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用好网络大电影 推动军旅电影新发展
来源:文艺报 | 刘明法  2017年03月31日06:57

网络大电影特指通过网络视频网站播出平台进行传播的电影作品,为了区别于院线电影和微电影,人们称其为“网络大电影”。据主要视频网站爱奇艺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15年上半年其网络大电影播出总量超500部,比全年进影院的电影数量还要多。网络大电影作为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新事物,引起了各方对它的关切和热议, 并且成功吸引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受众群体,其未来发展空间是不可估量的。作为中国影视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军队影视管理部门和制作发行单位应加强关注、积极介入,深入研究把握“互联网+”时代影视创作的特点规律,努力推动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拓展转型,抢占先机,占领阵地,主动作为,为繁荣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网络大电影是互联网时代影视艺术的新形态

习主席深刻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当下,互联网对电影产业的渗透越来越深,基于网络创作、发行的网络大电影因同步快速发展而备受广大受众喜爱。与传统院线电影相比,网络大电影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门槛低、成本小、周期短。网络大电影是互联网行业、影视行业、金融行业等综合因素促成的影视艺术拓展转型。与传统院线电影的大公司、大明星、名导演的高门槛不同,网络大电影一般不会邀请有名气声望的导演、编剧、演员加盟,而是会大胆发现和使用新人,选择一些小有实力的文艺爱好者或其他行业精英加入其中,这群影视新生力量在没有取得传统电影、电视剧的“通行证”之前,参与网络大电影的创作、制作,既能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又能熟悉影视制作的管理,网络大电影由此也成为影视行业的练兵场。目前网络大电影的片长一般在60分钟至90分钟,成本约在5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与院线电影作品1到3年的制作周期、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入相比,网络大电影从创意到摄制完成,少则一个多月、多则3个月,不仅制作发行周期相对较短,而且播出非常快,完全不用像电影、电视剧那样排队等档期,有效弥补了院线电影的不足。

二是类型多、题材热、易传播。互联网中年轻网民比重较大、且较为活跃,目前网络大电影内容主要集中在青春、时尚、模仿、历险、惊悚、悬疑、猎奇、喜剧等8大类,这些内容题材贴近现实生活,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需求,这就为赢得共鸣、占领市场提供了现实可能。此外,相对于院线电影大数据的模糊性,网络大电影作为互联网大数据下的产物,具备用户行为全分析的可能性,因而更能实时追踪把握热点。譬如通过题材热点、用户属性、用户行为分析等细致化的数据分析,就为网络大电影的后期制作提供了足够的参照数据,而通过分析大数据进行针对性创作,不仅能够把受众和创作的距离一下子缩小,而且弥补院线电影热点题材跟进不足的短板,实现了社会热点题材的同步化,因此受到广泛青睐,并迅速传播。

三是风险小、受众大、发展快。受资本投入和成本回收等因素的影响,网络大电影逐渐与院线电影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从近年来制作发行的影片来看,一部分影视作品先以小成本的网络大电影试水,在受众群体中产生一定影响后,进行再加工再制作使其成为院线电影、电视剧产品推向市场,产生更大的收益,或者由已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院线电影、电视剧转化为网络大电影,多渠道满足观众需求,既可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能够极大地降低投资风险。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从2013年到2015年的规模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2014年到2015年这一年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显著。调查显示,自2014年网络大电影启动付费收看模式以来,2015年网络大电影的上线量较2014年增长20%,一些视频网站的缴费会员用户也较2014年增长了一倍。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近7亿,由此可以乐观判断,随着手机网民通过移动端观看网络大电影的比例不断增加,网络大电影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期。

推出军事题材网络大电影现实而紧迫

互联网时代,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群体多以网络为主渠道获取信息、娱乐身心,作为传播主流文化、主流价值的军事题材电影,必须要善于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抢占新阵地。

一是军事题材向网络大电影拓展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时代精神。军队是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和力量。当前,网络大电影正处于起步时期,管理秩序尚不规范,宣扬各类宫斗、封建迷信、血腥暴力和“擦边球”题材的作品充斥网络大电影,有的甚至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需一股正义之风来扭转现在的局面。军事题材电影作为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一向以传播革命英雄主义为主旋律,以传播正能量而著称,必须善于依托网络大电影这个时代新平台,自觉担负起引领市场风气、弘扬核心价值的责任,创作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鼓与呼。

