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电视剧《热血尖兵》完美收官

来源:文艺报 | 李劲 得得  2017年04月26日07:08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的青春励志军旅剧《热血尖兵》,聚焦青春军营,生动刻画了“90后”中国士兵的军旅岁月。该剧不仅涵盖青春励志、深挚友情、蜕变成长等军旅题材必备元素,更着重展现了现代智能化军事战争,让观众在紧张激烈的节奏、震撼的画面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我军战士锐意进取、激昂向上的斗志。自开播后,收视一路高开高走,不断刷新收视纪录,成为今年关注度最高的军旅题材电视剧之一。3月30日晚,《热血尖兵》兄弟三人的血泪史终于迎来最后的完结篇,陪伴大家的军旅生活落下帷幕。

该剧是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献礼作品。3月24日,中国视协在北京召开了该剧的创作研讨会。陆军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党增龙、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张显、中国视协副主席李京盛及该剧出品、主创代表张谦等出席座谈会。3月31日下午3点,《热血尖兵》主创彭澎、《士兵突击》李梦的扮演者马艺家、电影《匆匆那年》邝强的扮演者张宁江等嘉宾做客中国军网,与网友一起畅聊电视剧创作背后的故事。

军旅剧《热血尖兵》以“青春军旅风”走进观众视野,积极向年轻观众群体递出橄榄枝,传递热血报国梦。区别于“央一”以往播出的《长征大会师》《于成龙》等历史正剧,《热血尖兵》以青春励志为基调,以“90后”兄弟情义为主题,以新时代军人使命为主旋律,将当代军人形象、军营风貌与现代化战场呈现荧屏,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90后”英雄。作为一部展现当代军人风采的剧作,《热血尖兵》青春气息十足,将“90后”青年特有的张扬、骄傲、肆意等性格与军营铁血气质相融合,谱写了一曲青春与热血的赞歌。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得观众具有强烈的共鸣感和亲近感,年少者喜欢剧中的热血冲劲与青春飞扬元素,年长者感叹剧中的军人使命与家国情怀。通过这样一部“接地气”的军旅剧,央视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焕发了本身具有的青春气质,不少观众为央视大胆尝试新风格剧目的举动点赞,“央视难得尝试这种有泪点也有笑点的青春军旅题材,但不得不说,情节很吸引人,还有着现实意义,值得一看”。“《热血尖兵》这样的军营讲究纪律又不刻板,让人向往;这样的士兵苟利国家生死以,让人肃然起敬。”作为弘扬主旋律影视作品,军旅剧对国内观众而言并不陌生,《士兵突击》《火蓝刀锋》等一系列作品,在广大观众心中建立起了中国军人积极向上、勇于牺牲、正义感爆棚的形象。然而,当大众基本熟悉了军旅剧剧情模式及套路后,越来越难以感到惊喜。在泛娱乐化时代,军旅题材剧也必然要求创新,拍出新意,并在视角、故事和制作等各方面多下功夫。

好的故事离不开好的制作。该剧在后期制作上主打快节奏,情节镜头转换迅速,心理节奏更走在观众之前,十分抓人耐看,特别是前半部分采用非线性剪辑手法,剪辑点准确巧妙;在画面呈现上,色彩、影调、美术等方面并没有刻意追求青春靓丽,而是以绿色为主基调,辅以灰、黄,配合光影变化,寻求一种质朴本真之美;作品音乐风格多样,既有军歌的慷慨激昂,又有RAP的简约时尚,特别是由3位主演演唱的片尾曲,词曲隽永,情深意长。《热血尖兵》突破常规线性叙事手段,而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叙事方式,这正是一种新的开拓与创新,意义非凡。该剧在剧情开始阶段,使用倒叙方式投下兄弟反目“炸弹”,情节直击观众眼球,而后采用插叙方式讲述前史,铺垫情感;之后用精彩笔墨记录工兵团训练生活,采用正常叙事手法循序渐进,展现军营真实生活;选拔为特种兵后,浓墨重彩描绘红蓝军对战过程,双方斗智斗勇、出兵奇袭,并让早已被影视剧“神话”了的特种兵回归“本职”工作,对敌展开致命一击,惊心动魄引燃观众激情。多层次的叙事手法使得人物及剧情更加丰富、立体,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此外,不同于其他军旅剧以团体视角展开故事,《热血尖兵》从主人公个人视角出发,通过“90后”男孩陆飞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军人世界,而这一独特视角,带领观众随着陆飞的成长而成长,使观众更能理解从一个普通人到成为一名优秀军人的坎坷之路与情感蜕变,具有强烈的人物代入感,极易引起年轻观众情感的共鸣,颇具号召力。该剧一面展现中国军队的铁血纪律,中国军人不服输、敢想敢做、不怕牺牲的硬骨头精神,另一面也将硬汉柔情显露,讲述何为信任、支持、生死与共的战友情;从“小家”情感走向国家情怀和民族大义,从个人主义升华到为国为家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一步步将观众带进了“90后”的热血军营。(李 劲 得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