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张悦然+双雪涛:童年“播种”文学
来源:南方都市报 | 黄茜  2017年04月25日08:04

张悦然(右)和双雪涛。

4月23日上午,第十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6“年度小说家”斩获者张悦然和2016“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得主双雪涛,在顺德北滘碧桂园凤凰读书吧举行文学对谈,共话“童年与文学”。双雪涛说,定下“童年与文学”这个题目,是因为“童年与文学的关系,对我们一直是一种滋养。它提醒我们在热闹过后,回到最初。”

读武侠言情,也读经典名著

张悦然的父亲是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父亲的书架,是张悦然儿时阅读的宝库。书架上有世界名著《悲惨世界》、《飘》等,也有不太适合儿童的书,《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张悦然说:“《鲁迅全集》放在书架的最上一排。有一天我决定拿下来一册。一个东西从里面掉出来,原来是我们家的存折。”

张悦然笑道,她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书中自有黄金屋”。到了初中时,家里不再有什么书可读,她就到租书店去租书看,也读了不少武侠小说、言情小说。

和张悦然不同,双雪涛的父亲是一个拖拉机厂工人,每天在生产线上拧螺丝钉。父亲每天下班后都要看书。双雪涛的文学启蒙是父亲讲的故事。小时候父亲驮着他去上学,边走边讲。双雪涛继承了父亲阅读和讲故事的习惯,对文学的爱好,来自父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从小背宋词、听故事写故事

双雪涛讲到小学时一位老师,非常喜欢宋词。“他每天都要把宋词抄在黑板上,让孩子背宋词,背得快的可以出去玩耍。五六年级的孩子同声朗诵柳永、苏轼、辛弃疾,感觉是特别美好的。我对语言的感觉、对韵律的敏感,正是在那时候开始打下基础。”

张悦然的小学语文老师是一个孤独的男老师,喜欢给学生讲故事,然后让学生加以发挥,变成一个新的故事。

张悦然回忆,这些故事都有意想不到的结局,惋惜、悲伤、痛苦、奇迹般的转折……张悦然说:“我的老师每次都会给重写的故事打分,从来没有给我最高分。也许正因为从来没有最高分,对我才是一种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