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蓝天鸽哨
来源:北京日报 | 王丹枫  2017年03月16日08:57

十多年前,我有过一段在胡同租住的短暂时光,虽然在如厕、洗澡、取暖等方面有诸多不美好的回忆,但是每每听到屋顶上空传来呜呜嗡嗡、央央琅琅之声,心底自会开出一朵花来。胡同深处有养鸽人家,自清晨至午后,屡有鸽群自四合院屋顶起盘儿,穿过电视天线、刺槐或是梧桐,空中漾起令人心旷神怡的钧天妙乐。

许久未听到那让人心花怒放的声音了。多年后的某一天在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中再次重温,心底却涌起一股莫名惆怅。曾经一直以为那音律是鸽子齐鸣演奏出来的,后来翻阅王世襄《锦灰堆》(贰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方知这空中音乐竟是来自系在鸽子尾巴上的鸽哨——哨鸽飞翔时因哨口角度在空中风力的作用下而发出声音。

鸽哨,古老玩具,难登大雅之堂,亦有人称其为鸽铃,流传民间已千载。究竟起源于何时,无考。能够查到鸽哨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其五律《野鸽》中云:“谁借风铃响,朝朝声不休”;与梅同时代的词人张先,亦有“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之句。鸽哨非北京独有,江南也曾风靡一时。有关北京鸽哨最早的文献——《燕京岁时记》(光绪年间成书)中就有了北京鸽哨的发展状况介绍,说它品种繁多,宫、商、角、徵、羽五音皆备。

北京电台曾在北京申奥成功后录制过一张《听,北京的声音,2008秒》CD,其中的“鸽哨·校园”部分教人格外亲切,听到它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虽然北京不是我的故乡。老北京人说最能代表古都的声音非京剧、檀板丝弦、老北京叫卖吆喝,而是鸽哨,我信了。不日,我找到北京鸽哨制作技艺项目田家鸽哨第三代传承人田振江,听他聊鸽哨制作的往事,对这一被誉为“老北京的声音”——鸽哨,更加深信不疑。

那天上午,连日来的雾霾被晴空一扫而光,暖阳流体一般疲软地耷在光秃的枯枝和胡同生硬的水泥路面上,老人花白的头发在冬阳中被风掀起,像一串流动的音符。门牌号没错,老人站在东四十三条胡同的一户人家门口,我确信他就是田老,田振江。

跟随田老进了小院,路面逼仄,掀开褡裢,室内暖如仲春。几年前,田老将这间青砖灰瓦平房改成了三层小楼,鸽哨工作室设在不到十平方米的顶楼,一楼会客。沏上茶,满室清烟袅袅,茶汤凝碧,香气氤氲,田老的目光越飘越远。

满人进京后,八旗子弟兴起了养鸽子(中华观赏鸽,非和平鸽),继而发展出了鸽哨文化。制哨之家,人直称其哨上所刻之字,姓名反不为人知。清初,被尊为一代宗师的,首推生于嘉庆初年署名“惠”字的制哨手艺人,“惠”字以下,公认堪称名家的又有署名“永”(老永)、“鸣”、“兴”、“永”(小永)、“祥”、“文”、“鸿”等七人,共为八大家。鸽哨制作需禀赋,非人人能掌握,即使是大家们的后人。民国初年,鸽哨制作几近消亡,八大家后来也没几家继续这份营生。

什么东西玩得时间长了都会有损耗,鸽哨也不例外,品相上乘的鸽哨得花好几块大洋,心疼啊。于是,就衍生出了修复鸽哨的手艺人。而田老的祖父——油漆匠田,起初就是干这个买卖的。只有售价贵的鸽哨,主人才会拿去修复,田老的祖父手艺精到,主修“祥”字鸽哨,时日一长,就在圈里有了名声。后来,因八大家鸽哨日渐稀少矜贵,一些鸽哨玩家就找田老的祖父仿制,一时间生意好得不得了。

少时,田老住在花市,那会儿花市的鱼鸟花虫市场异常兴盛,一排排的胡同人家鸽子成群结队,十户人家中至少有两家好养鸽子。有鸽子市就有鸽哨销路。1966年至1969年,很多单位停产停课,京城里兴起了养鸽子养花养热带鱼热,一些鸽哨玩家自发在东直门搞起了鱼鸟花虫大市场,兴盛四五年后被人给抄了。沉寂十多年后,1982年至1984年,玩家们又自发在左安门内的龙潭湖旁倒腾起了鸽哨的地界,后来亦因占路、扰民被抄。1990年前后,鸽哨又在民间兴起,许多80后出生的新一代北京人记忆中聆听到鸽哨的情形,今时今日还会被他们老是拿出来缅怀远走的儿时幸福时光。

1981年,田老29岁,在工厂做钳工,月薪四十元。工作清闲,下班回家后,田老经常熬夜做鸽哨。那会儿时兴白茬(不刷漆),第二天就能出手换钱。一个月下来,200元收入囊中。田老主要跟着祖父学手艺,十七八岁时就能独自出活。为了学这门手艺,田老的手不知道被刻刀划过多少次。一遍、两遍、三遍,或许在旁人看来是多余的,但这份用心就是田老的学艺方法。心踏实不下来,刀使不过来劲儿,剖葫芦是一锤子买卖,挺好的一东西,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就麻烦了。田老说他天天就是在磨性子,“打磨手艺,就得把性子晾一晾,‘磨性子’就是工匠精神。”

最让田老印象深刻的,不是他卖出去的那把最贵的1000元截口“众星捧月”鸽哨,而是1983年夏天的一桩买卖。这事在田老看来颇具戏剧性,即使三十多年过去了,每每忆起,仍觉着有趣。一般来说,养鸽子的都是大老爷们,哪儿有女的玩。可是,那天,一个自称从澳门来内地旅游的老太太,来到田老摊位前,350元把摊上剩下的十来把鸽哨包圆儿。这在龙潭湖鸽哨市场传了好些时日,后来别的卖家跟田老聊起此事,说这位澳门老太太在这儿寻摸了田老摊位好些天。

虽非师出鸽哨八大家门下,但是田家鸽哨早已名声在外。博采鸽哨八大家之长,独到之处是在哨口进气处,由一字型变为弧形,使声音更加响亮婉转,外形也更美观。葫芦、联筒、星排、星眼等四大类鸽哨,田老样样精通,而且在工艺上还不断创新,把传统葫芦哨的上漆工序改为烙画,这一减一加,由此产生了便于把玩收藏的十二生肖葫芦鸽哨。田老的卡通系列鸽哨,利用星眼鸽哨的排列组装特点,在组装上别出心裁,构造成动物形象,卡通猪哨、狐狸哨萌宠乖张惹人怜爱。2009年,政协委员高平观看了田老所做的鸽哨后,特送牌匾一块“老田鸽哨,京城一绝”。

“笃笃笃笃……呜呜嗡嗡……”鸽群盘旋回转,哨音忽强忽弱、有轻有重;鸽群至低而高、直冲云霄,众哨齐鸣,声势浩大;鸽群至高而降,一落千丈,哨声又戛然而止。蓝天下,鸽哨声声,就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空中交响乐。

这曾是老北京的特色和城市符号。而今,北京鸽哨制作已成了一门稀缺手艺,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鸽哨从兴盛时期的赏玩变成了收藏品。再想听听响彻晴空的鸽哨,一年甚至几年都难碰到一次,鸽哨声声已然停泊在几代人梦中的胡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