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物语言雷同究竟为哪般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郎咸勇  2017年05月10日09:37

  读过《鸿门宴》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文中有两段人物语言近乎雷同,这两段文字,其一是沛公向项伯解释自己“先破秦入咸阳”原因的一段话——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被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其二是在鸿门宴上,樊哙为沛公的辩解之语——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初读《鸿门宴》,我曾对此视而不见,后来感觉到了,却是误解了作者的良苦用心,认为这是司马迁叙事上的江郎才尽,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明白了这是古人的优秀之处,以下是笔者的些许管见,仅供参考。

  一.“化白为黑”手法的妙用

  所谓“化白为黑”,是于叙述中有意省略或隐去某些片断或环节,以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表现更丰的生活内容,创造出疏落空灵的艺术境界。

  那么,《鸿门宴》一文中这两段人物语言雷同语是怎么回事呢?作者是如何运用“化白为黑”的呢?

  对此,我是这样构想的——

  项伯泄露军机给沛公,沛公随即与部属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以避劫难,措施细针密线,力求万无一失,去还是不去赴这个“鸿门宴”呢?去的话带多少卫队,由谁做沛公的“参乘”,情急之下应如何处理等,又惟恐露出破绽,引起项羽范增等人的怀疑,就连“遣将入关”的原因都做了准备,统一了口径,这便是沛公语与樊哙语雷同之因,以上内容也是作者以“化白为黑”手法所省略或掩去的部分,这种技法的使用,使得叙事干净利落简洁,疏疏朗朗,又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的艺术空间,简易而大巧出手,朴素中翻出神奇,确实达到了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高境。

  二.塑造人物的含蓄之笔

  樊哙语与沛公语之雷同,非是司马迁欲赋予樊哙鹦鹉学舌和一介武夫的鲁莽浅薄形象,而是为了塑造沛公队伍的精诚团结,步调一致,沛公的慧眼识人,樊哙的忠心和守约。

  此段雷同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极天才、极含蓄的一笔。

  因此,我们在阅读古人的作品时,不能辜负了古人,要继承古人的东西,要挖掘出他们的优秀笔法,为我所用,从而不断受到文化滋养,为我们的写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