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书品荐

来源:文艺报 | 特约撰稿:李林荣  2017年03月27日07:05

《文明的滴定》,【英】李约瑟著,张卜天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8月出版

中年时期从生物化学领域转攻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对中国的认识,常被简化为一点:提出和探究了所谓“李约瑟问题”——中国为何未能像欧洲那样发生近代科学革命。其实,这样的提问方式并不始自李约瑟,“李约瑟问题”也并不只是单纯针对中国和单纯关乎科学史的一个提问。在《文明的滴定》这本文集里,“李约瑟问题”有了更加确切和全面的表述形式:“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再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有效得多?”书中收录作者发表于1944年至1966年间的八篇论文,展示着上述两个问题从最初萌生到求得逐步明晰的系统解答的思考过程。而贯穿这一过程的方法主线,则是从欧洲观念和现代科学的视野中,来理解、阐释历史上的中国成就、中国创造和中国特色。这正是书名所标示的“大滴定”——不同文明的相互比照和相互衡量。适应于广袤国土的官僚体制,长期重农抑商的社会结构,使中国至少在14世纪以前,能够不断出现生产、生活经验层面的技术、发明,其中不少还传播、影响到了欧洲。但这种社会条件的持续固化,最终也阻碍了数学和实验与技术的融合,消解了掌握世俗礼教之外的“自然法则”的信念。

《思念集》,张业松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如书名副题所称,这本《思念集》是贾植芳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文集。身为中国现代文坛知名的“七月派”作家、新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复兴和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立的重要推动者,贾植芳先生在文坛和学界都留下了交织着奋斗与磨难的传奇记录。2011年贾先生去世三年之际,贾先生执教大半生的复旦大学,曾出版过一册《贾植芳先生纪念集》。尽收新篇目的这本《思念集》,可谓前者的续编二集。书中包括50篇长短、体例不一的署名文章,另附贾先生百年诞辰捐赠藏书仪式和纪念研讨会综述,以及编者辑录的贾植芳先生著译目录和评介、研究资料目录。隔着逐渐拉开的时间距离,《思念集》中的选文,已有多篇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对贾植芳先生在翻译、创作、艺术评论、学科建设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具体实践,展开专题探讨。而读来更觉生气扑面的,当然还是行文洒脱的随笔。如贾先生同辈友人何满子、罗孚两位老者,一用亲闻亲见的主观视角,一用“我”不在场的客观陈述,笔法不同,写出的却同样是惟有同时代人才能感同身受、体察入微的个人生活史中的关键一页。此外,康凌、周立民所记述的贾先生恢复工作之初编纂巴金研究资料专集和支持学生进行巴金研究的种种细节表现,还有彭小莲对贾先生晚年生活状态的追忆,都显露着观人于微的深切,很值得一读。

《见惯而怪之》,李阳泉编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遨游书海,博观约取,进而以精当的文摘或转述与明快通透的评析、引申,匹配连缀、结撰成文。这本来是中国文人书斋生活的日常功课。积淀在文体传统里,即所谓“笔记”、“札记”或“随笔”一体。流习所之,面目和气息一概庸俗的闲书固然多出,如《容斋随笔》《夜航船》那样有趣并且耐读的好书,却也不鲜见。它们貌似轻松甚至时露戏谑,实则别具情怀、属意深长。只是现代以降,这一路文脉渐趋低抑。当代文坛上,更是此调不弹已久矣。李阳泉编著的这本《见惯而怪之》,可谓续古调而弹新曲。全书循笔记体例,察历史点滴。童谣、娱乐、消遣、服饰、头发、缠足、饮食、厕所、沐浴、避讳、骂人、婚姻、爱情、贞节、风月、刑罚、医疗、炼丹、防疫、刷牙、科举、官场、作战、行伍、经商、江湖,古代中国公私生活各个方面的现象、场景、习俗、风尚、器物、规制、观念、世情,从相关的古今图书文献中被分门别类地提取出来,归集到一个个互有关联的话题下,经由作者生动条理的描述和阐释,显示出了详实、鲜活、有趣的历史现场感。穿插在目录和各辑间的配图,均从古籍和近代文献精选,清晰恰切,画龙点睛,更使书中访古寻踪、走进历史的气息浓郁了一层。

《老街的童话》,聂峻编绘,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2月出版

绘本在图书市场已悄悄走热多年。它吸引的读者群,从少儿逐渐扩展到了成人,甚至还形成了主要瞄准成年读者的特定题材和特定画风的绘本创作机制。这种趋势,既折射着社会心理的新时代特色,也回响全民共享连环画册的历史余音。不过论内容和形式上的深接地气和充分民族化,绘本的创作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70后”学院派漫画家聂峻新出的这册全彩绘本《老街的童话》,以北京老城区的胡同、四合院为场景,通过“梦”、“虫”、“信”、“老小孩”四个系列故事,展现了大时代变迁下普通小市民的日常生活。清晰洗练的画面、淡雅繁复的色彩、静与喧嚣的变奏、爱与忧愁的交织,这一切把核心人物残疾小女孩鱼儿和她的爷爷——一位退休了的老邮递员,以及他们的至亲、近邻和偶然邂逅的朋友,都融进了老街童话的温情境界。与寻常绘本不同,《老街的童话》有自己明确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地标。这地标呈现在书里的是北京,有白塔、银锭桥、琉璃厂、紫禁城做标志的老北京。而在书中人物和故事背后,还隐含着更深层的地标:聂峻自己童年生活过和向往过的旧时光里的西宁、青岛,以及他创作这些故事时,期待从读者的共鸣中唤醒的许许多多的老城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