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情思
母亲去世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我每每忆起母亲被苦难伴随了一生的身世,内心的酸楚总让我提不起笔来。而今,我已接近人生的不惑之年,伴随着年龄增长而来的精神上的成熟和思想上的坚定强烈告诉我,我一定要把困扰自己多年的忧伤记忆写下来,以填补自己内心无尽的哀思。
我1973年7月7日出生在云南省思茅区六顺乡团结村一个叫大中河的寨子,我在那里度过了自己艰涩的童年、少年,直到步入青年参加工作之后才离开那儿。1997年,我只身来到佤山,在遥迢边地,娶妻、生子、创业,被多少琐事所累,被多少暗箭所伤,每每感到痛苦迷惘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怀念。童年的记忆是苦涩的,少年的记忆也是苍凉的,回望人生来路,那是一条洒满母亲汗水和泪水的路,也是一条缠满荆棘但滋生勇气和希望的路,更是一条磨练意志锻造精神的熔铸之路。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她还不满十岁的时候外公、外婆便相继去世,母亲就此沦为孤儿。正如那句歌词所唱的一样: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也就是这根给了我生命和热血的草,在她才有十二岁便被贫困潦倒的日子拔走,这一年母亲成了我家的童养媳。从此母亲在苏家过起了既是主人,又像长工一样的生活,她起早贪黑,忙里忙外,一个因营养不良而瘦弱的稚嫩身躯硬是撑起了一个成年劳动力才能承担的农活。不甘落后的母亲,不愿被人小瞧的母亲,在田里地里流汗流泪的母亲,凭着倔强的脾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晨露的滋养、在风雨的洗礼、在星光的陪伴下悄悄成长。十七岁那年,爷爷奶奶便张罗着给母亲和父亲圆了房(完婚),从这一年开始,母亲便担当起了相夫教子、孝敬老人的更加繁重的家庭重任。
想来总是心酸,母亲一生命运多舛。在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七十年代,我的降生也是一个传奇。我先后已经有了四个哥姐,从一个家庭的长远发展计议,家里本来不打算再要孩子了,就因为母亲农活太忙,没有时间到乡卫生所做流产,直到农活松闲下来母亲要到卫生所引产的时候,我已经倔强的在母亲腹中躺了七个多月了。医生说:胎儿太大了,这种时候做引产既伤身体,也是在扼杀一个小生命了,就这样,母亲在重重矛盾中生下了我,一个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世上。想起母亲为我成长而奔波在田间地头的瘦弱身影;为我治病、为我担忧而哭得浑浊的双眼;为供我上学、为我筹集学费而结满老茧的双手。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以至于这么多年来,我那沉重的手老是提不起笔来,沉重的心也老是说不出话来,而沉重的大脑却愈加坚定起来。一个人生下来多不容易,长大多不容易,教化多不容易。我没有理由消遣生命了,在亲人、师长的关爱之下成长,然后又在朋友、同事的帮助下成熟,人生不应该只属于自己!这也是我在清明将至怀念故人时殷殷的情思。
最使我不安的还是1982年的那场病,着实为我那并不殷实的家庭带来了悲剧性的变故。包产到户、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到滇南,我家的日子也刚刚有了一点起色,母亲正满怀憧憬,要在自家的田地上大搞农业生产,在乡亲们面前扬扬眉、吐吐气的时候,我却被确诊得了肾病综合症,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当时的思茅地区医院可以说是当地农民能就医的最好医院了,而我在地区医院住院一住就是十个月。十个月,花了上万元的经费,家里的积蓄没了,借债了,债台高筑了,医院下病危通知了,说我的病不可治了,揪心的痛阵阵袭来,不测风云层层压来,母亲没有倒下。她考虑到不能让一个家庭就这样垮了,西医不行就试试草医,于是就把我从地区医院转回了老家,在老家用草药医治。母亲又开始了为她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儿子寻医问药的艰辛旅程,白天辛勤劳作,晚上抬着火把东跑西走,赤脚医生找了一个又一个,民间偏方服了一剂又一剂。日子一天天过去,一月月过去,在这段日子里,我经常看见母亲悄悄的落泪,每当这种时候我的心都像被针刺着一般的痛。为了宽慰母亲,我强颜欢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童真,越看到我这样,母亲越是伤心,难道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就这样没了吗?这是后来听母亲说的。也许是母亲的虔诚感动了上苍,我的病就在这个等待奇迹发生也是等待死亡的过程里好了起来。
生命的过程,真是有很多的奇迹和无奈,在其产生与停止的过程中,不屈的抗争或懦弱的等待,往往创造不同的宿命。当然,在强大的自然规律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生命,珍惜生活,爱惜自己。在这个前提下,关爱家人,关爱朋友,关爱他人,让自己的心中充满希望和爱,以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不珍视它,不全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为了爱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们,为了生命存在的一切理由。
而今,母亲与我阴阳相隔,只是每年的清明时节,深切的痛楚和深深的怀念总要来敲打我的心灵。虽然岁月冲淡了许多母亲辞世的悲哀,但却冲刷出了更多深深的怀念和感恩。经过许多世事的磨砺,在一个个如期而至的清明,我的思想变得更加澄澈、更加透明,我要告诉所有活着的人们:好好生活,好好爱!
【作者简介】苏然,云南省作协会员。曾在《中国文学》《延河》《星星》《文学月刊》《海外文摘》《中国铁路文艺》《城市诗人》《世界汉语文学》《诗天空》(美国)《散文选刊》(原创版)《中原》《阳光》《滇池》《淮风》《散文诗》《国际日报》(印尼)《云南日报》《人民代表报》《经济信息时报》《中国文学网》《中国作家网》《新华网》等数百家媒体发表诗歌千余首。诗作入选多部选本并获奖,著有诗集《水流过的路》、《这大地多么实在》,散文集《在佤山诗意的栖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