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追问》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7年03月30日07:00

《追问》

二月河作序推荐!纪委书记笔下的反腐纪实文学,正部级落马高官口述实录! 

作者:丁捷 著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ISBN:9787503560620

定价:42.00元

编辑推荐

1、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风廉洁建设的鲜活教材读本!

把纪律挺在前面,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一个有效探索和创新,能够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2、反腐警示录:落马高官的“罪与罚”!

本书与其说是一部运用文学力量贯穿历史与现实的“劫后人语”,不如说是一部党风廉洁建设的鲜活教材;与其说是一部与所谓“落马者”正面交锋的心灵碰撞实录,不如说是一部哲思蕴含于理性追问之中的“醒世恒言”。

3、二月河作序强力推荐

我曾经说过,如今的反腐力度是空前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样的一场生死较量殊死搏斗,这样的一场人性善恶的水火难容,这样的一场永远在路上的“马拉松”,这样的一场扬汤止沸,在治标之中为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赢得时间、取得经验的漫漫长旅中,听听一位有良知有担当有勇气有血性的作家的真情独白,看看一位有焦虑有不安有感受更有心得的基层纪委书记的如此文本,于人,于己,于公,于私,于家,于国,都是有益的啊。

内容简介

反腐“零容忍”、“打虎”无禁区、“猎狐”撒天网、扼“四风”咽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一批腐败分子相继落马而身陷囹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人在没有掌权的时候都是能力超群的精英分子而在掌权之后却成了腐败分子,权力到底是催情的春药还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为什么集中全党智慧织就的恢恢天网在某些人手上却成了关猫的牛栏?

《追问》是一部力透纸背的反腐警示录,通过一群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描摹他们从破纪到破法的过程,深刻揭示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他们灵魂衰落的轨迹。这是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施教于先、以案明纪,通过文学的形式加强纪律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一个有效探索和创新,能够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

丁捷

江苏南通人,现居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南通大学兼职教授。著有长篇小说《依偎》《亢奋》《如花如玉》,短篇小说集《现代诱惑症》,诗集《沿着爱的方向》、等十多部著作,以及大量摄影、书法作品。获得过亚洲青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合作)、当代小说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也获得过今日中国摄影、中国作家书法等多项艺术奖励。

2005年至2008年作为江苏省委援疆干部,任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获优秀援疆干部称号,被中新社誉为“文化援疆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现任职江苏省属某文化单位的纪委书记。

目 录

亲历:365个故事365里路 1

第一部 危情记15

第二部 无法直立57

第三部 风雅殇81

第四部 最后的华尔兹105

第五部 四海之内137

第六部 暗 裂155

第七部 曾记否191

第八部 曲终人散209

印 象:激情的,骄躁的,混沌的243

尾 声:最后一个故事255

前 言

二月河

出版社送来丁捷先生的《追问》书稿,意思是让我看看,可否写几句话。我答应下来了。

近年我闲居在南阳,不大出门走动,只是煎药静养,看点闲书,偶尔写点小文而已。对当下的文坛,虽然也关心,可毕竟精力有限,对新作品看得也少了。但对于反腐败这一牵动全局关乎政权存亡百姓福祉的大事情,我还是颇为留意,也很希望能读到一些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泛泛之作,不是主观臆断的散漫虚构,不是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不是简单图解的干巴结论。虽然说,人世间有着共同的基本人伦底线,有着共同的规则遵循,有着法律的刚性约束,有着道德的种种规范,但这纷纭人世,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芸芸众生,怎么可能千人一面呢?读了丁捷先生的《追问》,更是让我心生感慨,有话要说。

《追问》是当下一部难得一见的长篇非虚构文学,更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整部书大致有十个部分,涉及多名中管和省管高级领导干部,所有的人物,大都曾经是颇为耀眼的成功人士,也几乎都因为反腐风暴而受到党纪处分,有的成为了阶下囚。他们的斑斓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他们的心路历程令人惊悚震惊甚至压抑窒息,他们的如此结局令人五味杂陈,瞠目结舌。《危情记》中的副市长,《最后的华尔兹》里的昔日的正部级高官,《曾记否》中的美女书记,《无法直立》中的市委副书记李立青,《暗裂》中的高校党委书记、双学科教授,《四海之内》里的交通厅副厅长,《风雅殇》里的文化厅副厅长,等等,这些人物或男或女,或正部级,或正副厅级,或在地方党政机关,或在省属实权部门,或在高校,或在国企,起点有别,际遇各异。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他们没有掌握权力的时候,大都算是能力超群的精英分子,可一旦拥有了权力,放松了警惕,任由人性中的负面因子疯狂肆虐,其人生结局竟然如此的彻底归零。

《追问》是一部与所谓“落败者”正面交锋的心灵碰撞实录,更是一部哲思蕴含于理性追问之中的“醒世恒言”。看得出来,面对这些曾经的“弄潮儿”,曾经的“社会中坚”、“国家栋梁”,丁捷先生既没有居高临下地先入为主,也没有不无猎奇地照单全收,他与他们接触对话,换位思考,碰撞交锋,既入情入理入心,更是呕心沥血进行理性层面的哲思熟虑。《风雅殇》、《暗裂》有着特别的意义,丁捷拨开了当今中国“文化精英”阶层的一层脆弱的面纱,让我们发现若是任由其中的一些人身上虚浮的光彩,去昭示社会,导向人心,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曲终人散》这一典型案例,堪称当下某些国企的“厚黑学”,是难得一见的深入骨髓的心灵样本。这样的来自于众多样本中的抽象归纳功夫,这样的上升到哲学层面的赤裸拷问,是身在局外的写作者断难体察、断难写得出来、断难准确把握尺度的久违的理性呐喊。

《追问》是一部融入其中、摒弃说教的人文反腐教材,更是一部运用文学力量贯通历史与现实的“劫后人语”。《追问》既有宏观的总体把握,更有微观的个案解剖。但这些解读思考体悟,都不是公文式的有板有眼,更不是一般新闻纪实作品的浅尝辄止,它融入了作者多年来的人生思考写作积累,它也贯通了作者多年来职业生涯的细致观察洞察秋毫,它更是打通了作为个体的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缠之中的种种或激情四射、或焦躁轻狂、或混沌忘形的“劫后人语”。众所周知,二战结束之后,有成为经典的《劫后人语》来总结二战的经验教训,而在当下反腐这样的输不起的“战争”中,更是需要《追问》这样的阶段性总结与思考的文学样本。

我写康熙、雍正、乾隆,之所以要称之为“晚霞”系列,也是想表达一种无奈与悲凉。这些雄才大略、目光如炬的难得一见的封建帝王,虽然很有作为,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放在历史长河里看,最终还都是败下阵来了。我曾经说过,如今的反腐力度是空前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样的一场生死较量殊死搏斗,这样的一场人性善恶的拷问,这样的一场永远在路上的“马拉松”,在治标之中为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赢得时间、取得经验的漫漫长旅中,听听一位有良知有担当有勇气有血性的作家的真情独白,看看一位有焦虑有不安有感受更有心得的基层纪委书记的如此文本,于人,于己,于公,于私,于家,于国,都是有益的啊。

啰啰嗦嗦,就写这些,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