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张悦然长篇小说《茧》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文艺报 | 行超  2017年04月14日06:41

展现“八〇后”作家的创作掘进

张悦然长篇小说《茧》研讨会在京举行

4月7日,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张悦然长篇小说《茧》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应红以及批评家胡平、张柠、张志忠、梁鸿、张莉、杨庆祥等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主持。

李敬泽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作家队伍的代际更替,更是对于文学、对于小说的想象的调整。张悦然的《茧》就是在这个调整期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有指标意义的作品,深入研究、探讨这类作品的得失,不仅对具体作品有意义,而且对我们认识中国当下的文学及其发展的方向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小说《茧》采用双声部的叙事结构,通过主人公李佳栖和程恭各自的讲述,展示了两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缠绕恩怨。张悦然用绵密的文字,呈现了历史的伤口,小说还原历史场景,观照当下两人日常生活,映衬出历史的迷雾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覆盖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困局。张悦然在这部作品中展示了年轻一代作家追问历史的勇气以及这其中的迷茫、执著和叹息。在小说中,张悦然既坚持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又在强调个体生命的表达中开拓出一番新气象;既成熟地面对了自我,也坦诚地面对了历史,让她的写作格局变得开阔辽远。

评论界对于张悦然创作的变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张悦然在《茧》中关于历史创伤的追溯,使得关于当代历史深思的座席上有了新的发言人和新的延伸思考。这种直接对话历史的创作,让我们重新思考历史的血脉如何在几代人身上辗转流淌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观念意义上的“80后”创作。这是一部标志着“80后”写作新质地和新方向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