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甘建华的柴达木文事与情结

来源:文艺报 | 朱奇  2017年04月26日06:44

我在青海生活、工作了半个世纪,退休后定居内地也有十余年时间,我很怀念第二故乡青海高原那片高天厚土。每当我回忆往事,总离不开青海文学界的许多作者和他们的创作。曾经工作在柴达木盆地西部青海油田的甘建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甘建华不仅是我的文友,也是我湖南的乡友。也许因为柴达木西部距省城西宁路途遥远,或许是甘建华当时虽然初露头角,但处事低调的缘故,他那时较少与青海文学界联系。直到1990年青海省作协举办首届青年文学评奖,好几位著名作家推荐甘建华,我才认真读了他的作品,包括“西部之西”和“菁菁校园”两个系列,以及后来能够找到发表他的作品的报刊,不觉大为惊讶和欣喜,我看到了在青海高原业已冉冉升起的一颗文学新星。

可惜没过两年,甘建华便调回家乡湖南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离开青海20余年,与柴达木有着两代情缘,被誉为“湖湘才子”的甘建华,悄没声息地像喷泉一样,一下子推出了多部反映柴达木生活与文事的厚重著作,呈现在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似这等的创作能量和高质量,不能不使人吃惊。

甘建华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历史、地理专业知识以及脚踏实地的钻研精神,探隐索微,披肝沥胆,将古往今来不为人知或绝少人知,发生在柴达木盆地斑驳陆离的文坛趣闻、艺苑轶事、大漠风情、民族掌故,栩栩如生而又详尽地将其记述和描绘下来,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如饮醴泉。

作为一个有声名的湖湘文化学者,甘建华近年来出版的多部衡岳湘水文史笔记,诸如《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等,引起了世人的广泛注目和学界的赞扬有加。与此同时,他的散文作品《冷湖那个地方》以及《西部之西》《柴达木文事》,还有即将出版的《盆地风雅》《海西的儒雅风流》,以及由他主编的中外上百位大家名家的散文选本,包括《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天边的尕斯库勒湖》《冷湖的星塔》《西望花土沟》等,其视野之阔、人脉之广、产量之多、速度之快、素材之丰、积淀之深、功底之厚、作品之精,确实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写作境界。

最近这段时间,我经常想念远在衡阳的甘建华,并不时与其通话畅聊。要知道今天的柴达木盆地,不止是物产丰富,正在大规模开发循环利用,其发展速度之快之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相比的。两年前的夏天,甘建华“重返梦境之旅”,从青海东部湟水谷地,到与新疆交界的茫崖石棉矿,一气穿越三千里江山,挥笔写出数万字的《甲午夏日青海行》。这是我第一次读到一个作家如此激情澎湃,如此精细准确,如此洋洋大观,如此放胆信笔,描写我们共同热爱的青海高原。说实话,我真的是为他的优美文笔、充沛才情和直言敢谏所折服。

听说去年夏天,甘建华又应邀回到柴达木采风,所有认识或听说过他名字的海西州领导干部及各族同胞,都是见面就给他一个拥抱,说他是“我们柴达木的作家”。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我认为就是巨大的光荣,比得了任何文学大奖还让人高兴。人们都真诚希望他写出更多的柴达木壮丽华章,因为今天的柴达木,更加需要像他这样有才华、有激情、有胆识、有品格的作家,去将它描绘,去将它歌唱,去探骊得珠,去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