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才女多情怀 ——读李美玉散文集《追影寻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高健(振艺)  2017年04月05日09:31

有人说,自古才女多情怀,少女情怀总是诗。

朱淑真是南宋时期多情的才女,她在闺阁之时就写道:“停针无语泪盈眸,不但伤春夏亦愁;林徽因是近代具有诗情画意的才女,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带给后世许许多多的疑问;张爱玲在她的《霸王别姬》是这样结尾的:“虞姬把刀插进自己的胸膛里,在项羽耳边说:‘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收鞘。’”

最近,捧读李美玉的散文集《追影寻梦》,细细品味,越发觉得作者也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才女。正如钟道宇先生为该集子所作的《序》中言道:“她的文字,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清新而脱俗,细腻而温润。”

单从书名去品读,足以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情怀。影子,虚无缥缈,扑朔迷离;梦境,是虚幻的,是一种心灵的疗慰。散文集取名源于其中收录的作品《追影寻梦多罗山》,作者生长在多罗山,那里有她的童年故事,是她少女时期埋下文学情怀的地方,在作品中,她通过追忆多罗山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路桥房舍,抒发自己的怀念之情。

以联想、想象为桥梁,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是表现主题的常见形式。作者善于借助一花一草一果一鸟等极小的景物来抒发感情,这些看似寻常的景物,却写得含蓄隽永,神韵超然,平淡自然,深入人心。在《小巷桃花》里,通过对小巷桃树花开花落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和谐幸福安逸的追求,对邻里和睦相处的憧憬;《风雨草》一文,作者借助风雨草这小小的花儿,表达了花儿装饰眼睛、装饰心灵的幸福之情;她的《味道》则由鱼腥草的味道联想到与家人厮守的幸福时光;《甜蜜的生活》借助糖梨果感慨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巨大变化;《鹊巢筑在家门口》通过喜鹊与人类和谐共处引发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体悟:“同饮一江水,都是一家人,又何必事事必究,以讥讽为能事?喜鹊与人都能和睦相处了,人与人怎么就不能更好地和谐共处?”

作者在散文的谋篇布局上颇具匠心,从每篇文章开头的叙写可窥一斑。第二辑“人在旅途”的游记中,每一次旅行都是不经意的,她欲扬先抑,为下文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作铺垫,埋下伏笔,引人入胜。如,《北岭春游》开头写道:“近几年,无数次往返肇庆,数次游览星湖鼎湖,唯独一次次错过了北岭……”《相约鼎湖》开篇道:“早春二月时,曾与鼎湖相约,鼎湖在等,我却失信。”……在这样“反其道而行”的开篇中,似乎看到了作者女子的婉约情怀。

作者那种女子的真性情在文集的一些篇章中也得以流露。《走近乌镇》如是描述:“在乌镇逗留的时间有限,我唯恐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忙着买这带那的,生怕好工艺、好食品少带了,期间还不忘留影,弄得精疲力竭的,便不时靠在小桥的栏栅上歇歇,或在屋檐下的木板凳坐坐。”这些情景,看似一般女子常有的磨磨唧唧的行为,在这里,作者实则表达对美丽景观景致的留恋之情。《北岭春游》结尾部分写道:“我只想,如果往后走到哪,哪都是自己喜欢的地方,是自己喜爱的景色,那该多好!那样,我该怨自己为什么不是十八姑娘了。”这无疑是对美景的贪婪之念,可谓“每个女子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颗少女的心”啊!让读者在感受那份少女情怀之余,自然而然读懂作者赞美北岭山春天迷人景色的言外之意。

浓浓的亲情和乡情,也流露于李美玉作品的字里行间。开篇的《回老家过年》,作者把珍视亲情的情怀寄托在与婆婆妯娌齐聚厨房做油角糍的时光里;《穿越时空传递》传递的是父女情长;《妈,我想念您》表达的是对已故母亲的怀念之情和“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慨;《书呆子外公》则是表达作者在外公的熏陶下,走上文学之路的感激之情……第七辑“走马怀集”和第八辑“家乡味道”中收录的作品,情深意切,宝爱如珍,耐人寻味。“这里,林海苍茫,翠绿浩瀚……这里,溪溪有潭,清澈见底……这里,人人有情,民风醇朴。”、“泡一壶茶,静观壶中茶叶起起落落,便觉茶味更悠长,思乡情更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在记忆中翻出来回味回味。因为,这种纯情而美丽的风景现在已难寻觅了。”…… 莫言说:“一个作家难以逃脱自己的经历,而最难逃脱的就是故乡的经历。”伴随成长的乡土如今成了李美玉丰厚的创作源泉,她饱醮着感情尽情地书写着,以其如鸟鸣般纯粹的清音吟唱出原汁原味的乡音乡情,故此,她的文字处处尽显柔情、温情。

“旧情旧事总是诗情画意。”没错,在李美玉的精心构思、用心勾画下,无论是人或事,物或景,都呈现着诗情画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哲理化的启迪。

李美玉,一个从事业余文学创作三十多年的作家,一个满腹情怀的女作家,千锤百炼,厚积薄发,以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文学的炽爱,创作了数百篇文学作品,在怀集文坛,笔者认为,她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追影寻梦》思想深邃、构思巧妙、情怀洋溢,是她近年来文学创作成果之一。用心品读,感慨良多,获益匪浅。

附注:

散文集:《追影寻梦》

作者:李美玉(肇庆市作家协会理事、怀集县作家协会主席)

出版发行:中国电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