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漫话文学的映衬艺术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郎咸勇  2017年05月15日07:42

  懵懂孩提时代,信笔涂鸦,竟无师自通的学会了一幅简笔画,画面是这样的:一座险峻陡峭的高山,横空出世,壁立千仞;朵朵白云,缭绕其间,遮掩了山顶;几只苍鹰,悠然盘旋于山腰。

  当时,只觉得山高峰险,并没想到什么手法,及至年龄渐长,在学习了一些文学理论后,方恍然而知,原来这画面中的白云、苍鹰,均是起了映衬之用,借此衬出了山之高和峰之险。

  是啊,古人论画,“烟霞锁腰山而高,掩映断脉水则远”,正是烘云托月的映衬艺术,与儿时之简笔画,正是同一道理。

  于是就想起了清末刘熙载的话“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于是又想起了金圣叹评《西厢记》的话“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不在云者,意固在月也”。

  古人所言,谈的均是映衬艺术啊。

  那么什么是映衬呢?

  所谓衬托,乃是衬托之笔也,要写某事物,不直写此事物,而是从其它事物着墨,但是其目的还是该事物,其它事物,仅仅起到帮助和折射作用。如此写法,反而使该事物更加突出感人,更加易于被人接受。

  在文学作品中,映衬艺术乃是常用的手法。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就使用了映衬艺术。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在写到乡宦甄士隐之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时,甲戌侧批:“八字正是写日后之香菱,见其根源不凡”;在写到“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时,甲戌侧批:“总写香菱根基,原与十二钗无异。”

  这两处写甄士隐夫妇二人人品,脂砚斋的点评,均是写日后之香菱,这其实就是侧面映衬的艺术,写父其母之人品,目的就是侧面映衬香菱。

  在小说《祝福》里,鲁迅先生对鲁四老爷书房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也是映衬艺术的典范。

  不必说那壁上挂着的朱拓的陈抟老祖写的大“寿”字,不必说那一边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的对联,也不必说那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单是那一幅“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半边对联,就透露给我们以无限的信息。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者,宣扬的乃是理学家的修养标准,意思是说:理解了孔孟之道,待人接物就能通情达理,心平气和。

  那么,鲁四老爷真能做到么,我们一下联想到的是:他与我见面寒暄后,随之就大骂新党;对祥林嫂的寡妇身份,不是皱眉,就是满口“可恶”;对祥林嫂的离家出逃深恶痛绝;甚至在祝福时分,把惨死街头的祥林嫂骂作“谬种”。

  这一切均与“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遥以相照啊。

  就是这样一个动辄破口大骂、甚至连死人都不放过的人,何来通情达理,何来心平气和,这半幅对联写尽鲁四老爷的虚伪性。

  再往后看,你就更明白了作者此举的文心了,因为书房里还有“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就三本书,也能叫书房么?就连那本《康熙字典》,还是“似乎未必完全”,再配上这已经脱落的对联,写的可谓入木三分、刀刀见血啊。所谓书房,乃是聋子耳朵,盲人眼睛,摆设而已,遮人耳目而已,这就从侧面映衬了鲁四老爷理学家的虚伪好面子和封建礼学的腐朽没落。

  在《琵琶行》中也使用了映衬艺术。

  作者首先描写了琵琶女那精妙的丝弦之声,响彻云汉,动耳摇心,摄人心魂,荡人心魄;它时而幽怨如泣,时而声柔荡魄,时而声裂开胸 ;它是灵魂的闪爆,它是生命的升华;及至最后,铿尔一声,如裂丝帛,如击清罄,戛然而止,不绝如缕。

  随后,作者以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了此时此刻四周静谧幽雅的环境。

  它一下就触动了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在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之后,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这美妙绝伦的琵琶声,把人们的七魂六魄一下就摄住了,同时又引发了每一位听众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茫茫江水,微波荡漾,落花漂流;倒映水中的明月,盛满忧愁,弥漫凉意,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

  这句诗,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映衬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以笔断意连、余音绕梁之感。

  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也是以瀛洲之神仙色彩、难觅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玄幻迷离的神奇色彩,从而为作者只得梦游预先铺垫一笔。

  而中唐诗人韦应物的《休假日访王侍遇不遇》更是映衬艺术经典作品。

  休假日访王侍遇不遇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全诗仅四言28字,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诗歌主体为王侍遇,但正如题目所言——“不遇”,全是以侧面描写来映衬王侍遇的。

  诗之第一句“九日驰驱一日闲”,“九日驰驱”,表面是写诗人自己之官务忙碌,其实也是从侧面映衬暗唤隐者王侍遇;第三、四句,诗人宕开诗笔,赞美了友人诗思之清澈宜人、沁人心骨,写了他居住环境之清冷幽静,不仅门对着潺潺溪流,仰头还可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岗;这末两句不仅是赞写友人诗思、居住环境,更是对其人格的比况形容,透露出的对友人的钦慕之情,从侧面映衬出友人不凡的人格。

  总之,映衬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的常用手法,我们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一定要掌握好,并进一步使用好,借此为我们服务,不至于用错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