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大古桃花洞探秘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聂援朝  2017年04月21日09:38

  大山是沉默的,大山也是厚重的。

  大山有厚重的积淀,不止是枝蔓缠绕、莽莽苍苍的植物群落,也不止是那神秘出没、无处不在的生物种群,更有随人类文明史而流传千年的人文积淀。

  在黄梅县的北部山区,群山绵延,风景秀丽。偶尔听说,苦竹乡大古岭上有一个美丽的桃花洞,可是,我问了许多人,包括家乡就在大古岭的人,他们都说不知道、没听说啊!

  人,有时候是很固执的。越是没有听说,越是激起我要去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和新奇感。

  于是,就有了我与县作家协会的老桂、老江和吕总的桃花洞之行。

  在县里住了三四十年了,大古岭早有听说,可没有去过。我有一个搞收藏的朋友,前几年倒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去大古岭,因为那里可以搜到古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蒙昧闭塞,大古岭一直以来就是以偏远山区的概念留存在我的心目中的。

  桃花洞,多么美丽的名字。她使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有金庸小说里的美丽的桃花岛,二月里常常流行的桃花汛,还有那抒发时代离合之情感的历史名剧《桃花扇》

  眼前的情景,没有那么浪漫。车到大古岭中湾村,村里的刘开新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告诉我们还有五六里山路,才能到达我们欲往的桃花洞。

  山道难行,我们在向导老汪的带领下,向着桃花洞进发。曲折蜿蜒而又忽上忽下的崎岖山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体育课。没有走出多远,我们就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看看老汪,一幅悠然自得的模样,山里人常年走山路习惯了,心里暗暗地欣羡不已。

  我们是在一条山沟里逶迤前行的,问问老汪,他说这座山叫凉水洼,正纳闷这山怎么起了一个水的名字?忽而隐隐约约地传来了潺潺流水的声音,不时地还有阵阵凉风拂面而来。我想,老百姓给起的名字,生动直观而且记忆深刻,易于流传,是充满了生活的智慧的。

  路上,老汪说,走过凉水洼,坡那边便是桃花洞。一路上总是有人不断地问:还有多远,还有多远?总觉得这条路何止五六里,其实,是累与乏使我们感觉到路途遥远。

  带着一身的疲乏劳累,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桃花洞主石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酙上山中自己采摘加工的野茶,水是山间流淌的山泉水,喝到嘴里,口齿生香,疲乏顿消。

  洞主石峰师傅,六七十岁的模样。看上去面容清癯,目光炯炯。他自我介绍说:来到桃花洞已有五年时间了,原来在外打工,是因为病痛缠身,四处求医。后来在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依稀到了一座仙山,山上有一个洞,名叫“桃花洞”。四顾青山秀水,草木葱茏。在一股山泉的旁边,结草为庐,三餐素淡,四时恬静,病痛全消而身心健康。

  于是,石师傅携同是病痛缠身的老伴,遍访名山大寺,到过九江、小池,也到了四祖、五祖,也想潜心修行,可是,总是感到没有内心的一份安宁。一日,在友人的提示下,来到了大古岭,找到了桃花洞,人马上就感觉到了身心通泰、五内安宁。

  五年了,石峰师傅和老伴一道,从山下搬运来了建筑材料,搭建起来了简易的板房,我粗略地看了一下,有庙堂,有宿舍、厨房等。

  石师傅说,他再也没有病痛了,而且身体越来越好。是神灵的庇护?还是石峰与桃花洞有缘?换一个思路想想,在这风景秀丽的天然氧吧里,过着简单而有序的饮食起居的生活,与世无争而潜心修行,充实而恬淡,是不是对养身大有裨益呢?

  简易板房搭建的庙堂,里面供奉的是张天师,这里是一个道观。其实,在石峰没有来之前,关于此地“桃花洞”的传说就一直在流传着的。我问了当地的村民,他说是很早就有关于桃花洞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这个很难考证,但故事流传久远是肯定的。

  桃花洞的传说,本来就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杨天佑的故事,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流传。在黄梅戏经典的传统剧目里,就有一出戏叫做《桃花洞》的。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桃花洞,恐怕也是不计其数的。是什么时候传到了黄梅,传到了大古岭,我暗自揣测:这一定是和历史上的楚文化和道教的产生和发展是不无关联的。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原始宗教,而它最早的萌芽应该就是楚地先民们中的那些“占卜打卦”的巫师。大家再看看:道教的祖师——老子,是我们楚国人,目前全世界的道教之都,就在楚地——湖北武当山。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这座石像叫老君石,仔细看看,还真有几分神似。太上老君头扎发鬏,高眉阔鼻,须髯飘飘,从容淡定。只是没有看见老君的“八卦炉”,是不是天上的神器不能轻易示人呢?

