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谢清明  2017年04月06日09:59

二十年多年前,一个地处偏僻、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为两名莘莘学子金榜题名而在县声名鹊起。

这两名学子叫陈光荣,杨柳。两人经十年寒窗苦读,七月份一同参加高考,一个月后,两人收到北京两所声名显赫的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陈光荣是省理科状元,杨柳是省文科板眼。陈光荣和杨柳破天荒开创县和小山村无人考入北京名牌大学的先河,实现县零的突破。

小山村的村民获悉,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几天就传遍整个小山村和十里八乡。县广播电视局的记者新闻嗅觉灵敏,新闻采访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驶入小山村,美女记者现场采访陈光荣和杨柳。面对鲜花、镁光灯和掌声,陈光荣喜形于色,杨柳心如止水。两人在县电视台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两人出尽风头。这爆炸性新闻犹如平地一声雷,在全县引起强烈的轰动和反响,一时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小山村胸有点墨的一个中年教书匠见状,他感叹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陈光荣和杨柳的父母亲是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子女经过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实现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子女出人头地,有出息,他们历经沧桑的脸上洋溢幸福和满足,他们不自觉的在人们的面前挺直腰杆,人们羡慕嫉妒恨。

平时,陈光荣和杨柳的父母亲是不能入村支部王书记的法眼。他对陈光荣和杨柳的父母亲爱答不理,未正眼看他们。子贵父荣。此时,他对陈光荣和杨柳的父母亲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皮笑肉不笑,他与陈光荣和杨柳的父亲称兄道弟。他不吝华丽辞藻,纷纷点赞:祖坟冒青烟,烧高香。教子有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与陈光荣和杨柳点赞,有出息,前途无量。

陈光荣和杨柳的父母亲受宠若惊,陈光荣和杨柳的父亲在心里嘀咕,王书记此举,太阳从西边出来了。陈光荣对王书记投去稍纵即逝,不易察觉的不屑、鄙夷的目光,他在心里寻思,王书记是属狗的,一副典型的奴才相。杨柳不动声色,若有所思。

陈光荣天资聪颖,出类拔萃,学习成绩在全县一直处于全年级的前三名,是一支绩优股。有的老师曾经戏言,撼动陈光荣的地位,犹如蚍蜉撼树。他的老师认为陈光荣考入重点大学是没有悬念的。是坛子里捉乌龟——稳捉经拿。高考时,陈光荣泰然自若,成竹在胸。陈光荣不负众望,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花落他家。学校师生认为他在意料之中。

杨柳在读高一、高二时,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县全年级中游徘徊,不显山,不露水。进入高三后,他的学习成绩就处于全年级的前列,老师认为他是一支潜力股。杨柳笨鸟先飞,他发扬悬梁刺股、囊莹映雪、韦编三绝的精神。高考时,他气定神闲,落笔似千钧。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花落他家。他爆了一个大冷门,犹如竞技场上杀出的一匹黑马,名不见经传的杨柳在学校名声大噪,学校师生震惊,他考入北京一所名牌大学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两人所在学校师生、小山村的左邻右舍纷纷向陈光荣和杨柳道贺,陈光荣春风得意,杨柳心如止水。

陈光荣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进入省政府机关工作,他吃上国家粮。他使尽浑身解数,捕获大学校花的芳心,终于抱得美人归,让追求校花的人空留遗憾,对他羡慕得要死。他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在参加工作十余年后,他已经跨入县处级领导干部的行列,实现草根的逆袭。他功成名就,春风得意。

杨柳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外资企业工作,他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工作几年后,他跨入中层领导干部的行列。他不安于现状,喜欢挑战。他毅然决然的辞职,他下海弄潮,几年后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开一家公司,因为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他血本无归,还欠下一屁股债。相爱几年的漂亮女友对他大失所望,女友劈腿,投入一个高富帅的怀抱,曾经与他关系密切的几个同学对他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

