸子身体猛得一颤,刘红枝莫非要杀的是她?在幸子大脑乱想时,她似乎看到了刘红枝向她瞥来一束鄙夷的目光,尔后刘红枝又闪进了屋里。

  刘红枝不是疯了吗?幸子自问道。她发现自己右手竟还举着大佐的手枪,似乎手心有些出汗了。

  作者简介:

  钢凝,男,本名祁建庄,60后,出生于河北沧州。军旅19载,曾参加广西边防前线对越轮战。《故乡的泥土》获中国青年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千字小说”征文一等奖,被《小说选刊》、《中国微型小说选刊》选登,《呼唤》被《小小说选刊》选登。出版作品集《故乡的泥土》《钢凝眼中的》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