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真善美是儿童文学永恒的主题 ——读丹增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活佛》
来源:文艺报 | 张永权  2017年04月10日07:06

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我认为可以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这是数千年中华文化长河流延至今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作为孩子们成长的精神食粮之儿童文学,更应把真善美作为创作的永恒主题。最近,我读了藏族作家丹增的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活佛》,它包括中篇儿童小说《小活佛》、儿童散文《童年的梦》《生日与哈达》《我的高僧表哥》《藏狗》等5篇作品。作为一名成年读者,我内心感受到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心灵仿佛经历了一次圣水的洗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部作品从题材到思想内容、艺术形象,都具有真善美的品格,是一部难得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集。

真善美,在哲学和美学的层面上,具有丰富深广的内涵。这三个字成为一个统一体,真是基础,善是核心,美是关键。对于一部文艺作品来说,所谓“真”,既指创作题材内容的“生活之真”,也指创作者的“感情之真”。而这些“真”,通过作者的艺术处理,一旦和代表“善”的崇高、善良、同情、悲悯等美好的思想相统一、融合,便创作出了真善美的艺术作品,让人们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启迪、教育和鼓舞。优秀的儿童文学,就是通过真善美的艺术形象,给孩子们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增强孩子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徳荣誉感,培养他们形成有信仰、讲道德的品格。在今天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把真善美作为儿童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关系着我们民族永远健康向上、永葆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这是有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作家所追求的,我想这也是丹增创作《小活佛》的初衷。

在这部作品集中,作者集中地呈现了真善美的主题。首先,这是作者真实的童年生活的艺术再现,把小沙弥的奇特经历、怒江大峡谷的地理生态环境、藏族人民深厚的宗教文化和时代变迁反映得既真实又充满真情实感,极具美学价值。其次,作品塑造了一批体现真善美的感人艺术形家。另外,作品的语言形象、精美、生动。正因为如此,整部作品呈现出藏族生活的真实美、人物形象的生动美、作者感情的真情美和文学语言的文采美。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亲身经历的童年生活为题材,直面新中国成立前西藏孩子们的生活世界,特别是联系外部世界的马帮带给一个藏族孩子的新奇天地等,为今天生活在幸福环境中的儿童了解认识昨天西藏孩子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真实的窗口。他们还可从书中所描写的怒江大峡谷神奇壮丽丰富的生态环境,去感受雪域高原的瑰丽,进而感受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的伟大。一个藏族孩子的成长经历,以及西藏高原的蓝天、蓝天上的苍鹰、草原上的牛羊、狼群、藏狗,鱗次栉比的藏房、寺庙,神奇的中草药和美丽的格桑花等,在作家笔下娓娓道来,就像是面对面地给今天的孩子讲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西藏故事,读起来非常亲切有趣。

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作品把藏族文化中对大自然的崇拜,视自然山水、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为神灵的美好生态文化,以及丰富神奇的藏族医药文化,融化在作品的人物生活中,极富感染力。《藏狗》所描写的藏族人对狗的善养善待,描写的许多人与狗亲密无间的真实故事,十分感人。比如,藏族老奶奶养了一群藏狗,她死后狗儿们不吃不喝、日夜守候,入葬后狗群便失踪了。我在阅读中情不自禁地会对藏民族心生敬仰,对小读者也肯定会产生如春雨般润物无声的滋养。这部作品集通过小说《小活佛》、散文《我的高僧表哥》等作品,反映佛教文化中善待和尊重一切生命、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价值观与豁达对待死亡的生死观。在中篇小说《小活佛》中,小活佛在上师的教导下修行,一步一个脚印,把善的种子播撒雪域高原,用真的光芒照亮迷途的羔羊,体现了作品真亦美、善亦美的正能量思想,让读者体悟到藏文化真善美的内涵。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和作品中的真挚情感分不开的。在这部作品集中,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我们都能感受到作家饱含的真挚情感,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都流溢出来,形成引人共鸣的文字。散文《童年的梦》写的是童真心灵的天真之梦,也是童真情感的美好之梦。马帮给偏僻的怒江大峡谷的藏族孩子带来的镜子、电筒,给童年的作者打开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新天地。镜子、电筒串起了书中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情节和故事,也开启了作者美好梦想的行程。正是有了这些天真、美好的梦想,才使作者走出了怒江大峡谷,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这些作品给今天的孩子展现了一个昔日藏区儿童的奇妙世界,小读者们能从那些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中,走进一个心怀梦想的藏族孩子的人生世界而受到启发。散文《生日与哈达》中,一条哈达所凝结的慈母爱、所表达的母子情,一条哈达所寄托的乡愁情怀和不同时代生日的文化内蕴,可谓字字情、句句爱,时有泪笔闪现,其情之真、其爱之切、其意之深,扣人心弦,直逼人的灵魂。读到这样的文字,我只能说,情到真处出美文,情到深处文自真。《生日与哈达》就是这样的真文章、美文章、大文章。

这些作品中,塑造了一批美好的人物形象。中篇小说《小活佛》通过出身贫苦牧民家庭的阿措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塑造出一个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小活佛形象。他从一个饱受欺压、挨打受骂的牧羊少年,最终修炼成为一个懂经行法、普渡众生的活佛,其人生经历曲折起伏、引人入胜。他从小在艰苦环境中养成的坚强性格,让他在头人的皮鞭下也没有叫喊,更没有哭着求饶,这为他选为十二世江贡活佛后,在修行过程中能经受住各种磨炼打下了基础。但作为一个小活佛,作者特别描写了他具有儿童本性的天真和善良的个性,甚至饿了偷吃贡品、为能在苦读佛经的枯燥中缩短时间吹旺燃香的举动,无不带有孩子的天真性灵,也使人物更有真实的生活气息。这些违背佛善宗旨的举动,被上师识破纠正后,他才方知从小要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在心里播下善的种子,今后才能去施予众生慈悲。特别是在布施麻疯病人、拯救因被盗匪抢劫而偷贡品的马哥头时,上师用善惩恶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榜样,让他一步步走向活佛的人生境界。一个真实、生动又典型的小活佛形象,就这样跃然而出,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还有散文中勤劳、善良、正直的母亲形象、一生忠于佛法的达普活佛及高僧表哥的执著坚定、心怀梦想、聪明机智,都被作家描写得栩栩如生,美好而生动。塑造出美好的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文学作家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文学作品是语言创造的。一部表现真善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一定是用生动美好的文学语言来表现的。丹增的这部作品,不仅故事美、环境美、情感美、人物美,其语言也很精美。我认为,儿童文学的语言美,是为孩子们正确使用袓国的语言文字树立的榜样,也有助于陶冶孩子的心灵。在作品中,作者为了表现自己不吐不快的感情,常用一连串生动的排比句,如江河直泻,把作家的感情抒写得酣畅淋漓,增强了作品的文采。为使这部作品的语言具有文化气息,作者似乎是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地引用古今中外包括藏族文化经典的名言名句,使作品的语言呈现出一种典雅美。此外,作家还特别善于运用反映藏族生活细节的语言、民间口语、谚语和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来比喻、烘托描写对象,又使作品的语言洋溢出藏区的生活美和藏族儿童的情趣美。这部作品的语言美,准确表现了真善美的大主题,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呈现出美文的品格,让人读了心旷神怡。

真善美是儿童文学永恒的主题,《小活佛》就是丹增用他的智慧和心血,为孩子们奉献的一部具有真善美品格的精美儿童文学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