二是军事题材向网络大电影拓展有利于树立我军良好形象、扩大我军影响。军事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长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反馈和引领着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品位,至今仍有一些经典影片经久不衰、反复放映,发挥着极大的宣传鼓舞、教育引导作用,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踊跃参军、报效国家。当前,受市场发行量、收视率、票房收入和“三俗”文化的影响,很多优秀军事题材电影因为不具备经济效益,被排挤出院线电影之外。调查发现,近年来的院线电影中,具有影响力的军事题材作品只是个位数,这就导致军事文艺作品传播不广、军队形象影响日益削弱。网络大电影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和平台,极大拓宽了军事题材电影的传播渠道,有利于更好地讲好军队故事、传播军营声音、展示军人风貌,使之成为理想信念的精神营养,催生战斗力的激昂战鼓,保持革命军人本色的鲜活教材。

三是军事题材向网络大电影拓展有利于繁荣我军文艺事业、推动优秀影片传播。客观地讲,军事题材电影进军网络大电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军正阔步走在改革强军的历史征程上,各种创新举措、典型人物和新鲜经验不断涌现,这为创作拍摄优秀军事题材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我军拥有以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专业团体,有一批全国知名的文艺团队,这为创作拍摄优秀军事题材作品提供了专业优势和组织保证。军事题材一直是文艺创作的热点题材,社会很多人对军事题材作品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为创作拍摄优秀军事题材作品提供了市场基础。军队拥有众多门类的专业和业余文艺骨干,很多年轻官兵既是网络受众也是文艺骨干,这为创作拍摄军事题材作品提供了人才基础。创作推出军事题材网络大电影,既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形式手段创新,也是锻炼人才队伍、推出优秀产品、繁荣军队文艺事业的具体举措。

军事题材网络大电影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军事题材电影不同于一般电影,必须是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相统一、能够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的优秀作品。

一要注重题材多样,增强作品吸引力。军事题材电影姓“军”为兵。军事题材网络大电影首先要聚焦军营,着力挖掘红色资源,勇于碰触历史经典,弘扬民族传统武德文化和我党我军革命传统文化,特别是要聚焦近年来全军部队紧跟时代步伐,观照“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强军兴军实践,生动反映我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效履行历史使命要求。同时,军事题材也不能仅局限于军营,还要针对青年官兵伴随互联网蓬勃发展而成长,是网络时代“原住民”的实际,基于青年官兵对于内容的企盼,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切实创作生产一批与他们心灵相通,真正让他们赏心悦目、提振精神的题材多样的网络大电影。

二要注重贴近生活,增强作品真实感。接地气然后聚人气,这是文艺作品喜闻乐见的普遍规律。军事题材作品只有贴近生活,才会贴近实际、贴近官兵,才能给人以真实感。要始终坚持服务部队、服务官兵、服务战斗力的创作导向,突出“战味”“军味”特色特点,注重从火热军营生活中挖素材、抓“活鱼”。要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找寻创作灵感,用艺术的语言搞好深加工,打造更多有血有肉、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作品。要着眼社会对军队的更高期待,以更加现实具体的作品回应观众需求,让百姓了解中国军队“在干什么、能干什么”,切实以真实感赢得百姓叫好、为官兵点赞。

三要注重捕捉热点,增强作品观赏度。对于电影市场来说,热点往往是创作好素材,也是卖点与票房。军事题材网络大电影要增强社会影响力和效益,必须善于捕捉热点题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关系下的外军军事活动;中国经济社会爬坡过坎关口出现的复杂问题与尖锐矛盾;改革强军进程中官兵及家属的所想所思。这些都是拍大戏、唱好戏的基本素材。捕捉热点题材,也要防止落入庸俗、低俗、媚俗,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始终注重精神内涵,不搞空洞说教;坚持高品位、通俗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高雅而不玄奥,通俗而不媚俗;坚持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切实把宽阔的眼界思维、深刻的思想观念、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

四要注重军民融合,增强作品时代性。枝繁叶茂赖沃土。军事文化要保持先进性、引领社会文化潮流,需要深入社会文化吸取丰富营养。军队文艺工作者对于生产网络大电影这类新型网络艺术产品,还是一个陌生领域。要注重走军民融合之路,向社会借智借资借力,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以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系列化、品牌化网络大电影产品,不仅为先进军事文化提供可持续发展后劲,更要用好市场杠杆作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先进文化作品、培养优秀专门人才、节省军营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实现经济效益与军事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