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父亲的老照片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郝坡邨夫  2017年05月02日08:41

父亲的老照片

我保存了一张照片。

这是我父亲年轻时的照片。

这是一张超过60年的照片。

每当我看到父亲这张发黄发旧变淡的2寸黑白照片,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父亲。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父亲离开我们三年了。父亲走得很仓促,病魔折磨得他无法吃喝,无法言语,以致临终之际没给我们留下一言半语,成为我们永远的遗憾和伤痛。

多少个夜晚,我都要反复抚摸端详父亲的这一张老照片。这一张照片,父亲保存了半个多世纪,从青年到老年,如同至宝一样。这是父亲在部队上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张照片,对父亲来说,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纪念意义,作为军人出身的父亲,对部队生活终身难忘。

在我印象中,父亲是最不爱照相的。父亲生活简朴,吃穿不讲究,为人正直,善良待人。父亲曾给我们讲过,在他11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相隔不到半年,小时吃过很多苦;因双亲去世,无人供养上学,在解放前他只上了小学四年级便辍学了,回乡下给人家当童工。那时条件差,饭都吃不饱,他希望离开乡下出去闯一下。1949年10月,十六岁的父亲光荣地参军,离开了家乡,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小战士。经过新兵训练,文化培训,很快适应了部队生活。50年代初,辗转进入西南地区参加剿匪战争,打了不少仗,并荣获二等功,在部队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52年春季,父亲所在部队举行的表彰大会上,部队的摄影师专门给他照了一张像。父亲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1米88的大个子,穿着整齐的军装,棱角分明的脸颊透露几分刚毅,胸前戴着军功章,显得十分自豪。在那个特别的日子,留下了这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比我的年龄都要大;虽然是一张黑白照片,随着时间的流失,变黄了,变淡了,但却是难得的纪念品,是父亲军人生涯的一个见证。

看着这张照片,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父亲作为一个军人的自信与荣光。父亲常说,在部队这个大集体里,最能培养锻炼人。在部队当兵的日子里,父亲参加了文化培训班提升了文化水平,还学习了乐谱,学会了拉二胡;参加了篮球队,因为父亲有先天的个子优势,经过训练,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大展身手,还多次参加部队举行的篮球赛,为他所在的连队取得了荣誉,也受到战友的好评。

后来,父亲响应组织号召,转业回到地方在农村从事税收工作,在基层税务所任所长。父亲一直保持着军人的工作作风,走路快,吃饭快,说话办事从不拖拖拉拉,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干工作总是在前,吃亏在前,把个人名利放在后边,越是艰苦的地方,艰苦的工作,他总是赶在最前边。那时没有汽车,下乡入村都要靠双腿行走,父亲从没叫苦叫累。在最基层的税收征管员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满腔热忱。当年,税务所从租用房子办公到建立标准化基层税务所,父亲做了很多工作。税务所盖房子时,他亲自设计图纸,白天正常上班,晚上还去工地看材料,以防丢失。所上有年轻同志想换他休息,他却说,年轻人瞌睡多正在长身体,让年轻人多休息一下。父亲对工作认真负责敬业,受到上级和同事的称赞,被评为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到区、县参加表彰会。父亲的良好习惯,都是父亲在部队锻炼养成的,可以说终身受用。虽然父亲多年一直过着清贫简单的生活,但父亲从来不占小便宜,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体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本色。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永远鞭策着我们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父亲曾拿着这张照片,给我们讲部队生活、打仗故事,讲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大学校,是部队培养自己成长,是共产党引导自己走上革命工作,没有部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自己今天幸福安稳的生活,一辈子都要感谢部队感谢共产党。他说,如果有机会,身体好,还想在有生之年,重返部队故地重游。然而,父亲这一美好愿望未能实现,也成为他的一个遗憾。

现今,我把父亲的这张照片郑重保存后,又重新找摄影师进行翻拍,我们姐弟几人一人保留一张,时时观看,睹物思人,看着照片,回想父亲,更增添了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无尽的思念。失去父亲,如山崩,如树倒,是我们无法忘却的烙印。敬爱的父亲,我们会记住你的养育之恩,如山父爱,做一个正直善良之人,在平凡岗位上象您一样恪尽职守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