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若荷:以唯美的方式抵达散文的本质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雁阵  2017年05月18日09:30

每位散文作家都有其鲜明的美学向标,这个向标带有专指性的作品特质,或者说是作家的气质标志。若荷的散文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有的优势,展现人生宏大的景象,从生活和创作中发现真善美,展现真善美。真善美是若荷一直秉持的美学品质,也是她美学理想的追求——追求美的人格,追求美的品味,追求美的境界,追求高尚的情操。

若荷生活在蒙阴的崮乡。崮乡出秀媛,崮乡也出优秀的作家。崮乡和故土特殊的成长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就了若荷。若荷的散文带着天然的崮乡气息和乡土气息。青山秀水赋予了她超凡脱俗的灵性,她的散文,总是在显性或隐性之中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韵味和灵性,如同故里的游云、山野的野菜、崮乡的桃花、山谷里的醴泉一样清新、靓丽。

若荷创作非常勤奋,她属于高产、高质型的作家。她以矢志不渝的定力,向散文的美学高地攀越。正是缘于若荷卓尔不俗的艺术追求和与众不同的审美理想,她的文学创作突飞猛进。她相继在《中华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散文世界》《山东文学》《青年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等国内外数百家报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先后出版《悠悠茶香》《最后的香椿树》《高天上的流云》《像一片叶子一样成长》《善良如嘉木》《夜色中的栀子花香》等六部散文集。若荷对于散文从最初的探索性写作到近年来对散文精神的点亮,才有了她对文本更高、更深的认知。

我常想,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农业行为,非工业行为。在散文的田野,精耕细作,除草施肥,浇灌灭虫,播种收获。作家就是一位和土地打交道的农人。若荷自幼生活在乡村,熟知农村风土人情,也深谙农事之道。因此她的散文创作,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这些作品就是她精心种植在土地里的庄稼谷物,散发着田园的芬芳,流淌着乡土的气息,真善美就袒露在广阔的田野上。采摘果实,收割作物,是若荷最幸福的时刻。

若荷一直怀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故土的感恩去体验,去思考,去写作。她对于大自然光影的捕捉和乡村气息的感应能力,非同凡响。她调动了女性作家所特有的审美感官,包括听觉的、视觉的、嗅觉的,对大自然音籁和天籁洞察入微,然后以她形象化、艺术性的创造,精心绘制出一幅幅美丽壮阔的散文景象。《笛韵悠悠》《最后的香椿树》《乡下的村庄》《漫过岁月的疙瘩汤》《挂在墙上的村庄》《倾听鸟儿的歌唱》《南瓜花·丝瓜花》《谷雨的稻香和甜美》《青山依旧》《高天上的流云》……这些散文,从生活原景出发,经过作家的精心加工和艺术的提炼,生机盎然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散文艺术的原野上,若荷不为生活原状和自然原景所束缚,既保持其原汁原味的特色,又加上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散文风格。

若荷善于从乡村普通的事物和寻常的景象中挖掘魅力,她以其特有感觉方式和审美观念来绘制她的散文图景。这些散文作品既对悠悠往事、峥嵘岁月铭心刻骨的追忆,对季节时令、物候变化、农事劳作的敏锐感应,对名山秀水、风花雪月的精描细画,也对风土人情、乡情亲情、风云变革细致入微的吟咏赞叹,积微成巨,点石成金,构筑成若荷散文田园山庄的绚丽风景。我最早读到她的散文作品是《一声秋到》。对于秋天的悄然莅临,若荷通过物候的征兆、节令的变化和大自然音籁和景象的昭示,经过她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艺术感觉感应到秋天的生命脚步。《紫色的忧伤》《夜色中的栀子花香》《掬起一杯水的感动》《安详的蓝目菊》《心轻草亦香》《草叶的生命》《蝉声的河流》《画眉》这些散文都是描写生命体验和人生情趣的,描绘她生命之河和心灵之溪的涓涓清流。若荷的散文,柔可清心,壮可励志。走出若荷的心灵世界,走进若荷散文的田园山庄,感受到的是诗情画意和旖旎的风光。《挂在墙上的村庄》《槐花白,槐花香》《荷醉》《流年忆苇》《烟雨蒙山》《乡村茶酒》这些作品,若荷以最具抒情性的语言,塑造着她的散文的自然山庄和生态山庄。

若荷对于美学精神的坚守和散文文本的奋勇开拓使得她的散文之境曲径通幽,意韵深远,也使得她的散文之径柳暗花明,别具一格。她从最初的乡村情境式的朴素叙写,转向以抒情为主的诗情画意式的写意型散文,向艺术纵深处开掘。我印象最深的是《挂在墙上的村庄》。若荷对于草帽这个象征性的具象与乡土性的喻象,铺排渲染,透过时代和乡村这个大背景,来看草帽的美学价值,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与丰厚的外延,乡风乡俗乡土乡情铺展开来,最后定格成墙上挂着的一幅优美、灵动的画卷。

在生活中,若荷追求一种卓然独立的人生境界;在文学创作上,她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境界。这种美学境界是以真情为艺术生命的。情愈深切,艺术之树愈根深叶茂。若荷的散文以真为创作之本,抒真性,发真情,铸本色。而她的散文语言,是由心灵自由舒卷出来的不绝如缕的情丝,形成一种含蓄、丰厚和灵动的内涵,从而造就了若荷独特的精神气质。

善是若荷追求人生的另一番境界。若荷在创作的乐园中尽情挥洒汗水,播种希望,修身养性,不断提升。她人生追求的目标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若荷的散文,犹如一双善的眼睛,带着慈爱凝视着我们。这双眼睛,带着博爱和温暖,让人在感动中读到若荷对善的品格和境界的准确诠释。

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是指含蓄蕴藉、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它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耐人寻味的境界,获得含蓄冲淡、淡雅清远的美感。若荷散文的美学特征表现为自然传神、清雅淡远的意境。她以简约平和、婉约柔美、淡雅温情的表达方式传递着散文的芬芳和美的情愫,绽放着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魅力。

若荷曾说过,真正的作家应该看透一切,不为世间五色所迷,不为人生百味所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真善美的境界吧。读书与写作正如开启了一条心灵的甬道,让若荷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让她从别人看不到的事物中看到独特的一面,拥有自己的见解,能够写出有关生活、人生的具有引导、启迪作用的作品,并使它达到一定的文学高度。

若何散文创作的核心就是展现真善美。读她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她力求以唯美的方式抵达散文的本质,在文脉中传递向上的力量,在语境中显示散文的美韵,在文本中投射出人生的智慧和生命的光芒。真,是她的美学源泉;善,是她的美学品格;美,是她的美学追求。若荷在平平谈谈的生活与孜孜不倦的写作中,不断追求着真善美,不知不觉进入更高更远的境界。

于月亮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