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亲爱的女儿》:两代人的沟通与对话
来源:文艺报 | 谭旭东  2017年04月07日06:50

阮梅出版了儿童报告文学集《罪童泪》后,又出了一部书信体散文集《亲爱的女儿》,是写给女儿、写给未成年女孩子的。

阮梅是那种写得不多,但很用心的作家。她写报告文学,要亲自去做细致的采访;她写诗,能够让人读了掉泪;她写散文,都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没有一点矫饰。与大多数儿童文学作家不一样,她的作品不故作时尚,不追求潮流,只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来自自己的生活,有切身的生命体验,她哪怕写一首小诗,都是用心写的,都带着深深的感情,有着生命的感受。这是很值得肯定,也很了不起的。

阮梅的这本书信体散文,有三个特点。

一是文笔细腻。她的文字里有心,有很多心理活动,很多细腻的思维,作者都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了,而且这种细腻度足以让读者感染到内在的人性。阮梅的书信集富有情感张力,也有饱满的内涵。她在书信里称自己是弱女子,但她的成长足迹告诉读者,弱女孩的情怀是那么细腻、丰盈、坚韧,带着苦难、带着青涩、带着快乐、带着憧憬,带着所有的希望与梦想……而这些,阮梅都用细密、温润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二是富有生命气息。她的书信里有的回忆自己的成长,回忆女儿的成长,把生命的每一个脚印都清晰地描绘出来。她将刻骨铭心的记忆鲜活直率地呈现出来,可以说,阮梅赤裸着一颗心,把含着泪水、带着体温的生命感悟都交给了女儿,也交给了读者。这本书信集是一位“60后”对“90后”的倾情倾诉,是一位母亲对生命的真实涂抹,是一次生命的对话。

三是有爱的召唤力。她的文字里有母爱,有一个成年人对孩子的爱,也有成年人对孩子的期待与信任。阮梅作品里的爱是无私、尽情、坦诚、真挚的,是母亲的爱与智慧,不是任性的爱,是理智与情感的交融。这种爱有时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但感动孩子,也召唤良心,唤醒成年人,实现两代人的精神融合。

阮梅这本书信体散文,一共17篇,都是写给女儿的,其实也是写给自己的,它们既能感动孩子,也能感动成年人,按照读者对象,它属于老少咸宜的佳品。能够沟通成年人与儿童,打通他们之间的心灵通道,这大概也是儿童文学写作的一个境界吧。写儿童文学很难,我觉得大体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用心写。不用心写,怎么与读者心灵对应,情感共鸣?不用心写,孩子是感受不到作家的真诚与爱意的。二是用力写。写儿童文学要下文字功夫,要讲究修辞,要追求质朴,要写得美,还要写得趣味和幽默,给读者智慧的文字世界。三是要用脑写。用脑写,就是要写得智慧,把成年人的智慧与孩子的智慧都展示出来,让读者看到两代人之间的生活智慧、生命哲学和正确的价值观。总之,写儿童文学是考验作家的审美与智慧的。

近两年,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在写书信体散文,如殷健灵、徐鲁。林良写给女儿的书信受到小读者喜爱,也激发了一些作家的创作灵感。但我知道,阮梅的书信体散文是早就写出来了的,有的10年前就给我读过,因此,她的书信体散文恐怕没有市场的驱动,完全是属于自觉的创造,是心血之作。阮梅作品里的母性特征,爱的力量,是一般作家难以企及的。

阮梅的报告文学和书信体散文是一个值得赞许的写作方向。她用心写作,用真情写作,用丰富的文字去表现两代之间的沟通与对话。这是一种爱的哲学,也是一种智慧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