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军事文学更要彰显时代精神

来源:文艺报 | 侯健飞  2017年04月26日07:06

时代精神绝不是一个需要打引号的词汇,更不是某种被误读的口号,而是社会形态的真实呈现。军营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军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重要。事实证明,每个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个人的经验和修为不同,决定了他们对时代及其生活表现的多种多样,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这一点固然说明一个作家不能脱离自己的时代及其生活来创作,但是,如果没有对一定时期的历史进行研究和反思,是写不好当下时代精神的。“时代精神”不唯当下独尊,它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集体意识”。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就是要比其他人多一双“回头看”的眼睛,活在当下、回顾历史、干预未来是文学家的基本素养,一部军事文学作品是否伟大,就要看它塑造的英雄们是否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和视野。军事文学以战争和生死为主题,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永远是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救亡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催生了从延安走出来的草根作家郭小川、丁玲、艾青等等。当我们重读他们的作品时,旧中国的时代精神一览无余:人民饥寒交迫,国家山河破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者只有反抗、反抗、再反抗;战斗、战斗、再战斗,直至用无数的生命和鲜血换来国家的独立及民族的解放。活跃在战争年代的作家,很多是少年的布尔什维克,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旗帜下的一名战士。《一个声音》(郭小川)、《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和《大堰河——我的母亲》(艾青)等作品之所以具有伟大品质,不是因为郭小川、艾青们的个人“思想”,也不是他们的“道德”,而是他们了解人民身处苦海的原因,所以他们与诗歌一起毅然投身革命洪流,那时他们还是少年、青年。郭小川们随同革命的集体走向了胜利。这个胜利是集体的,也是个人的,无产阶级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先辈作家也是自我的,但这个自我从来没有同集体分离过。即使有些作家在日后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们集体的意志、革命的意志、英雄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党的意志、领袖的意志、人民的意志在作品中从来没有犹豫过。

有趣的是,当吃着资本主义面包长大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海伦等先后踏入红色西北时,立即睁大了眼睛。他们从为了完成任务的记者慢慢转变成同情中国和景仰革命的传记作家,并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出版,此书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有了人民的领袖,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经来临。与此同时,《红星照耀中国》译成的《西行漫记》,海伦的《续西行漫记》,福尔曼的《北行漫记》,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在前进》等先后出版,并成为不朽的杰作,而英国人林迈可、印度人柯棣华和加拿大人白求恩更是直接成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用一生完成了为人类最高理想奋斗的最伟大作品。近日,一本叫《在中国看到曙光》的纪实文学首次在中国出版,作者是美国女作家乔伊·霍默,她出生在大资本世家,1936年来中国时只有23岁。美国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在1941年出版这本书时介绍:“关于战争的纪实文学,很少有哪本书这样生动、这样精准、这样令人毛骨悚然。它通过活生生的例子,将中国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变化细致地描绘了出来。这一巨变由战争导致,将在未来给全球带来巨大的影响。”由此证明,战争年代,时代精神集中表现于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但并不是任何意识形态中的现象都表现着时代精神,只有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不论是中国的郭小川们,还是西方的乔伊·霍默们,积极地介入战斗生活并能与一个国家、民族的苦难历史相比较,才能端正自己的创作态度,才能写出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

文学的主题有爱与战争,军事文学尤其如此。1812年俄国爆发卫国战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之所以伟大,因为托翁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展示出了战争前后俄罗斯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100多年后,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诞生。小说构思于1926年,前后历时14年完成,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中国苦难深重的历史。军事文学在此后不同时期,收获了《红日》《保卫延安》《苦菜花》《迎春花》《敌后武工队》《我们播种爱情》《林海雪原》等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改革开放后,《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天山深处的“大兵”》《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浴血罗霄》《皖南事变》《红高粱家族》《走出硝烟的女神》《仰角》《兵谣》《楚河汉界》《我在天堂等你》《惊蛰》《穿越死亡》《突出重围》《历史的天空》《炮群》《亮剑》《父母爱情》《中国近卫军》《戎装女人》《超越攻击》《英雄无语》《长征》《抗日战争》等,在时代潮流中成为中国文学丛林中的参天大树。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和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相比,不论是战争年代的老作家,还是新时代的生力军,军事文学作品“有高原没高峰”的遗憾仍然存在。战争文学素材的金矿还在沉睡。《战争与和平》这样伟大的作品,离我们的作家还有距离。

改革强军正在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不仅解放了军旅作家们的思想,也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学的春天来了,对于每位军旅作家而言,是时候静下心来,读一点历史,读一点马克思恩格斯的古典哲学;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时代精神和伟大作品的内在关系,以积极的态度关注时代、介入生活,立志于传世之作的写作,在改革强军的大潮中,用作品彰显时代精神,“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