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光雾看山
来源:中国作家网 | ab之中  2017年04月26日09:14

光雾山位于巴中南江县北部边缘,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藏在深闺无人识。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的发达、信息的畅通,旅游业的兴起,深闺中的光雾山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对光雾山心仪已久,是著名诗人高平的“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来四川。”这首诗让我动了心思。我曾在四川工作过八年,自称是半个四川人,“九寨看水”我去过,可“光雾看山”一直是个遗撼。恰逢出差到成都,好友自驾去光雾山游玩,邀我同往,算是机缘巧合吧,让我了却这个心愿。

每去一个新的地方,总会有种神秘感,光雾山更是这样。“光雾看山”,究竟有什么看头?为什么能吸引到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踏上了去光雾山的旅程。由于是自驾游,一路显得十分地轻松愉快。早上从成都出发,经成绵高速,大约三个小时就到达了剑阁。午餐享用了剑门关特色豆腐宴,下午游览了昭化古城,傍晚抵达汉中入住酒店。第二天吃过早点,便开车上路,路上有点堵,尽管是淡季,但来光雾山旅游的人还是不少。车子进入景区沿着山路盘旋缓行,山间的雾气开始升腾,很快就把我们笼罩了,我们在雾中穿行,颇有些腾云驾雾的感觉。没多久,车子冲出了云雾,绕过几个大弯之后,突然间发现刚才穿过的雾层竟然就在脚下,这样的美景岂能错过,我拿出手机赶紧拍照。小车左转右拐,终于驶进了一个停车场停了下来,大家依次下车,开始徒步上山。

“ 哇!!!太美了”有人发出了惊叫,大家被眼前景色所震撼,忘了一路行车的辛劳,纷纷拿出手机,用镜头记录下美景。同行的一位朋友自告奋勇当起了导游,他前次来过光雾山。他说光雾山最好的景色是在十月的中下旬到十一月的上旬,那个时候看红叶,会让人看得沉醉。580平方公里的红叶景观,可谓壮观;颜色呈递次变化,五彩斑斓,那才叫一个美……大家兴趣极高地边听、边看,不一会儿,山中水雾扑面而来,大雾把我们团团裹住,人在雾中,俨然把人带入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和柳宗元“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水墨画卷之中,仿佛入了仙境,竟也飘渺起来。太阳若隐若现,雾仍然很大,太阳还来不及剌破厚厚云层,就又躲了回去,只留下若有若无的一丝亮光让人期待……虽然错过了红叶,是个遗撼,我倒觉得这个季节雾中看山,扑朔迷离,云雾逶迤缭绕之中,也蛮有一番情调。

雾与云的结合可以说是苍天赐给光雾山最美丽的景致。山的尖端,云雾缭绕,山好似已经冲进了云之中,这景致,比画更有灵气,比诗更具诗意,让人浮想联翩。我们置身其中,连空气都被雾浸润了大半,在呼吸的顷刻,你会充分地感觉到雾的气味比花的香味更浓郁。有这样一首山歌形容光雾山的雾“哥在山中抓把雾,轻轻捏出数滴水;妹在山中唱支歌,乱得满山细雨飞。”可见雾之浓,我随手抓了一把,感觉好象真的能捏出水来。雾越来越大,大到只见雾,不见山,此刻,我对“光雾山”这个名字的由来方有所悟。

光雾山不仅自然山水秀丽,而且也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史宝库。米仓古道横穿景区南北,是古代中原到巴蜀的要道。韩信夜走寒溪河、张鲁屯兵汉王台、诸葛亮秣马厉兵牟阳城等遗迹依稀可见。

这里每一处遗迹,都有一段足以为后人铭记的历史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据传就发生在光雾山的桃园景区的米仓古道。我们慕名前往,但山路崎岖,只能沿着悬崖上的栈道逶迤前行,大约走了五公里,一条叫寒溪的小河便出现在眼前。据说在近两千年前的一个夜晚,天降大雨,河水陡涨,而那一场大雨和这条名叫寒溪的小河,为刘邦夺得天下立下奇功。路边那块刻有“不是寒溪一夜涨,哪有刘朝四百年”的石碑上,就刻上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

米仓道历经多个朝代更迭,但关隘、栈道、古寨犹存。千百年来,运茶马帮,巴山背二哥造就了米仓古道沿途古镇,驿栈车水马龙的繁荣与兴旺。恩阳古镇,是米仓古道上最繁华的集镇之一,有“小上海”“小重庆”的美誉,这座已有1500岁的古镇,由于水运发达曾经商贾云集。

大坝关是米仓古道上第二个重要关隘,大坝关就是今时所称的大坝,因位于牟家山之南,又名牟阳城。 驱车大坝,已难觅古迹。但当年的牟阳古城是北上中原、南下巴蜀米仓古道的重要驿站,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它始于夏商,鼎盛汉代,毁于民国初年。据考证,殷高宗王后妇好伐巴就到过这里。她是第一个代表朝廷经米仓道伐巴的女将,为商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再翻检历史可知此地多有兵戈:汉王刘邦曾命韩信在此练兵;东汉末年,汉王张鲁在此囤积军粮;魏将张郃与蜀将张飞在此激战多日;诸葛亮北伐中原,也在这里大筑城池秣马厉兵。当年巴山游击队凭借林海天险与敌人斗争长达五年之久,直至全军覆灭,演绎出许多悲壮的故事。站在这里,我的心情难于平静,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浸染了先烈的鲜血;每块石头上,都镌刻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每一棵草木,都见证了巴山儿女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

行走在光雾山,我被完全融入到它那宽敞无比的怀抱,只感觉人之渺小。在这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动景移,与山水相伴;景移思动,与历史交碰。走在今天又仿佛回归久远,古道之沧桑与繁荣,蜀道难于上青天之艰险,让我们叹为观止。

下到山脚,我觉得实在是意犹未尽,站在那里久久回望,只见那雾还没有散尽,山峦迭翠,莽莽苍苍,雾霭好像给它们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又如那皑皑白雪。真是:无山不飞云,无云不绕山。

光雾看山,最扯人眼球的便是那绕山飘忽的雾,薄而轻,灵动而富于表情;最让人醉心的是那层层叠叠的黄叶,红叶(尽管还不是最佳观赏季节),它是大山捧出的火热的心;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历史遗迹 ,它演绎出大多惊心动魄以及悲壮的故事。

光雾山——这个梦一般的名字,将装进我的梦里;光雾山——这个诗一般的地方,将真正刻在我的心里。(作者:熊志忠,笔名:之中、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