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的父亲母亲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蔡华  2017年03月17日09:17

父亲

带着肃穆庄严的神色,小心翼翼地接过嵌有父亲照片的灵牌捧于胸前,来到了祭祀地。祭台上父亲那双永久慈祥的眼望着我们点烛,点香,将一张张冥币焚烧。这里的风永远要比山下来得肆虐。风吹起烟雾漫天,吹起烛火摇曳忽明忽暗,吹起纸灰飞落头发、脸颊和衣衫,飞上昏沉的天空......父亲,我们又在这特殊的日子特定环境中相见了!

世上是否有灵?不知道。父亲是否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看着我们?也不知道。只知道一年一度的清明是个祭祀怀念的日子。

落花春回,流云聚散。流逝的岁月已将我们对父亲的哀伤拉远,远得谈起时不再哽咽,手捧遗照时不再聚泪。

从呱呱坠地,到已过中年,父亲这个词已烙上灵魂。幼时的无微溺护,懵懂时的淳淳善导,任性时的厉声棒喝……那宽阔的脊背,温暖的大手,时常因离别而浸泪的双眼,构成了普遍但在我们眼里独特的父亲。那些切身体验过的温馨画面,那些因我们的行为而牵引起的喜怒面容,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跳出来,或喜或悲。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心中有了困惑和悲伤,跳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渴望对着父亲永远微笑不变的遗像尽情倾诉。迢迢路途,阻止不了为坐上上山的班车翻动脚板匆匆急赶。自然,除了一成不变地重复多次的流程,困惑还是困惑,悲伤依然悲伤。只为,不愿轻易揭示心伤的习惯,即使面对只能微笑不能言语的照片,还是只愿缄默其口。看似斑斓繁华的世界于我这个极其懦弱的人,总是有着太多的悲伤与无奈。而一切都在世俗的轨道上顺理成章又任性地发展,倾诉与不倾诉,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祭台上的绳索,挂满了随风飘摇,造型各异,色彩鲜明的纸青。今年和往年不同,灵园不许放鞭炮,所以少了噼噼啪啪的震耳和呛人的火药味。英雄墙上,静静地躺着父亲的名字。

是否真有天堂?父亲的灵魂是否安住在天堂?住在天堂的灵魂是否真保佑着红尘俗人?

燃烧的蜡烛,缭缭上升的烟雾,一杯水酒,化为灰烬的冥币,只是我们怀念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可否认还有着企图让自己本动荡难安的心得到宁静。

父亲,不管是不是只剩下这一个名字,我们都会来到这里看看。因为,这个名词,已烙上了我们的灵魂。

母亲

从万籁俱寂的深夜醒来,母亲挑着担子在田间地头奔忙的身影还晃荡在眼前。一根扁担,总是压在她瘦削的肩上。翻身坐起打开灯,对母亲的思念胀满脑海,再也难以入眠。母亲不在我的身边,她在千里之外的姐姐家里。姐姐家的条件好,能给予母亲优质的物质生活,这是能慰藉劳累了一生的母亲方式的其中之一。

从我记事起,父亲的体弱多病,使得整个家庭的重担压上了母亲柔弱的肩。田间地头的栽插收割,家里生活必须的燃料......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几乎没有坐下来休息一时半会儿。鸡鸣起床,煮好早饭,再煮猪食,然后迎着晨风到地里忙活。五口人的田地,杂草总是长不过母亲的双手;地里的禾苗,总是郁郁葱葱招人羡慕;年年的收成,总不比同等面积的产量少。

童年是个顽皮的年纪。闯了祸,害怕面对母亲生气的脸以及手里的那根细小柴棍,总是磨磨蹭蹭在外游荡。天黑下来了,又怕漆黑不见五指的夜。想起细小的柴棍打在屁股上的痛感,只好颤颤缩缩地躲进柴垛里,既希望母亲快些找到自己又希望不要被找到。听着母亲在焦急地呼喊自己的名字时,心里的恐惧顿时变为幸灾乐祸——谁叫你老是拿柴棍待见我呢?不出来就不出来,急死你!可是,当母亲呼喊的声音渐渐远去,黑夜的恐惧再次袭上心头,暂时忘记了柴棍打在屁股上的滋味,拔开柴垛叫起了母亲。掉在地上火把的光亮映在母亲喜极而泣的脸上,映在已从手里滑落的柴棍上。我被母亲一把抱进怀里听她又哭又骂的声音,母亲的怀抱比柴垛温暖多了!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时常成为母亲口中的笑谈。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人类亲情千古不变的定律。儿不在母亲身边,念起母亲的时间很少。儿不在母亲身边,母亲念起儿的时间很多。从衣食住行,署热寒凉,到平安建康都是她念叨的内容。深夜突来的一个电话,很多成份是由她的一个梦境产生。没有过多的语言,只一句“你还好不好”便成整个通话内容的全部。得到和平常一样或是略带不满的回答后,便悄然挂断了电话。如果感觉语气和平常不太一样,就会追问真相。得知真相的后一刻,便是喋喋不休的埋怨和叮咛。那一刻,除了泪涌眼眶便是默默不语。那一刻母亲的声音,如冬天里的烈火,温暖着流浪的心。

去年春节,母亲随同姐弟回到了重庆。母亲身体很好,精神也很好。我很惊异母亲那一头黑幽幽的头发,怎么就没有长出白发呢?母亲用手掠掠发际,说起了王晗,一个创建出一整套养生操的养生专家。她说,这一头黑发,就是长期坚持煅炼的结果。她说,我身体好就是给你们减轻负担,就是让你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不用再围着我转。又说,你们也要多些时间煅炼身体,身体垮了,什么都垮了。

母亲从千里之外带回的东西,有些已经吃完,有些还剩下许多。每次电话的开场白便是“带回来的东西吃了没有?一定要记得按时吃”,末了还添上一句“你要听话”。

想起阎维文演唱的《母亲》,这首歌让多少人泪盈满眶我不知道,我只看到了这短短的两百多个字,沉积了伟大的母爱。母亲呵,再华美的文字,再动人的语言,却也只能描述一些小小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