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说不完的王熙凤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娄炳成  2017年04月11日10:11

自从有了《红楼梦》,就有了说不完的王熙凤。试想,倘若《红楼梦》里没有了王熙凤这个人物,这部作品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它就会黯然失色,少了许多鲜活生动的艺术性,少了许多深邃思想的落脚点,少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就会流于二三流小说,而失去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无比崇高的地位。

王熙凤的身份很复杂,她是贾母的孙媳妇,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贾政的侄媳妇兼内侄女,王夫人的侄女,贾琏的妻子,巧姐的母亲,贾蔷和贾蓉的远房婶子,贾瑞的远房嫂子,探春的堂嫂子,迎春的亲嫂子,惜春的远房嫂子,贾宝玉的舅表姊兼堂嫂,薛宝钗的舅表姊兼堂妯娌,林黛玉的舅表嫂子,等等。无疑,王熙凤是《红楼梦》里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处于绝对不可或缺的位置,她连接着贾家的上两代人和下两代人,是贾家宁荣二府的关键枢纽,是荣国府里的“总理大臣”,是决策层中的一员,是实际的施政者。

关于王熙凤这个人物,那些红学专家们,红学研究爱好者,以及广大的读者们,已经说得太多太多了,几乎不留死角,没有了再挖掘、再发现的余地,使得这个话题早就没有了新意。那么,笔者还能写出什么呢?笔者思考,既然王熙凤是一个“说不完”的角色,那她就有“说不完”的事情,倘若她的话题已经被人穷尽,那她也就不是一个可说可道的,值得无数的人去探讨研究的响当当的艺术人物了。

我们评论《红楼梦》里的人物,或者是评价现实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人物时,无论切入、截取和侧重的是什么,都会归结在一点上,那就是这些人物的人生价值取向。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就是这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由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所决定的一切行为;哪怕是这个人物的一举一动、屑小琐碎、梦呓醉言,都无不是其人生价值取向的反映,带有其人生价值取向的深刻烙印。同样,王熙凤的人生价值取向,也是我们评论的焦点。万变不离其宗,尽管这个人物的光彩魅力、所作所为,使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且不说王熙凤这个人物的个人品行、个人追求和个人好恶,在很大程度上,她是以贾家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权威象征贾母的品行、追求和好恶为标杆的,是与贾母始终保持着高度一致的,不管在她的灵魂深处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本质本色,至少在所有的台面上,贾母的爱憎就是她的爱憎,贾母的好恶就是她的好恶,贾母的取舍就是她的取舍。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各种关系的总和,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在处理各种人事关系时,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另一个是在处理各种人事关系时,对最高主宰者意志的主动或被动依附的程度。做好了这两点,才能谈得上个性的存在和个体能量的施展。我们不得不说,王熙凤是成功者,是处理各种复杂人事关系的典范。

纵观王熙凤在整个大观园里的所作所为,凡是她成功、得意、辉煌的,都无不遵循了“定位”与“依附”这两个做人的规则;而其失败、失意、暗淡的,都是其违背了这两个规则的结果。以王熙凤的成败得失来推及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也同样如此。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前一再要求高级干部熟读《红楼梦》,正是他老人家深刻的领会到了这一点,也是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之所在。

王熙凤以其在贾家的地位和作用,被作者排在了“金陵十二钗”里,其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曹雪芹写给她的这个判词,不像其他女孩的判词那样直白,是颇费思量的判词之一。前两句好解,“凡鸟”合起来是繁体的“凤”字,点明了王熙凤之名,又说她才能杰出,只可惜处在末世。那么后两句,特别是第三句,该怎样去破解呢?吴恩裕在他的《有关曹雪芹十种考稗小记》中说:凤姐对贾琏最初是言听计“从”,继则对贾琏可以发号施“令”,最后事败终不免于“休”之,故曰“哭向金陵事更衰。”笔者以为,这种解释是差强人意的。

我们不要陷入字谜般的猜测当中,既然“人木”是“休”,那么“二令”不就是“冷”字了吗?如果我们仅去猜字谜,而去评论人物,那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应该把作者写给王熙凤的判词,放在整部作品的实际中来考察。

笔者以为,她的“一从”不是“从夫”,而是“从”贾家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权威象征的贾母,没有这个“从”,也就没有了王熙凤的一切,即便她把三从四德中的“从夫”做到极致,也是没用的。那么,“二令”呢?笔者以为,王熙凤代表贾母发号施“令”,到她病倒后由贾探春发号施“令”,这“二令”之后,她就万事皆“休”了。不是吗?由贾探春发号施“令”之后,贾家就衰败了,树倒猢狲散了,岂不什么都“休”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最终结局。

《红楼梦》问世以来,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有人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但在众多的评论中,“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恐怕是每一个《红楼梦》偏爱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的确,对于王熙凤人们既喜爱她、仰慕她,同时又痛恨她、憎恶她,所以对于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既要揭露王熙凤工于心计、弄权、狠毒残忍、贪财的一面,又要肯定其做人做事方面的精明能干,明亮泼辣,人情练达,左右逢源等过人之处。

王熙凤的成败得失,有时代大背景的客观原因,也有其个人的主观原因。王熙凤的成败得失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在“定位”与“依附”两方面无论做得多么到位,都不能改变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赋予每一个人的特定的个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