  这块石头上有一幅《四海腾龙图》,你看见了吗?石头上端有风化的印记,细细密密犹如云端之上的琼楼玉宇,云飘万里的下面是苍茫的大海,海面上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海上有数条蛟龙在翻腾,劲舞。可是有人却直嚷嚷:在哪里,在哪里啊!

  石峰师傅说:来到这里游览的人都说,是有龙,有的说是两条,有的说是四条、八条直至数十条。

  其实,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能够看见龙的图案的,一种是善于在平常生活中发现美的人,一种是与本人的意念有关。

  小憩一会儿,我们在石峰师傅的带领下,继续上行。不远了,真不远了。可是山势更险峻,山路更崎岖。在看见了桃花洞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为什么许多人不知道有桃花洞呢?这里是一片尚未开发的景点啊!看看现在的旅游风景区,人为的雕琢痕迹明显,食宿条件高档大气,可是,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天然。天然的植被、天然的山路、天然的泉水和空气。

  直到这一刻,我才感觉到,我们真是不虚此行,有什么比我们如此“野驴”更让人身心怡然、悠闲自得的呢!

  眼前的这块石头,看着倾斜却不滑落。总是给人一种会掉下来的感觉,同行的老江说,你看这块石头叫个什么名字好呢?我顺口说道:这不就是女娲补天后多出的一块遗落在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嘛!哈哈哈……,想想也是,那位能说出“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句话的多情公子,不落在桃花洞前又落哪儿呢?

  桃花洞就在眼前,远看洞口就是两块巨石夹着一个船头样的石头,分左右两个洞口。

  站在桃花洞口,我看见了一棵桃树生长在洞口的岩石之上。取名桃花洞也算是名副其实的了。季节已过,看不见桃花了,只见缕缕细叶随风飘舞,好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细看还有一个个黄豆大小的桃子夹杂在枝叶间。石峰师傅介绍说:这里的桃花每年的正月二十准时开放,山上一片片桃红,煞是好看。比山下和其它地方都要早一个多月,这也算奇事一桩了。人们常说:二月里来桃花开,为什么这里的桃花会提前开呢?

  这里的奇事还有呢。

  前几年有人在腊月辞岁的时候,因不慎引发了山林大火。火势熊熊,瞬时燃烧了大片山林,有时候人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很渺小,人力物力跟不上也只能是望火兴叹。

  然而,山林大火染红了半边天,烧到桃花洞下面的一个土坎前,却戛然而止。我们在现场看见了过火的痕迹,泾渭分明。一边是烟火炭痕,遍地狼藉。一边却是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火神到了桃花洞前,望而却步。这真的有点令人费解。

  这些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山林里的野兽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野猪,祸害庄稼,在大古岭的一些村庄,成群结队的野猪走村过户,将村民们栽种的玉米、红薯、土豆啃食一空,野猪过处,一片狼藉。

  可说来奇怪,野猪在经过桃花洞的时候,却井然有序地列队通过,悄无声息地走过去。而对石峰师傅在房前屋后栽种的红薯、土豆、蔬菜等作物不屑一顾。未必这些畜牲们也能感受到神灵的法力?

  桃花洞口,几株小茶树苗长得郁郁葱葱。洞口很窄,只能容一个人弯腰侧身才能钻进去。里面空间也很逼仄,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前面二、三十米处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岩石缝里透进来的光线。哦!这个洞是与山体外界是相通的。

  洞里很暗,只有借助手机电筒微弱的光线才能看见一个大致的轮廓。迎面一个巨大的球形的石头挡住了去路,石峰师傅介绍说:这个是龙珠,就是我们看见的龙嘴里面含着的那颗珠子。进洞里都要用手抚摸一下龙珠,可以给你消灾去祸、带来好运,有腰痛病的人如果在龙珠上靠靠,腰痛病很快痊愈,而且永不复发。

  洞里很潮湿,仿佛还有水滴在往下滴。洞里很凉爽,人进去就像进入了冷库一样,身上的汗水很快就干了,人也感觉到阵阵凉意。

  洞口这株小小的茶树苗,透过林间稀疏的阳光。却照样长得枝干挺拔、叶片肥硕。是不是也沾了神灵的仙气?足见山林里的腐殖质的土壤,养分是多么充足,同理推测,人,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也是神清气爽、身心康健的吗?

  这株小树很平常,却又不平常。这就是被前总理温家宝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这可是国宝啊!我抬眼四望,山林里长着很多这样的小树苗。可以想见,远离尘世的喧嚣,这里还是珍稀动植物的物种宝库。与之相对称的,还有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不是也有一些原始的、纯朴的、值得回味和留恋的宝贵财富呢?

