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洒洒的绮丽诗境 --简论周威诗文集《江南看雨》
十多年前,我就拜读过周威的诗文作品,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志向、有些才干的青年。在鄂东那座锦绣名城里,原本就活跃着一大批英姿勃发、豪气干云的青春才子,并且以孕育了熊召政、姜天民、刘醒龙等当代文学大师而蜚声全国。少年周威就成长在大别山区这片深厚的人文土壤中,如同一粒饥渴、干瘪的种子,不经意地撒落在这个独特的作家群落的边缘,默默吮吸着丰厚的营养,不舍昼夜地潜滋暗长。
周威虽生于鄂东乡下,成年后却行走在东海之滨,浸润着浓郁的商业气息,成为浙东商圈中活跃的一份子,但他仍怀抱着炙热的文学梦,孜孜以求,“一个人的行囊中//总是装满太多的梦//一个人的旅途中//总是装满无语的诗”,就是他真实的内心独白。凭着自己多年的勤奋与刻苦,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他先后在全国报刊媒体中发表文学、新闻作品万余篇(首),并出版了诗集《乡野的风》、新闻作品集《鞋王之路》等多部书籍。近期出版的诗文作品集《江南看雨》,是他辛勤笔耕的又一艺术结晶。
周威是农家子弟,有着大别山的赤子情怀,充满着美丽的憧憬与渴望。无论是在贫穷、幽僻的乡村,还是熙熙攘攘、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他始终有一颗童贞般的心,一颗仁爱、善良的心。他从街道上走过,看见一位卖玫瑰花的小男孩:“稚气未脱的脸上//呈现出幸福的光晕//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隐藏着羞涩的期待”。细致的观察与生动传神的描述,源于作者也有一个童真的梦,一个对童年纯真与梦想的深切体验,他热情地赞美童年梦想的美丽与纯洁:“他把玫瑰捧在手上//小心翼翼地//放到鼻尖闻了闻//仿佛怕路人的目光//惊动了那个刚萌芽的梦……”(《一位买玫瑰的男孩》)。对于因病逝去的表弟,他满怀痛楚与深情回忆:‘‘你坐在椅子上//对我说:表哥,我很想你//你有没有看见//走的时候,我擦掉了眼角的泪…….”。多么质朴、生动的语言,多么感人至深的情感画面!对生命的珍爱与对友情的珍重,都显示了他宽厚的仁爱之心,他温情脉脉地写道:‘‘在遥远的温州//我站在寒风中 默默送你//看着那枯黄的干草摇曳//任凭风吹着眼角的泪珠//总也吹不去”(《送给表弟》)。
路过一个建筑工地,一群衣着破旧、满面皱纹、抽着劣质香烟的民工,引起了已是企业白领的诗人目光的关注。他深情的描述:“你们就像我的农民父亲//一样打着补丁的衣服//一样不惑的年龄//一样黝黑的脸庞//一样紧锁的双眉……”.(《写给民工》)诗人由眼前的民工联想到自己勤劳、质朴的农民父亲,由此又想到民工们远在家乡的亲人,他们的艰辛生活与希望。诗贵含蓄,而此诗却晓畅如话家常,文字质朴、简练,饱含丰富的情感,因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诗人周威有着浓厚的农民情结,他对那些站在城市屋檐下的农民工们给予了深厚的同情与怜悯,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也表现了悲天悯人的宽广情怀。因为他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深谙农村疾苦,也曾是漂泊异乡的打工者,只是依靠了自己的勤苦与聪颖,才在沿海城市落地生根。周威身上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怀和关心民生疾苦的美德,那些情真意切的诗歌就是他美好的心声。
乡村是他的生命之根,文学的源头,因而一直成为诗人笔下歌颂咏叹的对象。他用十分朴实、简洁的诗句来描述生养他的村庄:‘‘那是中国地图上//怎么找也找不到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山村……..那是大别山脉最深处的褶皱里//趴在那儿沉睡多年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山村…….”。他用新颖的比喻、奇特的联想,饱蘸热泪地描述;‘‘祖祖辈辈听不完那//四季的松涛阵阵……..//枯藤老树上爬满了//长满了胡子的传说//清澈的小河中//流淌着没有一丝污染的笑声…….”。清新、隽永的诗句,美丽丰富的意境,犹如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简约、淡雅的山村画卷,让人获得审美的艺术享受,韵味无穷。
乡村在作者笔下是美丽与思念的代名词。诗作《老屋》就反映了这种情结,思乡之情跃然纸上:‘‘那或浓或淡的炊烟//是我在异乡//扯也扯不断的思念……”。他与家乡的老屋曾经朝夕相处,那里寄托了他太多的理想和追求。如今,他漂泊异地他乡,行走在喧嚣而繁华的城市丛林之中,但老屋仿佛与他成了熟悉多年、息息相通的老朋友,悄悄地进行着心灵的对语:“老屋伫立着//在夕阳里/细数往事……”。他热爱家乡,感恩故土。他写对家乡的思念:“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独坐在异乡的小石桥边//等待一只船来自故乡//载我入眠……”()>。他走在深秋的寒风中,几片飘零的落叶也撩起他思乡的寂寞和痛楚:‘‘思念从心底蔓延到脸上//凝重而深’’(《走在深秋》)。他怀念家乡袅袅升腾的炊烟,怀念那些逝去的美丽岁月,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均是他描摹与歌咏的对象,那些写家乡和亲人的文章,也都表达了对故土深切的眷恋与怀念之情。他触物联想,借景抒情:“黄昏//和暮霭交融的白烟//在夕阳中慢慢酝酿成//一壶浓浓的乡愁//于月圆的异乡//由我轻轻品尝……”
其实,家乡是情感化的载体,它与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江南也是一个生长浪漫缠绵的爱情、生长人文传奇的美丽温柔之乡。他行走在迷蒙飘逸的江南雨中,看到了江南的草长莺飞、小桥流水,倾听到夜雨敲窗、渔歌唱晚;他走向梦中的江南,顿然发现:“水还是那样的水//屋还是那样的屋//甚至连栖居其中的长者//皱纹里夹着的//还是那个古老的江南……”。于是,面对日益物化、人欲横行的现代社会,他蓦然发出心灵深处的呼唤:“真想//在这精神园林深处醉卧//再听一夜雨打芭蕉……”。
