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网络文学立得住和走出去
网络文学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源于整个网络文学界的努力,更源于党和国家对于文化、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理念。这是对“文化强国”战略和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又一次升华。对于网络文学来说,这既是重大利好,也是重大责任。
和其他文化行业一样,网络文学在党的十八大后取得了井喷式发展。以阅文集团为例,去年打破了包括日销售纪录在内的很多数据纪录,仅发放给作家的稿酬就有近10亿,满足协议字数作家的平均稿酬接近13万,中层以上作家收入更远高于此。一个健康的橄榄型作家生态正在形成。
而在阅读以外,网络文学的产业生态同样欣欣向荣。阅文集团今年开发的两部动漫作品《斗破苍穹》《全职高手》上线首日就点击过亿。去年,《鬼吹灯》网剧一个月点击量达到26亿,《如果蜗牛有爱情》弹幕近千万,《盗墓笔记》票房过10亿。这些由网络文学改编的作品已经充分赢得了公众认可。这是网络文学的魅力。
这样的成绩表明,网络文学“站起来”的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下一阶段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在时间上长期立得住,二是要在地域上加快走出去。
网络文学要在时间上能够长期立得住,基础就是坚持来自人民,扎根生活,为人民服务。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学是有自身优势的。我们的创作者就是来自普通网民,和读者高度贴近。作为网站从业者,我们要继续坚持深化这个特点和优势,为作家创造更好的深入生活、贴近读者的机会和氛围,比如组织更多的线下交流和采风活动,利用大数据优势为作家提供更准确的读者调研等。
在为人民而作的基础之上,要在时间上长期立得住,还有赖于能够诞生更多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网络文学的经典在于三个方面:价值观、文化传承、文学水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仅是我们的创作导向,更是产业的核心要求。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真正实现从不违法背德向传播正能量的转变。这个转变,包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包括作家的培养培训引导。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故事还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气质。这个气质来自于历史传承。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自信。网络文学归根结底是文学,决定其高度的一定是其艺术水准。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水准,有赖于多元、长远、开放的心态和一个健康健全的机制。事实证明,只要是能打动人的、有文化传承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故事,都能赢得读者的喜爱,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
去年,阅文集团推出了首届网络文学现实主义征文大赛,诞生了一批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优秀作品,比如《复兴之路》《相声大师》《我的1979》等。这些作品并没有叫好不叫座,相反,读者反响非常热烈。日销过万这样的畅销标签,同样适用于它们。
要推动网络文学在地域上进一步“走出去”。网络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文化输出方面小有成果。除了传统的授权,以网友自发翻译为代表的网络文学自生传播也发展迅猛。经过与海外读者的深入交流,我们发现,网络文学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既有中国文化,更有全球共性,尤其是贴合互联网一代的需求。
为了加快网络文学在海外进一步传播,并实现有效主导,阅文集团在2016年启动了海外传播2.0计划。这不只是文本的发布,更是一次中国网络文学生态的输出,包括了数字阅读、IP开发、粉丝生态以及价值观。4月初,起点国际站测试版发布。从内测情况来看,起点国际站受到了英语读者的广泛关注与期待。阅文集团还接到了不少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网络文学爱好者和渠道商的咨询,都在寻求翻译合作。对此,我们正秉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来推进,尤其是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落地传播。
随着网络文学本身的日益完善和提升,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里闪耀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