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山风,带着花香 ——读梁棉文学作品集《山路弯弯》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高健(振艺)  2017年03月30日09:39

“山村的夜,轻柔得象溪水,隐约得象烟雾。”“感受摘鲜果情趣,吹山风的惬意,品香茗的逸致。”“山路弯弯,创业的道路是曲折漫长的。同样,创作的道路也是曲折漫长的。”……文学作品集《山路弯弯》如是向读者娓娓道来。

《山路弯弯》是怀集作家梁棉多年来创作的小说和散文合集,书名则是其中收录的一篇中篇小说的名字。纵观全集,大多数的小说和散文都是反映山村人文风物的题材,潜心领略,颇感清凉,山风带着花香带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梁棉是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可谓“勤读成才,笔耕成家。”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单从这本合集收录的15篇中短篇小说和39篇叙事散文中可窥一斑。作者着墨于山村人文风物,用诙谐幽默的笔调,以诗意化和哲理化的艺术特质,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有对山村青年建功立业的颂扬,有对儿时趣事的感慨,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如果说,中国有寻根文学的话,梁棉的小说和散文创作可视为纯粹的人性精神寻根——时代背景下人的心灵动态触及。人性的最高状态应该是灵魂的动态。这属于意识层面,也是人性最真实的存在状态。好的表达就是清晰、明确、真性,艺术地再现人的多种灵魂动态。

《山路弯弯》《山林幽幽》《山花艳艳》三篇中篇小说,可以说是梁棉创作的“山村三步曲”,都是反映山村青年生活、创业、爱情等方面的题材。《山路弯弯》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山村青年典型,读书成才走出大山,创业成功后投资家乡,创办砂糖橘果场,带动家乡亲人致富;《山林幽幽》叙说了一个山村小伙子创办中药种植园,与女青年专家由此结缘并喜结连理,获得事业、爱情双丰收;《山花艳艳》述说了主人公向菊花在改革开发的时代因被“英雄救美”与高大山结缘,情定万花村,婚后奋战万花谷,让山村旧貌换新颜。除此之外,《林中的歌声》《李局长下乡》《橙色小棉袄》等小说都是以山村生活为背景的,细细品读,阵阵清凉的山风自然而然沁入读者心扉。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总是通过人物及其命运的描述,揭示现实矛盾,提出社会问题,反映时代本质。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典型化,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刻画来实现的,因此,艺术形象的塑造永远是作品构思和创作过程的中心。作者在中篇小说《山花艳艳》中,成功地塑造了漂亮又聪明,泼辣又能干,风风火火,却又脚踏实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农村女干部向菊花的鲜活形象。在“去恶习,树新风”的故事情节中,可以领略到向菊花巾帼不让须眉、泼辣能干的干部形象;在“建立牛羊养殖场、修筑山村道路、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荔枝园”等故事情节中,可以感受到向菊花智勇双全、雷厉风行的时代女性风范;在建设旅游山庄、建成五金加工厂等故事情节里,可以窥看出向菊花聪慧执着、坚韧刚强的女强人风采。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最能体现作者风格的地方之一是语言。梁棉是个诙谐幽默的作家,在其创作的小说中,运用歇后语来描摹、揭示人物的生活、心理等状态是非常显著的语言特点。如,《橙色小棉袄》的主人公七爷,生活状态是“庙前旗杆——光棍一根”,再婚前景是“阎罗王娶媳妇——鬼嫁”,遇事时的心理是“十五个木桶打水——七上八下”;描写人物形象,如小偷“神台猫屎——神憎鬼厌”、英子“瞎子吃云吞——满肚子数”、石仕途“倒挂腊鸭——满嘴油”;描写心理活动,如“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十月芥菜——起了心”……作者巧妙运用歇后语,仿佛随手拈来,恰到好处,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所要说的意思,生动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形象、心理情状,收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效果。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歇后语也都沾满了“山”的味道。

梁棉在散文这一辑的作品中也让山风在劲吹,如《山城夜色美》《父爱如山》《劏猪记》《青山绿水觅奇石》……这些文章都是写山区的景和物、家里的人和事,我们也从中读出了作者浓厚的家乡情怀。

曾有学者说,一个作家,故乡的山水风物为他孕育了一颗精神的种子,无论这颗种子,无论这颗种子在哪里开花,都与它的孕育地永远关联着。作家的笔只要一伸进滋养他成长的土地,他就获得了灵气、生命和力量。多少游子和文人对故乡这一主题的反复吟唱和感怀,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故乡情结。梁棉也把笔头伸进了养育了他的大山小河,在大多数作品的字里行间吐露着故乡山水风物的气息,炽热情怀,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让家乡淳朴的山风带着时代气息吹进幸福的年代。

梁棉(广东省肇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怀集县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