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陕北娃》:歌声中传递爱与理解
儿童剧《陕北娃》剧照
“羊肚肚儿手巾头上扎,打起那腰鼓震天下,吹唢呐剪窗花,信天游唱出心里话。你要问我叫个啥?我的名字叫陕北娃……”日前,陕西西安易俗大剧院内,新歌、老歌交织并进,引来热情的观众与演员放声同歌。这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西安儿艺儿童剧《陕北娃》经过加工提升后,以全新的舞台面貌再度登台的场景,这次演出也拉开了陕甘宁百场巡演的帷幕。
儿童剧面向的对象首先是青少年儿童,要在并不复杂的故事中,给予他们温暖和鼓舞。作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现实题材儿童剧《陕北娃》讲述了北京孩子常思源受爷爷之托来到陕北高家山村任排练老师,与当地的陕北娃跳蚤、山丹、憨憨等孩子所经历的相互之间由抵触不满到彼此理解的故事,表达了理解与信任的可贵,张扬着对故乡、对母亲的热爱。在主题表现上,该剧无论情节推进还是背景介绍都可和乐而唱,这种无事不歌的特色让观众时时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和唱词之中。
“豌豆豆开花麦穗穗长,哪个娃娃不恋娘,不恋娘?”在《陕北娃》中,借用陕北民歌双声叠字进行歌唱的语句比比皆是。无论是独唱、对唱,还是小合唱,都使该剧舞台表现力更为丰满。加之剧中的不少唱词、唱段本身就是故事骨干,自然而然地在歌声中完成了对剧情的推动。如常思源初到陕北,与那里的小伙伴相互结识,便以对唱猜姓名的方式来展现。“什么花开背阴阴红,见不上那个阳婆子也露笑容?什么花开秆子硬……这花名就是我的名?”“山丹丹花开秆子硬,山丹就是你的名。”
其次,歌唱也被当做背景来烘托气氛,更易于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作为主角之一的跳蚤在艺术团里打得一手好鼓,他性格开朗、活泼调皮,甚至装狼吓唬城里新来的女老师。然而他的内心也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苦闷,他的妈妈因丈夫移情别恋而精神受挫,伴有暴力倾向,导致跳蚤的身上时常有伤。当伙伴们关切地问起妈妈为什么打他时,一段从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抽出来的“三哥哥”和“四妹妹”的唱段构成了该剧的新歌词,通过“不想我的三哥哥,我想谁?我要把我的三哥哥找回来……”等轻声吟唱,把母亲内心的疙瘩唱了出来,也把母亲从施暴者的形象转化成了执着于爱的受害者,在歌声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画。
此外,创作人员还加入了时下的流行歌曲活跃现场气氛,如对歌曲《大王叫我来巡山》的直接引用就非常有趣。这种让孩子们置身于“一切皆可歌”的环境中传递理解与爱的创作尝试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