他面临失恋、事业失败的双重打击,他处于人生的低谷,他未消沉、气馁,在打工之余,他充电,学习和借鉴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商场如战场,商场充满硝烟,商场残酷,竞争激烈。几年后,他又东山再起,他招贤纳士,公司初具规模,步入正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一个美丽、女人味十足的女人陈月红,一年后,修成正果。

陈光荣衣锦还乡,春风得意。杨柳回家,轻车简从。

春节来临,陈光荣和杨柳回家过年。陈光荣家门庭若市,而杨柳家门可罗雀。有的人·对陈光荣点赞,有出息。而有的人对杨柳冷嘲热讽,说他是瞎折腾,不是经商的料,然而,杨柳一笑而过。

又到传统佳节——春节。陈光荣的老家门庭若市,前来拜年的人络绎不绝。以抠出名,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村支部王书记携带一对酒鬼酒、两条芙蓉王香烟、一斤保靖县产的名茶——黄金茶登门造访。在平时,他是他家的座上宾。杨柳家像往常一样,门可罗雀。

小山村有的村民一本正经,经常告诫子女:好好读书,像陈光荣一样,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当官,有出息,不要像杨柳经商,瞎折腾,欠一屁股债……小山村村民的子女像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陈光荣和杨柳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小山村有的村民常常拿陈光荣与杨柳作正反典型鲜活的教材。

常言道:世事无常,命运捉弄人。

几年后,陈光荣成为阶下囚,他妻离子散,身败名裂。他自己品尝酿的苦酒,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他长吁短叹:“一失足成千古恨……”

杨柳苦心经营公司,公司风生水起,如日中天……他身价达亿万元,功成名就,他破茧成蝶,他实现由屌丝到青年企业家的华丽转身,蜕变。

小山村和县里的人们为陈光荣扼腕,叹息。同时,他们为杨柳点赞。

从此,陈光荣的父母亲唉声叹气,整天猫在家里,很少出门。他的父亲像霜打的茄子,低耷着脑袋,目光茫然、浑浊,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低下曾经高昂的头颅,与当初判若两人。

一日,陈光荣的父亲与小山村的支部王书记在狭窄的山路上相遇,双方早就看见对方,陈光荣的父亲连忙低着头,加快脚步,支部王书记将头偏向一边,也故视而不见,双方擦肩而过,形同陌路。

陈光荣的父亲止步回首,望着王书记远去的背影,刹那间,眼睛涌出泪花,“哎!”他无奈的摇头,一声叹息。

从此,小山村支部王书记未再踏入他家半步。

支部王书记隔三差五到杨柳家登门造访,他是杨柳家的座上宾。他对杨柳、杨柳的父母亲和颜悦色。

一年后,小山村换届选举,原支部王书记落选。

小山村的村民视小山村为风水宝地,小山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他们常常在外人的面前将杨柳的名字挂在嘴边,三句话不离杨柳。谈起杨柳,他们眉飞色舞,如津津乐道·,引以为傲……

小山村的村民好像达成默契似的,在外人的面前很少谈起陈光荣,陈光荣已经属于过去,出了这样的反面典型,对于小山村来说,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因为他是小山村的耻辱。

杨柳生活简朴,为小山村和县人民称道。他回到县城和小山村投资办厂,捐资建学、慈善……县城和小山村的人民为他竖起大拇指,点赞。

又到春节时,陈光荣家门庭冷落,杨柳家门庭若市。

天降大雪,小山村银装素裹,一望无垠。张建华与爱人陈月红一道,携带慰问金、礼物,冒着寒风,踏着积雪,走村串户,慰问孤寡老人、伤残人员、军烈属……嘘寒问暖,话家长里短。

小山村有的村民语重心长,常常对子女千叮咛,万嘱咐:好好读书,像杨柳一样,争取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经商,有出息,不要像陈光荣,他受贿……小山村村民的子女摇摇头,又像拨浪鼓似的点点头。

小山村的中年教书匠仰天长叹:“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