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相约鼎湖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美玉  2017年04月07日09:45

早春二月时,曾与鼎湖相约,鼎湖在等,我却失信。

本该在漫山新绿,鲜花簇簇的早春二月赴约鼎湖的,却被匆忙而去的脚步耽搁了。秋风起时,我和朋友才姗姗而来。

才到鼎湖山山麓,便被层层叠叠秋霜染过的树木吸引了,枫叶红、山梨黄、紫罗兰、青松树……秋霜如丹青妙手,把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描了上去,艳极了。

观赏鼎湖山大鼎谋划已久,今天终于如愿。仰视大鼎,大鼎的庄严、硕大给我无比震撼,抚摸着稳如磐石的鼎足,我从心底里感受到来自大鼎的气势,是一种社稷永固,千秋万代的宏伟气势。大鼎四周,人声沸腾,格外热闹。与鼎湖山有约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兴致勃勃地把带红绸布尾巴的小红球连同自己的心愿一齐抛向那个象征着团结、进步、平安、和谐的大鼎怀抱。大鼎一侧的螺旋走运台,走运人不断。有人走运走到顶峰,有人在低谷处刚启步努力向上追随前面的走运人,他们无论身在高处低处,都希望踏上走运台后好运连连。

别过这热闹祥和的地方,我伫立在栅栏处,欣赏眼前碧玉般的天湖。

天湖安详宁静,如酣睡中的少女,躺在连绵壮丽的青山顶上,娇嗔地沉睡着,任由青山拥着、护着、爱着。万千宠爱, 天湖更娇艳似珠,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引蝶纷飞。我这一路上没看到蝶飞蝶舞,原来都聚在天湖湖心的蝴蝶谷里翩跹着,朵朵美丽翻飞的“蝴蝶花”开满了湖边,令湖边的游人如痴如醉。湖上游人泛舟,把镜一般的湖面划出丝丝的涟漪,天湖便静中带动,更有生气。舟上游人情不自禁,小曲轻唱,又给天湖平添了柔柔情意。倚在栅栏的游人乐在其中,取景、抓拍,忙着捕捉“湖里有山、湖边有你”的美丽瞬间。

在林壑幽深处,我们看到了若隐若现的庆云寺。

踏入庆云寺,陡然间少了宝鼎园上的那种热闹。佛门圣地,自当威严肃穆,几千年佛教文化积淀、熏陶,国民心底里或多或少有着对神的敬仰。有人求签,有人行香……各忙各的,忙而不乱, 默默地祈求学业进步、爱情甜蜜、婚姻幸福、家庭和睦、身体健康……

始建于明崇帧九年的庆云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兜兜转转中,我发现寺院左侧有涌泉,两条细细的泉水柱从泉眼喷射而出,那是鼎湖山无数涌泉中的两个,是鼎湖山生命的小脉搏。我赶紧双手掬泉,才触泉水,瞬间清清凉凉,酣畅舒爽,我像触摸到鼎湖山的体温,实实在在地抚摸着她光滑、柔软、娇嫩的躯体,感受她的纯净、洁雅。

世间上总有一些事情神秘莫测。鼎湖山古树峥嵘而繁茂,无处不遮天闭日,庆云寺依山而建,四周是高大茂密的树林,秋风吹来,寺院上下满地尽是五颜六色的枯叶,僧人每日得清扫三遍以保证洁净。然而,寺庙顶上的瓦脊竟然洁净如新,片叶不沾,这现象历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是古人采用了当代建筑师未悟透彻的建筑原理?是古人高僧所选的地理位置?还是至高无上的神灵所然?若这些都不能解释得了,莫非真得要用六祖惠能大师的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来解释?

我每到一个好景点,习惯慢慢地东瞧瞧、西望望。在庆云寺,我这看看,那瞧瞧,不知不觉便与同游走散了。也就是这一走散,我与飞水潭擦肩而过。

错过了飞水潭,正失落时,“啪啪、啪啪”的水声从远处传来,如烟如雾气从林间漫出,衣裳也沾上了小雾珠。

原来那就是飞水潭的瀑布声和瀑布生出来的水气。蓦然间,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我虽未曾亲眼目睹,也能有如此深的震撼,我且把飞水潭留作重游鼎湖山的开端。

赶着下山寻同游时,“啪、啪、啪”的飞水落潭声由近而远慢慢地弱了下来,直至消失。 这时,“叮咚、叮咚”的泉水声又传入耳,这边刚止那边又起,高高低低,抑扬顿挫。

秋日里,鼎湖山的湖光山色,像一抹温暖的阳光,把我的心照得暖融融的。鼎湖山的钟声泉声,像一支美妙的乐曲,把我的心洗涤得亮堂堂的。

从鼎湖山回来,耳边便感觉常有悠扬的乐声从远古轻轻传来,像钟声,“铛”、“铛”“铛”,如泉水“叮咚”、“叮咚”、“叮咚”。如果,在城里的夜晚,有钟声、泉声,心便能静下,那么,这泉水叮咚的吟唱,一定能驱赶彻夜不停的车流声、炒锅声、喧闹声的入侵,免去漫漫长夜默数“一只绵羊,两只绵羊、三只绵羊” 的苦闷。

鼎湖山不仅与我有约,她与那些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热爱环保的人有约。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恬静、生动、幸福地等着,天长地久地,从不爽约,如盛装的少男少女,幸福美丽地等待着每一次约会。

但愿我再来时,鼎湖山叮咚的泉水还为我引路,鼎湖山滴翠的山林再把我染上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