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心灵的童书
读曾艳萍的《大宝的博客》,开卷就认识了三四位充满活力的小朋友。胡大瓜故意将自己的饭菜强扒给不愿接受的大宝。看大宝拒绝,胡大瓜顺便提出一个缓冲办法,只要大宝愿意替他写一篇作文,他立刻就会收回自己的饭菜。结果,胡大瓜让金豆把自己厌食的饭菜也压给大宝。这一来,大宝的餐盘耸起了小山。就在大宝一脸无辜的时候,胡大瓜纠集一伙同学,围住一筹莫展的大宝,一本正经念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读到这里,我真为大宝担心。他该怎么办呢?反抗,循规蹈矩的他没有勇气;求饶,他又不愿让这场恶作剧的始作俑者张狂。掩卷默想,我估计曾艳萍一定会让大宝去告老师,请老师出来主持公道。万没想到,曾艳萍为弱者推出了一条垃圾狗,让狗上场解决矛盾,帮大宝风卷残云清了盘。
同情弱者,讥讽顽劣,永远是童话的不老主题。曾艳萍创造了一只垃圾狗,似乎暗藏着一点无奈。她通过校园的一顿中餐,把教育的苍白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明目张胆地要挟别人代写作文,还是无理取闹地强压饭菜,一边让孩子念着《悯农》诗,一边让垃圾狗登堂入室“助人为乐”,活生生把学校的规章,老师的威仪,统统化为了讽刺。曾艳萍想说什么?我心领神会,不免翘起了大拇指。
更好玩的是,大宝让他的垃圾狗去考试,参加名犬评比。垃圾狗因为“平时很讲公德,不乱叫乱咬,不随地大小便”,获得了参赛资格。大宝给它准备了复习资料,《犬类进化史》《名犬修养》《历代名犬传》一应俱全。可是垃圾狗像当今的孩子一样,在繁重的学习负担面前,阵阵眩晕。好心的大宝想起奶奶讲过的一个应试好办法,把教科书烧成灰,摆在碗里,让垃圾狗用水服下。垃圾狗照办之后走进考场,一看试题,全部答案都在肚里,不免兴奋不已。可是正当它要挥笔疾书时,突然肚子一阵绞痛,急忙报告监考,冲进厕所,竟把肚子里的答案全部拉到厕坑里去了。
读到这里,我忍不住想笑,找机会把这个故事讲给一些孩子听,他们听了,个个拍桌子打板凳,高兴得一脸怪笑。当今的孩子成天学不完的课程,童言借垃圾狗闹出的这场笑话,把孩子们被压得透不过气来的那份憋屈、那份郁闷、那份渴望解脱而又无力解脱的苦痛活脱脱地宣泄出来了。虽然孩子们无力改变什么,起码他们在曾艳萍的书里找到了知音,发泄了愤懑,让心灵得到了充满书香的慰藉。
在《大宝的博客》中,曾艳萍给大宝和他的垃圾狗一个机会,让他们在乱石堆里捉一次蟋蟀。说真话,这种亲近自然的事情,当代孩子早已无缘享受。幸好大宝的爸爸童心未泯,还记得自己当年捉蟋蟀的乐趣。他给大宝讲了,大宝觉得比玩博客刺激,就跟他的垃圾狗开始了行动。
读到这一章节,我抱着很大的希望。希望大宝和他的垃圾狗,能在这样的活动中接点地气。记得小时候,我当农民的奶奶跟我说过:天下雨了,光着头去淋淋雨,能接天气。路烂泥滑,赤着脚去踩踩泥,能接地气。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一碗一碗端去送给邻居,好东西大家分享,能接人气。
我读曾艳萍的这一章节,十分亲切,真巴望她给今天的孩子来一点心灵的按摩。有点遗憾,她让大宝和他的垃圾狗陷入了蟋蟀王国的包围圈,遭到了一场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当然很好玩。大宝闯入蟋蟀王国的时候,人家的大王正在举行婚礼。这不搅局了吗?他们被蟋蟀王国的臣民包围、审判。蟋蟀历数人类为了自己的快乐,欺负弱小的种种罪行。幸好大宝及时认错,才得到了蟋蟀大王的原谅。
读到这里,我有一点遗憾。
曾艳萍当然没错,她急着向孩子们传递一种理念,抄一条近路想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过,我却觉得孩子的向善心理,并不是这样就能灌输得了的。我们小时候捉蟋蟀、养蟋蟀、斗蟋蟀,并没有丝毫歧视蟋蟀的心理。我们是把它们当朋友,当宝贝的。亲近它们,我们反而生出怜悯之心和爱心,并且终身葆有,老了愈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