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家有贤妻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崇文  2017年04月07日09:38

  和妻相识一点也不浪漫,是通过媒婆介绍的。挥汗如雨的盛夏一天,在一个偏远小镇的小书店里初识妻时,就被她长发及腰的外貌和优雅的气质深深吸引,那时我竟然感到丝丝清凉沁人心脾。

  迄今近三十年的相交相知,我深感妻子的贤惠。

  妻有大方得体的待人接物能力。高中毕业后,妻就在小镇书店做营业员,因离乡下老家太远,只好和父亲相依为命。她父亲是辖区教育干部,因公因私找他办事的人不少,而他又经常出差下乡,在座机电话都是奢侈品的信息不畅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妻自然就承担起待人接物的重任来了。客人到来,招呼应酬,都有讲究:如何称呼、怎样问答,哪些要说、哪些不说,端茶递水、安排饭食等,件件皆有学问,事事都是文章。可能是妻冰雪聪明,或是环境使然吧,总之,妻大都处理得自然得体,绝大部分来访者十分满意,连旁观者也甚为叹服。就是现在,婆家娘家的人都对她称赞有加,如果在待人接物上出现了一些矛盾和棘手问题,都愿意拿去询问她,总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以我对她的观察和了解,她之所以能招呼应酬处理棘手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她没有私心,善于为别人着想。

  妻有巧于安排的治家谋略。结婚之初,蜗居山区小镇,犹如井底之蛙,自认为各种条件尚可,很多事情无需考虑,妻的这一特点难以显露。而当异地谋生后,要养家糊口买房置屋,便深感生活的艰难。可喜的是妻子深谙治家良策,巧于安排。《尚书•大禹谟》中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妻是践行节俭的模范,装修房子买材料时,我俩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县城的建材市场,却很少去乘公交车;途中饥渴难耐时,也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为了买到价廉物美的材料,常要多家奔走讨价还价。这方节流,那方开源,不经意间,新家的家具用品也齐备了,欠债还清了。

  对物品的爱惜也是对节俭的最好诠释。家里的东西可谓物尽其用,不到无法使用时她是舍不得丢弃的,即使是一件衣服一个扫帚也是如此。现在经济略显宽裕,她也常会把不穿的衣服清洗干净后放到小区门口的熊猫嘴里,捐给慈善机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常想,妻子的好德性可能就是源于俭朴吧。

  她的口头禅是俗语 “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米桶”和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告诫我们不要浪费,要有提前计划的意识。妻有一双巧手,先前一家人的毛衣都是她亲手织成,既节约了开支,又穿着暖和。她常有一整套洗衣扫地的妙法。洗衣时,哪些衣服要先泡,哪些需要用肥皂搓洗,哪些不能混合洗,她都心中有数。总之,她洗的衣服既干净又用水少。拖地时,先将清洗衣服的水用拖把拖头遍,再用抹布就清水擦二遍,真正做到了一尘不染。这样家里不仅整洁干净,而且东西也用得久长,凡来我家的客人没有不惊叹我家的干净整洁的。饭菜的安排也很有讲究,几天不同样的饭菜既营养又美味,所以客人到来时,我总会向她咨询饭菜的安排。

  妻有先人后己扶危济困的思想。遇到小孩时总会爱心泛滥,逗一逗,让孩子露出开心的笑脸;碰到老人倾诉,她永远是一个忠实听众;同事有困难,她总会想到别人难处。不管是娘家婆家,都公认她是最吃得亏,最能为别人着想的人。妻家大侄儿结婚了,几姊妹为份子钱的多少出现分歧,在妻子讲明道理后,最后大家都乐意出一个合理的价钱。我妹染了重病,妻子常说,我们的房贷多还几年没关系,再给他们一些钱去治病吧,他们太苦了。小姨子常在孩子跟前说:“姑妈时刻想到别人,没有私心,她的人缘最好,你们要学到起!”

  妻对自己唯一大方的是买衣服。妻子身材高挑,是天然的衣服架子,经常羡煞旁人。她认为,要买就买自己满意的,有品位的。所以她的衣柜里的衣服单价不会很低,但又永不过时。她说,与其买便宜的没有特色的穿几水就报废,不如买贵的多穿几年,算下来还是买贵的好。然而,近几年,因为新置了改善型住房,要月供按揭,她已经有两年不买新衣服了。这对于一个爱美如命的女人来说,需要多大的决心啊。今年,在我和小姨子的游说下她终于下了决心,不再亏待自己,买了两件打折的心仪新衣。

  古语有云:贤妻夫祸少,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顷。不是吗,家有贤妻,是夫之福,是家之福,也是国之福吧。

  家有贤妻,真好!

  (都江堰 雷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