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乡音不改  乡愁满怀  ——从中篇小说《铁血怀集连》看家乡情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高健(振艺)  2017年05月04日09:46

钟乾翰,一个出生在怀集上坊的国际海员,离乡别井、漂洋出海37年,到过许多个国家,对于他来说,故乡,永远是他浓得化不开的情结。他退休后回到家乡,安享晚年,乡音不改,乡愁满怀,挥动笔杆,讲述动人的家乡故事。

《铁血怀集连》是怀集作者钟乾翰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创作的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刊登在2015年第3期《燕岩》杂志。小说以精巧的文章结构,简练深刻的语言艺术去塑造人物,忆老乡赞老乡。他也告诉我们,人,应当有志气,血,总是热的。

小说通过战争这种特殊背景,展现了怀集同胞的铁血情怀。除了缅怀英烈、褒扬中国人民抗战精神,更多的是通过文学创作来寄托他的家乡情怀。“以人杰地灵的家乡为荣,以聪颖善干、忠贞卫国的家乡人为傲”。细细研读这篇小说,我被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怀所感染。

小说《铁血怀集连》以抗战时期桂军部队 “怀集连” 的抗日史实为背景,以主人公阿庸第三次当兵生涯为故事线索,成功塑造了阿庸、黎定国、陈世贤、金山等 “怀集连”战士的机智勇敢,描绘了善打胜仗怀集男儿的伟岸军人形象。

在抗战时期,先以怀集士兵为主打造了名声显赫的“贺江连”,后来又组建了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怀集连”。矮个子的阿庸三度当兵,凭借他的足智多谋,武功过人,善于团结战友,指挥作战能力强等表现,从普通士兵、话务员到升任“怀集连”连长;黎定国是“怀集连”旗手,“力气大,会耍大刀,手榴弹扔得远”;金山,大个子,“神”机枪手;陈世贤,“怀集连”排长,素有“白面书生”的美称,最终战死沙场。他们是怀集人在抗战中的影子,在的艺术塑造下,他们一个个身怀绝技、不屈不挠、忠贞报国。

小说《铁血怀集连》以“夜,墨墨墨的”开篇,以“夜鸟悲怆的哀啼”铺垫了“中国人民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凄惨时代背景。故事的结局,主人公阿庸大难不死,晚年过着儿孙绕欢膝下的安闲生活。文章以“托物畅怀”的方式结尾,“山鸟聚合在枝头昂首合唱:“光荣啊,怀集军人!光荣啊,怀集军魂!怀集,一个山城,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不知多少辈吃苦耐劳的怀集人民。其中,走上抗日战线的怀集壮丁们,都如小说塑造的怀集籍抗战英雄们一样义无反顾,以实战功绩铸就中华民族魂。小说始终把家乡的山,家乡的虫鸟作为寄托自己家乡情怀的物和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镶嵌方言抒乡情。怀集原生态的民俗语言和生活口语在小说中经常出现,增添了不少谐趣。怀集在先秦时代为百越地,由于怀集来源于三个县(旧时),于是语言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三大方言:上坊、下坊和标话。作者虽然长年离开家乡在外漂泊,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小说中许多怀集方言使用恰到好处。如 “当军,好鬼闲!” “唔信算鸠数” “禾秆续命”(怀集土话,有命悬一线,惊险地捡回一条命的意思。)……通过这些原生态的语言,幽默谐趣的人物形象跃于纸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作者“乡音不改”的家乡情怀。

从小说叙事风格看,钟乾翰的中篇小说《铁血怀集连》,危难中有温情,沉重中有轻松。或者说,在危难的生存状态的描写中,有浪漫的人文情怀。描述抗战的艰苦岁月,作者不惜笔墨,描摹了一幅幅士兵自娱自乐的轻松愉悦的场面,譬如,加入“贺江连”前的选拔比试的场景;小说主人公阿庸与兰子虽短暂但浪漫的爱情故事......

钟乾翰,怀集作者,几十年漂泊在外的思乡游子,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挚爱亲人的情感寄托作为小说的叙事暗线,向读者讲述家乡人参与抗战的感人故事,更多的是通过故事和人物的塑造,向读者展现了怀集人的淳朴品质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