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
上山的路没走几步,就带着我们往斜里插了,这就没路了。开始还依稀有杂草被人踩矮的痕迹,后来连这痕迹也消失了,只得一步步踩着腐叶、枯草、黄色的松针、烂树根往上走,举着细刺的灌木丛还要从两侧扎你的针灸,密密麻麻的杂树枝毫不客气地挡在你眼睛与鼻子的正前方,要你舞动手肘不断地推它到两边。
幸亏柬禾在前方定时大喝一下“外公”,声浪回响四山,让我有一个指南针的感觉。到底中学二年级了,懂事。
山上树种杂乱,松树榆树榛树桦树杨树梨树互相穿插着。身材魁伟的黑脸膛村支书,只是大声地提醒要我们注意松树,见着有松树的地儿,尤其是两三棵松树之间的地儿,那就要留神,蘑菇就在那儿猫着。
草菇在草里,杏菇在杏树下,我们今天的重点是瞄准松树,我们采的是松菇。
早上落了一阵子雨,村里地皮都湿了,虽然没下透,但是山上应该已经有蘑菇了,这是黑脸膛村支书的估计,所以他带上了篮子,午后就招呼我们出村上山。也幸亏他上山前提醒我不要因为怕热而脱去外衣,不然,我两只胳膊此刻早已经被各类树枝划上了。
上山采蘑菇是女儿提议的,昨天下午我们到了这个叫“下虎叫”的小山村,女儿就问这里的山上有没有蘑菇可采。或许女儿从小唱《采蘑菇的小姑娘》,对这样的采摘存有情结。于是,进门的这位黑脸膛汉子就以肯定的语气说有蘑菇,但是不会很多,明天可以带着上山。这位举着香烟的黑脸膛光头汉子,是一把推开我们的小院进门的,见着我们愕然的脸,就自我介绍说他是这个村的支书,来看看客人住得好不好。
他那样子,让我想起那部电视剧里,哪个山头的彪悍主儿。但我们当即就认他是村支书,我们也是本分人。
怎么不好呢,挺好,农家大院,星级客房,装饰现代的大客厅,院子里还有一个木头铺成的大露台,支一把巨大的太阳伞,客人在摇椅上摇啊摇的,看着四面的青山。
尤其是空气,更没说的,距此西南方仅八十公里的天安门广场,今天就有明显的雾霾,但汽车送到这里,才两小时,树、草和玉米地,就把他们自己呼吸的空气一股脑儿端到你面前了。
服务也好,还没坐下,负责这个小院的管家,就笑眯眯地把自酿的野山楂斟满了杯子,还问晚餐想吃点什么,说都是现摘的,不出村的庄稼味儿。
一个独门小院,两间客房,开价一晚两千,还行。
都挺好。我们就四个,住三夜。我和女儿,我女儿的一双儿女,柬禾与雨禾。
村支书听了,挺满意,连说有什么问题就告诉他。因为村里目前还只陆续开出五个小院,都才经营了几个月,也没顾得上对外宣传,所以目前的初创阶段,一点不敢怠慢,一定要多听听客人意见,争取改进。
听这位黑脸膛壮汉书记说得诚恳,我们也放下心来,接着我女儿就提出了采蘑菇的建议。
但是今天由书记本人亲自带着上山,我也是没有料到的,毕竟一村的主,应该有不少杂事,哪怕光是顾上旅游这一头吧,也有五个院子要照看,哪能就依着我们一家的要求亲自上山呢,再说又是采蘑菇这种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这一上山,就整整半天没了呢。
他偏是亲自带上山了,背着个大筐子,威威武武走在头里,脚踩黄草枯叶,手挡杂树荆棘,然后就讲解蘑菇的品种与如何发现、如何采摘。
欢呼声不久就响起来了,两个孩子都发现了黄色与白色的松菇。我走在最后,就把视线尽量放远,想在他们不注意的更远处再发现什么,好在我是老花眼,看近的不行看远的行,于是也连着采到了几个。这松菇滑溜溜的也真新鲜,一拨就下来了,握在手里像握着泥鳅,感觉爽爽的。
黑脸膛书记过来一看,说行。我又采到了另外的一些,白色,灵芝模样的,书记说不行,说这不能吃的,你是烂树根上扒下来的吧,扔掉,扔掉。
这个下午,我们快活,村支书看来也快活。其间,他接了不少电话,都朗声回答:“我陪客人采蘑菇哪。”
下山的时候,他把他半筐的蘑菇都倒给了我们,嘱咐我们回小院以后就掰开、太阳下晒,两天后就可以带回北京城。
女儿又提议,明天务农,带孩子下地掰玉米棒子去,村支书一听,又说可以,说他明天就带我们下玉米地。
这位壮实的黑脸膛汉子,这么乐意干如此细碎的事儿,我心里总有点疙瘩。后来跟他一细谈,才觉得他如此行事,真是有那种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意思。
他是这个村的人,但也一直在外面为生活打拼,晃荡了二十几年,自从回到“下虎叫”,当上了村里的带头人,也就一直寻思,光是玉米与小米,能不能发达这个村子?终于,首都人民关于好空气的渴求、洗肺的需要,近来,如雨后的蘑菇一样成片成片涌现了。
延庆区离北京不远,平均海拔五百米,空气清新,夏天比河北承德还凉爽,多么难得。
他当然采蘑菇了。他非常果断。他是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的人。开发商来投资,村里出空闲的房子,安排劳力搞服务,商定一个投资商、行政村、老房东、服务人员,都接受都满意的利益分成比例,这就行了。
现在刚开始,但是趋势不错,去年十一月最早开出的那个小院子,甚至大冬天的都有客人来预订。我女儿也告诉我,她节日期间订这个小院也是订不到啊,是等到别人退订她才从网上“抢”的。
“隐居乡村”的招牌越是趋势不错,黑脸膛书记越是悬着一颗心,这可是攸关“下虎叫”往后叫不叫得响的大事啊,只能赢不能输啊。村里现在一共开业了五个,还有三个在建,这位村支书对我说,现在真的还谈不上盈利啊,光你们住的这个“五号山楂小院”,改建与装修就花了四十万元,投入也很大啊。
听这位黑脸膛汉子的一番叙说,我就知道他为何能如此“兴致勃勃”陪客人采蘑菇、掰玉米了,他不是在做小事,是在成大事啊。
中午下了湿润的雨,山里应该是有蘑菇了,是条真汉子就得瞅准时机下手采,误了时机犯不着啊,这位姓张的“下虎叫”村支书,就是果断下手而又兢兢业业的一个。
不是电视剧里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寻常见到的。
洗一洗采蘑菇之后的手,写篇随笔,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