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回味无穷的《最后一片长春藤叶》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郎咸勇  2017年05月05日09:08

一.空白的设置

在《最后一片长春藤叶》中,作者为我们留下了系列艺术空白,在作者所精心设计的空白中,我们尽可以驰骋想象,去构想作者在文中所潜藏的关于苏艾、琼珊和老艺术家贝尔曼颠沛相扶、相濡以沫的诸多故事,而本篇小说的内容,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契诃夫说:“我写的时候充分相信读者,认定小说里所欠缺的成分,读者自己会加进去。”

对于艺术、饮食和衣着的口味之极端相投,让来自缅因州的苏艾和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琼珊,联合租下了那座矮墩墩三层砖屋的顶楼来作画室,而六十多岁的落魄失意的老画家贝尔曼,就屈居她们的楼下底层,这是个连艺术女神的长袍边缘都没有摸到的可怜人,无奈之下,只好替“艺术区”里那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弄几个小钱,买口杜松子酒喝喝,他性情暴躁,却一直以苏艾和琼珊两位女子的看家恶狗而自居,这是个古道热肠、任侠仗义的好老头啊。

为什么老贝尔曼甘做两位女子的看家恶狗呢?这背后就藏伏了他们的诸多交往,也就是作者所设置的艺术空白。

估计这位老艺术家在宦囊清苦之时,或无钱买酒则牢骚满腹,舌利如刃,或狂饮之后,就句句带刺,使酒骂座,而两位善良的女子就为之温言安抚,情深款待;若在平时,她们则为之洗衣做饭,缝补连缀。

于是两位女子就与老人建立了相濡以沫的深厚友情,这就为后来老贝尔曼冒雨救琼珊潜伏一笔。如果琼珊与老人形同路人,乃是淡交,又怎会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里,在调色板上和了绿黄颜料,打着灯笼,挪动梯子,到外面墙上画一片叶子,来挽救琼珊的生命,以致最后自己受冷雨侵袭,“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遭“肺炎先生”袭击,最后身染恶疾,生命枯萎,命丧寒秋呢?

二.铺垫手法的使用

这里须得提一下欧•亨利手法了。

欧•亨利在他的小说中,往往设置一个出人意外的结局,陡然把故事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为了使得这个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就须得使用铺垫手法去过渡一下了,否则会使结局过于突兀,让读者难以接受。

《最后一片长春藤叶》陡然而感人的结局是,老贝尔曼为挽救琼珊的生命,冒雨到外面墙上画一片叶子,最后自己受冷雨淋漓,遭“肺炎先生”袭击,命丧残秋。

那么为了使得这一结局能够让读者从容接受,作者在何处作了铺垫呢?

琼珊身染沉疴,医生说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而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的勇气,这就为贝尔曼冒雨画藤叶,暗示并铺垫了第一笔。

琼珊满目萧然地躺在床上,毫无生趣的等待死亡的不日到来,她的精神依附物是窗外那棵长春藤上的叶子,她在一片一片的数着飘落的叶子,她说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自己也得去了。任凭苏艾如何善意劝说,她都固执己见,不为所动。

无奈之下,苏艾只好来求那位善良的老贝尔曼,在此处,小说有几处不容忽视,“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二十五年”、“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这三句均是暗示老贝尔曼的最后佳作,乃是他的冒雨画藤叶,这就为结局作了第二次铺垫。

第二天,她们拉开窗帘一看,“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窃以为 ,小说中的“仍旧”、“傲然”,均暗示出这最后一片叶子,该是老贝尔曼画上去的,这也应是小说的铺垫之笔啊。

在经过了三铺垫后,最后抖出老贝尔曼冒雨画藤叶的结局,就丝毫不显突兀了。

三.小说标题有着摄人心目的作用

《最后一片长春藤叶》,乍看之下,人们会认为,这仅是自然一物而已,读完之后,略加品味,我们才知道,这长春藤,还暗示出琼珊最终会战胜疾病,坚强的活下去;另外,这最后一片长春藤叶,还是老贝尔曼冒雨所画,是关联琼珊和老贝尔曼生命情谊的维系物,是老贝尔曼此生的真正杰作,伟大的画家贝尔曼,就像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永远傲然地高挂常春藤上,并展示着这位所谓“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这就与小说中三次说到那幅杰作,遥以想照。

四.欧•亨利的语言风味

长期以来,欧•亨利一直以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但他的小说语言,却一反常态,永远是那么的俏皮调侃,溫和诙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颇具深意,被喻为“含泪的微笑”,这被人们称为欧•亨利语言,例如他说“街道仿佛发了狂似地,分成了许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而把肺炎称为 “肺炎先生”,这就使得他的小说在叙述辛酸故事的同时,也满含着调侃的微笑,融二者为一体,化酸涩为俏皮,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欧•亨利味道。

总之,这篇小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可以说是一篇上乘之作,它就像一枚小橄榄,耐得咀嚼,给人以无穷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