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开创出新境界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即将出版评论集《梅韵兰心——陈美兰》,剧院委托我作序。陈美兰身处当前婺剧领军人物的地位。我与陈美兰既是老乡,又堪称是忘年交,借用江苏省昆剧院表演艺术家石小梅的话,也可以说我是她的一个“老观众”。
婺剧诞生于浙东金华地区,历史古老,素有“明清戏曲文化博物馆”之称。在数百年发展壮大过程中兼收并蓄,融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于一炉,逐渐形成一个地区性多声腔剧种。据粗略统计,婺剧传统剧目约有500多本,曲牌则数以千计。婺剧允文允武,擅长文戏武做,表现手段丰瞻,艺术积淀丰厚,形成风格粗犷、奔放、夸张、强烈,表演技艺精湛,乡土气息浓郁,地域色彩浓烈的艺术特色,在全省乃至江浙沪长三角地区的众多江南地方戏群落中独树一帜。
我的家乡在浙江萧山,从小爱看各种家乡戏。早期的笃班(越剧前身)、绍兴大班(绍剧)、调腔目连戏,及金华戏(婺剧)等各色民间戏班走村串乡的草台演出,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正是这些孩提时代的生命体验,赋予我钟情民族传统文化的朴素情怀,为我日后服从党和革命工作的需要,终身从事戏曲工作扎下远程铺垫的牢固根基。我从年少时追求真理投奔革命,毅然北上远离江南故乡。无论足迹何方,心灵深处魂牵梦绕的乡音乡情一直与我做伴。我今已年逾百岁,人活百岁,可说老了。但人老心不老,我仍然在努力着、梦想着,坚信戏曲(包括婺剧)这块民族艺术瑰宝,将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的未来。
婺剧与全国的戏曲一样,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对民族艺术的真切关怀和大力扶持下,立足于深厚传统,继承与发展齐头并进,开创出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境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得益于婺剧前辈艺术家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葛素云等悉心传授与精心培育,郑兰香、吴光煜等第二代婺剧表演艺术家脱颖而出。其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的“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两代婺剧人意气风发地投入到“改人、改戏、改制”的戏曲改革运动中,共同肩负起承上启下的重任。第二代婺剧人继承了婺剧的传统名戏、老戏,全面掌握了婺剧的表演技巧和创作方法,群策群力大胆革新,提高了婺剧传统戏和新编剧目的思想境界与艺术品格,赋予古老剧种崭新的时代精神,提升了婺剧的艺术品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两代婺剧人携手奋进,使婺剧舞台演出扣动观众的心弦,成为沟通古老艺术和当代人心灵的重要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婺剧艺术由民间草台走向城市剧场,并且荣登首都舞台。曾记得1962年,浙江婺剧首次进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及中央首长的称赞。周总理盛赞婺剧《断桥》为“天下第一桥”。应该说,1962年那次进京演出是婺剧第一次跨出浙东一隅,大大拓宽了婺剧的受众面,提高了婺剧的知名度,使婺剧的艺术价值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普遍认同,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87年该团再度进京演出《白蛇前传》,年轻一代婺剧演员陈美兰饰演小青的“蛇步”、“对眼”表演,和周志清饰演许仙的表演“十八跌”,再次震动了首都观众和全国文艺界、戏曲界,促使婺剧人充满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婺剧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剧种,它不仅家底厚实,而且胸襟开放,善于吸收、融化多种艺术养分,不断壮大自身肌体。新时期以来,陈美兰、张建敏、朱元昊、周志清、赵姝珠等新一代婺剧中坚力量已经挑起大梁,凝聚成第三代婺剧表演艺术家的强大阵容。他们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走在继续推陈出新的新长征路上,一次次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果,一次次刷新了婺剧新创剧目的艺术高度。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他们不仅走遍了中华大地,还豪迈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陈美兰就是新一代婺剧艺术星空中十分耀眼的那一颗。陈美兰能够取得今天这样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其少年砺志、初心不改,在于其刻苦好学、勤奋钻研。美兰出生在一个军人的家庭,她的血脉里流淌着军人特有的刚强和坚毅。正是有这样两种气质作为强大精神力量支撑,她在征途中从不畏难,从不气馁,从不退缩。美兰的开蒙老师葛素云认准这棵好苗子,为她打下唱念做打、四功五法的扎实基本功,为日后独立创造角色奠定了基石。美兰十分虚心,主动向前辈艺术家徐汝英、郑兰香、朱云香们真心求教,把旦角各个行当的经典剧目全都学到手,尽可能全面掌握传统婺剧表演艺术各种功法和繁难的技艺。
陈美兰30余年艺术创造中,从前辈艺术家那里继承了传统婺剧《辕门斩子》《断桥》《拷打提牢》《十三妹》《僧尼会》《哑背疯》等等经典剧目,把人物演得有情有感、栩栩如生。对一些原创人物如《昆仑女》中的双阳公主、《梦断婺江》中的柳彦卿、《宫锦袍》中的武则天等艺术形象创造,力求更有历史感,更有时代感,勇敢地面对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的时代任务,坚忍不拔地迎难而上。应该说,没有陈美兰那种谦虚好学的态度,这样的任务是难以完成的。同时也应该说,没有陈美兰那种大胆创新的气概,也是不可能完成的。陈美兰作为一个戏曲演员,能文武昆乱不挡,能横跨花旦、闺门旦、刀马旦、青衣、老旦等不同行当,创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十分不易。可以说,她的骨子里有一种极大的创造性勇气,能不断挑战自我,挑战艺术创造力极限。
1999年,我曾经为老一辈婺剧表演艺术家郑兰香写过《郑兰香的艺术道路》一文。其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剧种的发展总是寄托在那些有胆识、有勇气、不因循、不自满、敢于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时代,开创出一种新境界的艺术家身上。”今天,我想把这段话转赠给陈美兰和她的学生们,希望他们继承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把婺剧艺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用他们的理想、智慧和辛勤的汗水,精心浇灌民族艺术之花,让婺剧走向更加璀璨、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