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杨洁:玉洁冰清杨柳风
一部《西游记》 链接了一个时代的伤痕和荣耀,25集的电视剧整整拍摄了6年,剧组也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30年间重播2000多次,老版《西游记》已成为无法逾越的经典。它串联着几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影像历史。这不是娱乐曝光,这是一个艺术家的铮铮风骨和励志人生。
惊闻86版《西游记》总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逝世,享年88岁。我不禁想起了曾经与杨导的一面之缘,她那和蔼可亲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
那是1998年11月11日,下午2时许我跟杨导擦肩而过。当时,笔者紧随导游来到浙江舟山普陀山的紫竹林禅院门口,见到一班人马正停在那里,有的牵着白马、有的拿着佛珠、有的扛着摄像机……起初,我还以为这佛门胜地的导游服务可真周到,既有马让游人骑,又为游客提供录像服务。同行中有人随口说出“是不是在拍电影?”这下可提醒了另一位女游客,她大声嚷道:“是要拍电影啊?你们看,那边不正是杨洁导演吗?我们快点找她签名去!”话音刚落,大伙的反应倒也敏捷,一下子把杨导围个水泄不通,又是要签名又是要合影,杨导左右开弓,忙得不可开交。
说时迟,那时快,那边跑过来的是扮演唐僧的徐少华,他扶起杨导演缓步走向拍摄现场。笔者是初次见到拍摄电视剧的场面,便怀着好奇的心里尾随其后,希望能拍到几幅好照片。路上,有人问道:“哪个是‘唐僧’啊?这么多和尚!”引路的和尚急忙解释说;“真正的‘唐僧’头是光秃秃的,我们当和尚的头发都长出来啦,千万不要认错啊!”于是,这下狂热的游人把杨导撂在一边,而把“唐僧”徐少华团团围住了,缠着要签名。起初,人们还很有礼貌的问道:“徐‘大师’,帮我签名留念好吗?”徐‘大师’也不推辞,一一签过。可是游人却得寸进尺,毫不客气的递上本子签名,又坐到‘大师’身边,无数次的轮番拍照。直到有位游客觉得不好意思,建议大家让‘大师’休息片刻,“大师”这才松了口气,回到了杨导的身边。他刚一坐下,狂热的人们再次蜂拥而上,又是与大导演和名演员合影。
就这样,签名和合影的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杨导终于笑着对大家说:“我们拍完外景还要在五点赶回去,签名就暂停一下吧!”游人们这才逐渐散开,可就是不肯离去,等着剧组怎样拍摄电视剧的样子。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剧组的人员身上穿的工作服清晰的印着“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字样,他们要拍摄《西游记》续集的外景。
近年来,从各种媒体的传播中,名导演、名演员给人印象是高不可攀、摆臭架子。而在当天,笔者所见到却是截然不同的一幕。杨导演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徐少华那不厌其烦的神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笔者要求他们签名和合影时,均能够如愿以偿。
时值1986版《西游记》开拍30周年之际,杨洁导演首次著书公开当年拍摄细节。当年激情澎湃的她,立志要把名著《西游记》改编成雅俗共赏的电视剧,因此肩挑重任,与主创人员一起开始了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在选角、选景、拍摄过程中,出现了数都数不清的难事、趣事、神奇事,让人吃惊、担心、大笑、感动!
杨导在83岁高龄首次著书《敢问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最权威真实地披露不为人知的拍摄内幕,还原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致敬所有的工作人员和《西游记》剧迷。这不仅仅是一本拍摄手记,更是杨洁导演等一代艺术家的铿锵人生,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乃至整个中国的时态变迁,读来感人,激人励志,振奋人心!
杨导经典作品诲人不倦,玉洁冰清胜似杨柳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