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波兰和格但斯克的中国讲述
来源:文艺报 | 王平  2017年03月27日07:00

《琥珀色的格但斯克》一书正式出版还是在半年之前,现在回头去看,当初决定接受这本讲述波兰城市故事的书稿,实在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书刚出来的初夏时节,我们特意去上海,在波兰驻上海总领馆举办了一场小型活动,为这本书的推广预热。那天的活动有中波两国的多位官员参加,大家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很正式、很庄严的样子,令人对现场发布的图书肃然起敬。不过那天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似乎还不是这本书,而是曼妙的音乐。我国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老师的到场,让现场许多人很是惊喜,而波兰小提琴家的即兴演奏,更是让人听得如痴如醉。那是上海最好的季节,风和日丽,花香四溢,波兰驻上海总领馆的小院里,流淌着高贵的气息,跳跃着优雅的格调,令人心旷神怡。

这样的气息和格调是波兰的,却也是中国人欣赏的。关于波兰,关于她的历史、人物和风情,我们中国人是略知一二的。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从语文课本上读到过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我们也大都从收音机里听到过肖邦创作的钢琴曲,我们还知道一些波兰被肢解、瓜分的苦难历史,了解波兰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但波兰离我们毕竟太过遥远,所以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波兰更多的是一片别致而婉约的风景,是一抹若隐若现的淡淡的哀愁。

但事情在某些人身上发生了变化。譬如对于杜京女士,波兰的气息和格调就不仅是可以欣赏的,而且是应该热爱的。在杜京的眼里,波兰的格调不仅朦胧而婉约,而且清晰而生动;波兰的哀愁气息是淡淡的,也是美丽的。波兰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强烈地吸引着她。这种吸引力关乎历史,关乎艺术和自由,也关乎美与生命,让她深陷其中,不能自已。杜京是一个游走天下的摄影家,对美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她又是一个资深的记者,总有一种职业的冲动,想把自己觉得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传扬出去。而波兰,是盛产美的国度,是鲜花盛开的花园。所以杜京与波兰一拍即合。可以说,与波兰的相遇成为杜京生命中的重要节点,从此她一次又一次去往波兰,用灵敏的镜头,捕捉多姿多彩的景致,用灵动的笔触,记录感人的故事和火热的生活。这些摄影作品和文字快速增长,不断见诸报端,然后结集成书,印证了她对波兰与日俱增的爱,她对波兰文化的一往情深。

《琥珀色的格但斯克》是杜京出版的第二部关于波兰的作品集。四年前,她写了《我,文化波兰》一书,对波兰的历史文化作了纵横概览,书出版后颇受好评。四年之后,杜京又推出了这本新作,新作聚焦波兰工业、文化重镇格但斯克,属于对波兰腹地当代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探寻。从内容上说,本书是对前一本书的扩充和发展,从情感上讲,是她对波兰文化的致谢和感恩。对于格但斯克,绝大多数中国人是相当陌生的。我们对格但斯克的印象,基本上停留在团结工会和造船码头的零星记忆上。20多年前,我们倒是常常在电视上目睹瓦文萨先生当年的帅气模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早已淡忘了许多事情。现在,热爱波兰文化的杜京,用自己的细腻文字和亮丽图片,以一种非常生动、非常直观的方式,将许多热情开朗、真诚友善的波兰人介绍给我们,让一个生机勃勃、充满魅力的格但斯克呈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瓦文萨先生已经成为一个身材发福、慈眉善目的老人,我们知道格但斯克从来就不仅是一座造船之城,还是一座隽永的艺术之城。通过这本书,我们也看到,今天波兰的年轻人热爱生活,享受艺术,挥洒着自由的天性。我们还看到,维斯瓦河水在夕阳中波光粼粼,穿过古老的石桥流向广阔的海洋。

这样一位作者,这样一部作品,自然会让许多中国人的身心深受触动和感染,从此对波兰和格但斯克的美丽风景充满向往,对波兰的美食、美酒或许还有美女充满期待。当然,通过杜京女士的娓娓讲述,我们也从一些重要的侧面,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波兰厚重沧桑的历史,更加真切地领略到波兰人坚忍不拔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琥珀色的格但斯克》一书不仅反映了杜京本人对波兰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开启了另一扇窗户,让波兰文化以更为直接、更为感性的方式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让中波文化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深入心灵的对话和交流。作为出版人,我们为自己能够参与开启这扇窗户而感到荣幸,也希望中波文化的对话和交流能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卓有成效。

迄今为止,杜京已经写过两本关于波兰的书,我感觉她还会继续写下去,也应该继续写下去。这是我们作为出版者的心愿,我想也是许多读者的希望。我们这样说,不仅是因为波兰沉重而辉煌的历史令人动容,波兰优雅而精致的艺术令人敬佩,波兰今天的经济发展和人文追求让人激动,更是由于通过她的讲述,波兰文化优雅而又高贵的气质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而这一点,其实也是我们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人格和文化追求。应该说在很多方面,中国人和波兰人的心是相通的。所以关于波兰的作品在中国能够赢得广泛的共鸣,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琥珀色的格但斯克》,杜京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