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清明的雨,怀念的泪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高健(振艺)  2017年04月05日09:32

不知怎的,清明时节总和雨脱不了干系。每到清明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总会被人们吟诵,怀念先辈的人们也随着纷纷暮雨赶往祭祀。

清明的雨,也许是人世间那不尽的思念与怀想;清明的雨,像是思念与怀想已逝亲人的眼泪。

清明的雨,是细柔的,但是它抚平了人们伤痛的内心,也滋养着万物的生命;眼泪是无色的,但是它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那是怀念带出的缤纷。

透过清明时节的雨雾,我在问候:天堂的曾祖母,您在世界的尽头,在奈何桥的那端,可好?我将一腔思念遥寄远方,留在青山绿水间。这份情意,穿透时空的距离,穿越生与死的界线。清明时节,任烟雨落满花季,任怀念作伴红尘!

伤痛的泪水曾从我稚嫩的脸庞滑落,多年来,清明的雨也不时淅淅沥沥溅打着我思念与怀想已逝曾祖母的思绪。

去年的清明节,雨稀里哗啦地下个不停,但始终无法阻挡我跋山涉水去拜祭曾祖母的脚步。站在曾祖母的坟前,我行了个礼,点燃几根香烛,心里默念道:“太婆,难道这清明的纷纷暮雨是曾孙儿思念您的泪水吗?”其实,我的内心告诉我,不,不是的,曾孙儿的眼睛早已没有了泪水,只有曾祖母的笑容,曾祖母的慈爱;曾孙儿的心中早已没有了悲痛,只有曾祖母的温情,曾祖母的甜蜜了。

记得,1984年的夏天,慈祥的曾祖母离我而去,92岁的她,在奄奄一息的那一刻,嘴里向我蹦出了“听话”两个字,9岁的我还不能完全理解那是对曾孙的“遗训”。我是在曾祖母的拉扯下长大的,当我哭着来到了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听母亲说曾祖母的眼眶也泛着幸福的泪光,因为我是她的第一个曾孙,“四世同堂”的福分终于可以降临在她的身上。孩童时,在她的呵护下,可谓“万千宠爱”集于我一身,她的“溺爱”并没有把我宠坏,反而让我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曾祖母去世前,我入读小学以来的八张奖状都是她亲手张贴在客厅西面墙壁上的。曾祖母身体瘦小,穿戴十分讲究,每天都穿着干干净净的黑色卷袖长衫和大筒裤,头上还系着黑色的头巾,头巾尾部是个燕子尾翅式的结。现在回想起来,她可算是个“时尚”的封建时代成长起来的女人。她的身体一直都很硬朗,极少生病,也从来不拄拐杖,行动自如。1984年7月初,曾祖母如往常一样把我领回来的“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两张奖状小心翼翼地张贴在墙壁上。从那之后,曾祖母再也无法亲手帮我张贴奖状了。后来,爸爸告诉我,曾祖母把奖状贴在西面的墙壁是让我明白:荣誉代表过去,我们要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不断前进。

曾祖母离开我已经三十三个年头了,但往事一桩桩、一幕幕,依然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的爱一丝丝、一缕缕,老是凝结在我的梦中。

小时候,曾祖母总喜欢为我缝补衣服,年迈的她穿针引线不在话下,一针一线密密缝,心灵手巧见精活。有一次,我刚放学回家,只见她正为我钉缝着一件上衣的纽扣,当线用完后,她就会再扯一段长长的线,把线的一端塞进嘴里用口水舔尖细,然后把这头往针孔里塞过去,再把两端拴一个结;每逢几下,她有拿针头往头发丛中划几下,看那动作甚是麻利,灵巧呀。我蹲在她面前,好奇地观察着,她一边缝纽扣一边念叨:“艺啊,做什么事情都要像缝补衣服一样,一针一线,不能马虎啊!”如今想来,我做事严谨的作风就是曾祖母从小教导而养成的。

曾祖母刚去世的那一段时间,我常常以泪洗面,还常常唤着“太婆太婆”从睡梦中惊叫而醒。每当这个时候,妈妈总会安抚我说:“听话,太婆就在不远处的山头佑护着你......”

太婆,又到了清明节,曾孙儿又来看您了。我跪在您的坟前,眼前又浮现着您的音容笑貌。然而阴阳两隔,我再也无法得到您的爱了,也未曾孝敬过您。如今,曾孙会在您的坟上多加几抷黄土,多磕几个响头。我想,唯有把您的谆谆教导付诸行动,让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家训代代传承,或许是对您最大的孝敬。

当人生谢幕时,都是在亲人的泪水中告别。清明的雨,像是一颗颗晶莹的泪水,让世人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

太婆,让清明的雨如往年一样飘落吧,那是我对您怀念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