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关于爱丽丝·门罗的《逃离》,我想说说我的读后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牛王麦田  2017年03月24日07:42

近日读完诺奖作家爱丽丝·门罗的《逃离》,感受颇丰。这位长期生活在加拿大小镇的女作家,以极具细腻的笔触将小镇上的生活在底层妇女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将人物的情感及精神背离现实时的困境倾注笔端,这成为她,在82岁时获得诺贝尔奖并引以为豪令全世界刮目的对象。

关于《逃离》这本书,我看的是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的版本。是由李文俊译作的版本。逃离这部作品,囊括了八个较长的中篇小说。分别是《逃离》、《机缘》、《匆匆》、《沉寂》、《激情》、《侵犯》、《拨弄》以及《法力》。而每部作品又是四五十页。其中有三个故事是比较连贯的,而每个故事我们又可以长篇小说来读,作者高度概括的写作能力,足以将我们的视野锁定在文字上面,她的笔触细腻,而且在气息上醇厚又趋于平静,她将生活的表象通过平淡无奇的字句真实的呈现,又在这种缓和的描述之中,将人物的内心的情感及思想娓娓道来,不留落差,也没有刻意的去渲染情景。她很真实的再现生活的肌理。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逃离》视为一部“概念性小说”集。即每个故事都由一个概念,或者一种气质来定义命名,并被统一,从而在加拿大小镇上,那些在底层的妇女的生活背景就由八个故事巧妙的串联起来。从而混合成一个连续性的长篇。而且这些故事彼此之间又存在内在的联系,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情感层面,都是存在必然联系的。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每个故事的由来:

《逃离》,卡拉十八岁那年,为了摆脱父母的“囚禁”,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和男友克拉克在一起。他们经营着一个骑马场为生,可是生意并不是特别好。卡拉为了尝试新的生活,她又一次把一切扔在了身后,坐上大巴,打算永远离开克拉克;

三连篇《机缘》、《匆匆》、《沉寂》,朱丽叶想离开“并没有怎么融入社会的”父母,希望过一种“正常”生活。

《机缘》通过朱丽叶去温哥华和去鲸鱼湾这两次旅途,断断续续地呈现出她在不同时刻的感触。21岁而满脑子独特思想的在读女博士朱丽叶已经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朱丽叶面对结婚的压力,开始千里迢迢投奔到之前在火车上偶遇的打鱼男子,不理会渔夫已有的妻子和诸多情人,凭着一股热情与好奇去赴陌生人之约,沿途的一切注定了“她”要生的一切缘分(《机缘》);《匆匆》写离家多年的朱丽叶带着女儿佩内洛普回小镇探望父母。整篇小说,是由朱丽叶的感受、以及和父母等人的对话拼接而成的。《沉寂》讲述了朱丽叶在女儿佩内洛普出走后的失意和沉寂。《激情》里,在旅店打工的格蕾丝想要逃离未婚夫,在订婚前日,和未婚夫的哥哥开始了与未婚夫的哥哥一个下午的探险;《侵犯》完全是关于欺骗的故事,德尔芬以为自己是劳莲的生母,劳莲不知道内幕,德尔芬对劳莲的关心令劳莲惶惑,因此这里又有逃离。最后劳莲父母把那段辛酸的往事完全讲出来,迷惑才释然,德尔芬不是劳莲的生母,而劳莲的名字却是来自于德尔芬女儿--劳莲出生那晚车祸去世的姐姐。这种释然是事情本身可以解释清楚的,可是在解释清楚之后,更大的困惑是关于爱的思考,甚至是人性的思考。女性主人公总是能突然奇想,追随感觉和心灵,盲目而任性地走在幸与不幸的边缘。火车站特殊的离别,让曾置身此境的“她”岁岁年年追怀不已(《播弄》);《法力》是最暧昧的一则故事。写一位克制的年轻女人,和女友和男性朋友之间漫长一生的纠结。直到最后,年迈的女主人公碰到男性朋友,彼此撒谎,隐藏了一生自己的疑惑。她是爱他的,她可能年轻时不理解自己的严厉、粗暴;她花了几十年,追查所有的疑问,到最后遇到系铃人时,她停顿了。

这部小说集,由著名翻译家李文俊先生翻译。他翻译的《伤心咖啡馆之歌》和福克纳小说,都是典雅精致的作品,准确地传达了原著的文字之美,和南方世界的氤氲深邃气氛。《逃离》和他一向的笔触非常接近,李文俊先生的翻译,也的确呈现了原作的氤氲雾气。

爱丽丝·门罗的创作成就,完全当得起诺贝尔的荣耀。但对中国读者来说,门罗的获奖,却让人觉得尴尬,许多专业作家、书评人,对她一无所知,于是,“如何表示自己和爱丽丝·门罗熟识”的网络调侃活动,立刻在网上蔓延,制作者提供了若干方法,让人们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