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天下归元:网络文学作者的文化责任感不可或缺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天下归元  2017年04月16日19:27

网络文学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文学,或者说通俗文学。网络小说基于市场,市场的核心语言是欲望,在欲望驱使下的心理补偿和痛楚释放,使网文写作自行建立了想象特征。

网络小说题材的发散和丰富,正是源于社会人不同的情感和愿望的表达和期待。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贫富差距的日益分化和资源相对集中的社会态势,使底层普通人的欲望心和进取心,很难获得满足,因此,高代入感的网络小说会更受欢迎。很多读者和主角建立了情感共同体,主角的上升过程,就是他们内心欲望借助于故事而实现的过程。

网络作者正是基于社会人内心的浮躁和深层欲望而写作。面对的是相对年轻的广大的受众群体,由此,网络作者的文化责任感不可或缺。

很多读者在接触网文之前,思想还是一片白纸,他们还年轻,对深度写作的传统文学暂时接受不了,他们需要浅白的文字、直白的呐喊、精神的冲击和呼号。此时作者涂抹上的颜色,会映射在他整个人生的成长期,影响他未来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取向。这是网络写手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他们是这一代少年前期的启蒙者,他们数量庞大,阅历各异,产生许多新的兴趣点和思路,展现更为丰富多变、大胆新鲜的人间万象,网络文学用简单的故事来折射纷繁的社会,因为读者基数的超量,他们的文字拥有更深远的影响力和溯及力,如果这份影响力始终处于一种正能量的状态,那无论对于读者还是作者还是网文本身,都将是一种良性开端。

网文作者应该比传统作家更为下笔谨慎,因为他们直面读者,直线沟通。信息的即时反馈和大量读者的审视压力,让网文作者在涉及是非的问题上如履薄冰。某种程度上,它应是“寓教于乐”的文化,或者写作手法幼稚单一,或者表达方式荒诞狗血,或者展现形态有所倾斜,但它的积极意义依旧存在,它所表达的或豪迈或婉转的潺潺情义依旧存在。让读者在网文潜移默化的缓慢灌输下,开始看见世界大千,渐渐懂得为人、处世、行走、存在的真义。

事实上,姑且不论那些善于跟风,并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该写什么的新作者,但凡网络上已有一席之地的作者,他们的作品从未真正跳脱出时代的范畴,也从未真正脱离正面的教育。大部分人的欲望,或者说愿望、其实依旧是正面的,所有人都希望成功,都喜欢热血,都期待被接纳,都渴望温暖, 都爱奋斗逆袭的痛快。把握住这些,就抓住了读者。浅性阅读的读者,并不完全代表他们浅性认知,他们对人性的审判、对主人公的道德观、对情节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对所有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抉择,都有自己的评判和要求。过于偏离主流、离经叛道、冷漠阴暗,反社会反人类的作品,不可能获得成功,它必在走向市场之前,先被市场抛弃。

当前可以说是网络文学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具考验的时代,网络文学经历了市场的大浪淘沙之后,还要面对众多目光的审视和洗礼。网文已经走出国门,在外国人眼里,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比如映射中国古代神话的玄幻仙侠,便很受欢迎。总书记提出要有文化自信,我觉得不仅要有自信,还要自律。限制作者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对自身责任的认识不足,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不足,对受众喜好的信心不足,对提升自我的动力不足。很多人认为,文本的内涵格调和浅平快的网文写作存在着天然的冲突,因此失去尝试的勇气,而我个人认为,正是这种想法局限了网文提高质素的步伐,通俗文学注入人文精神并不存在天堑,区别的只是表达方式。白居易诗成读与老妪听,文词传千古。有质素且说的好故事的文本,在全版权运营时才有更大的发展余地,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而不仅仅是挣一笔流量钱。

网文作者,要有一颗敏感细腻,懂得体味生活的内心,有善于捕捉筛选纷繁信息,从中寻找闪光点的眼力,追逐世情动态,了解社会万象,促进自身的演进和嬗变。民国通俗小说如今已经被经典化,希望未来的网文也有这一日。我们所要注意的只是留存网文气质,掌握网文节奏,认准受众群体,坚持正面理念,把准时代脉搏。

在商业定位的基础上,在扣准人心欲望的写作过程中,润物无声地传递人文精神和文学信念,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