  野茶,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石峰师傅说:可惜了,没有时间,这些采下来,加工成茶叶,可是卖到好几千块钱一斤呢。

  我好奇,莫非我们买的几千块钱一斤的茶叶,就是这个到处生长的野茶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不顾山道险恶,专心致志地采摘起野茶的嫩芽来了。同行们看见我如此用心,便一起帮我采摘起来,不一会,居然也有三、四两鲜茶叶。

  回来后,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山民们教的办法:先杀青,急火杀青,慢火烘焙,用手搓揉成条索,然后自然晾干。

  做成的茶叶,我急不可耐地泡了一杯。少顷,一杯汤清色碧的茶呈现在我面前。轻啜几口,顿觉齿颊生津,茶香浓郁,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加工茶叶,而且用的是家常的普通的火炉灶具,原来茶叶并不难加工啊!

  这里就是杨天佑打坐的地方。一块巨石天然长成神龛的模样。自然天成,不由人不信。

  桃花洞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古岭上那个叫“王里哈”的村庄,在很早的时候,原来是叫“杨里哈”。

  话说宋朝仁宗皇帝在位(1010-1063)的时候,天下百姓休养生息,国家安定太平。杨里哈住着几户杨姓人家。他们都是当年杨令公的后代。

  村里有一位叫杨天佑的年轻人,生得眉清目秀,心志远大。虽然家有妻儿,生活殷实,却一心要想得道成仙,忽一日,他来到桃花洞前,只见祥光瑞照,幽静的洞穴里梵乐绕耳不绝,正是毕生追求的修仙之处。 回首洞外,桃花盛开,白云飘飘,着实是难得的一个清心怡人的地方!

  自此杨天佑就在桃花洞开始了长期的潜心修炼。日复一日,诚心实意不怕吃苦,坚持数年。天上玉皇大帝的三女儿——张三姐在下凡时看到了他,为之感动并顿生爱意。

  有童谣唱“张三姐,下凡尘,与天佑,完了婚”。后来,他与张三姐一同修炼,终于炼成正果得道成仙,与张三姐一同成为了神仙眷侣,飞向天庭。

  而杨里哈的人们也一夜之间从人间蒸发!有人说,是杨天佑成仙后把杨里哈的家人们也一并带上过着幸福的生活去了。

  后来,有王姓家族的人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从此,杨里哈这个村庄就成为了王里哈,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直到如今。

  美丽的神话,还不止这些。看见这块巨石上的两条蟠龙了吗?

  是说王母娘娘看见张三姐,执意要嫁与凡间书生杨天佑,感其追求爱情坚定执着,念其凡尘生活艰辛亦凶险多多。责令东海龙王送两条蟠龙给张三姐作嫁妆,从此,这一雄一雌两条蟠龙就一直守护在张三姐左右。

  杨天佑和张三姐升天了,这两条蟠龙却依然守护在这里。世世代代,已逾千年。你看那条雄性蟠龙,从石头缝里,探头窥望,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收我们上天呢?

  “映山红啊映山红,英雄儿女哟血染成……”看见岭上一簇盛开的杜鹃花,不知是谁,高亢一曲,此情此景,倒也真的勾起了我们对红色文化的景仰。

  曾经的这片土地上,有农民起义的影踪,有大革命时期的血迹,有抗日烽火的硝烟,有解放战争的回声。

  看见这朵映山红开的这么绚烂,是大山给你的营养,还是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辉煌,让你以这种方式告诉世人。

  好客的山里人,招待我们吃了一顿纯粹的农家菜。竹笋炖肉、小葱炒土鸡蛋、清炒油菜苔、家常豆腐、豆豉蒸豇豆角。唉呀!很多年没有吃到这么纯正的农家菜了。

  酒是自酿的糯米酒,喝一口确实醇香回甘,饭是自产的粘米饭,颜色不是雪白晶莹,吃到嘴里确实软糯可口。吃饱喝足了再来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锅巴粥,此时此刻,不是我羡仙,应是仙羡我了吧!

  我们人类的祖先,最早就是生活在洞穴里面的。而人类走出洞穴,却花费了数万年的时间。现在,人类不但走出了洞穴,而且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原始的生活方式和落后封闭。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既有对新生活的发展创新和美丽憧憬,也有对过去原始简朴生活的怀念和原生态思想文化的好奇和探索。借用一句流行的叫做:寻根,不仅是寻找,我们的祖先和生活环境,更是要寻求我们,博大精深的华夏民族文化的起源之根。

  而今的大古岭中湾村,建起来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开发了保持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生态项目。最主要的是,安民富民的政策,让广大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定了,保护绿水青山,以及这山、这水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美丽神话,是不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啊!

  山,还是那座山,只是风景依旧,世事全新。曾经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变成了我们依恋大山,向往大山。没有什么比原生态的大山更具有诱惑力的了。

  圣者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都向往原生态的大山,因为,那里有丰厚的积淀,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历史的、人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