在他的散文《江南看雨》中,他以一位漂泊的天涯孤客,写出了江南雨中的风光旖旎、春意盎然,也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初到江南时独特、细腻的心理感受,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全文构思精巧、细密,感情充沛、自然,文字活泼、流畅,显示出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他的诗作《现代爱情传说》写出了西湖断桥上的爱情经典:“一把油纸伞//撑满了千年的恩恩怨怨//一个医药箱//医不了世世代代不尽的相思//走上断桥//我扶栏而问//那绵延千年的爱情//你为谁而去//又为谁而生……”。绮丽迷人的梦幻,古老而神奇的爱情传说,对于生长在现代物质环境中的青年,究竟有何深刻的感悟和启示?诗人周威由爱情联想到人类的生存与理想的关系,他朗然吟道:“听到你的声音//我从泉水叮咚的山间走来//抖落一身的思虑与尘埃//只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次旅行//总担心一觉醒来时//梦已不再……”。
周威的诗歌大多清新、隽永,充满灵动活泼、舒缓柔曼的韵律,那些新奇、贴切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信手拈来,还有丰富的联想,充满情感的细腻描写,都增添了作品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如‘‘一阵馨香飘来的时候//老屋醉了//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走进十月,我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庄稼……”,‘‘雨水淋乱了我的思绪//掉进了无人开启的邮筒”等等,读来朗朗上口,如饮甘醇。他的诗作大多构思精巧,意境开阔,既有画面的美感,又能逐层逐层地升华主题,达到意在言外的审美效果,深得中国古典诗歌的章法。其创作的题材尽管还嫌稍显窄狭,但他能把平凡的事物写得如此之美,把生活写得如此之深,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生活中,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美,却并不多见。他犹如行走在薄暮的霞光中,在枯枝败叶覆盖的路途上,当别人匆匆而过时,他却意外地捡拾了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
他歌唱爱情,歌唱友谊,热情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故乡的山水、人文环境给予他良好的熏陶,使他在江南行走的旅途中迸射出创作的灵感火花,挥毫泼墨出一批文采飞扬的诗文作品。收入本书第三辑“大别山的记忆”的文章,主要是反映作者的校园生活和亲情故事的,另外有几篇以大别山为背景的小小说;第二辑“人在旅途”是在温州工作时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基本上可以看出他除诗歌之外的创作实绩。
他写校园生活的《呵护心灵》、《五块钱》、《亲切的教诲》等作品,均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既是他触动心灵深处的肺腑之言,又对读者以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当你听他讲述五块钱的故事时,你一定会为作者贫穷、困苦的求学生涯而深深感动,为他从小节俭、懂事、勤奋好学拍手叫好,还为那种伟大而崇高的父爱感动得热泪盈眶。另两篇都是写教师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心灵造成巨大影响的真实故事,因而更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贺老师人长得美丽,教学也认真,可是因为教育方法不对头,教学效果很差。在特殊的课堂氛围中,他对需要细心呵护的学生却进行辱骂,造成了心灵永远的伤痕。而教学经验丰富、心地善良的郑老师,在明知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却顾及了学生的自尊心,并没有在众目睽睽之下揭露他抄袭作文的问题,反而在课后对他进行鼓励教育,使学生获得了非常深刻的教育,促进了他的健康成长。《珍惜拥有》既写出了父爱的高尚,也写了家庭教育的方法问题,说明了良好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成长的帮助。第二辑中的《父本温柔》写父亲对自己学习、工作的严格要求和期望,写出了亲情之爱的细腻之处。《生日》通过叙写乡村大人孩子过生日的快乐与意义,反映了昔日山区农村经济的贫穷与生活的艰辛,热情赞美了乡风的淳朴、纯洁与母爱的伟大、崇高。
周威也与传统文人一样,尽管在商场多年的摸爬滚打,忙忙碌碌,但他心灵深处还是追逐一种闲适雅致、从容淡定的生活。他的写景散文《江南看雨》、《梦中的西湖》、《走进四海山》,都是写得清丽、流畅的佳作。他的自序和《江南看雨》,很有古诗人那种轻灵飘逸的感觉,一股仙灵之气拂面而来。散文《迎春花》,作者通过对迎春花的细致观察与欣赏,既写出了它的婀娜多姿、香气袭人,还有那种傲然挺立的坚强意志。作者由物及人,结尾点题:“有了这些顽强的迎春花,还有什么可以挡住春天的脚步呢?”。
该书集中还有反映他打工生活的作品如《出门在外》、《永不绝望》、《远行的心境》,写得真实自然,各从一个侧面叙写了打工的人生经验和深刻的感悟。随笔《朋友》、《保持平常心》、《也说“文人”》,均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条分缕析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十分辨证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给读者以积极的引导和启示。他写乘车的两个小故事,热情讴歌了现实生活中善良、纯洁的人性美,也真实反映了作者的心灵历程。写“鞋王”王振滔和上司李某的故事,真实感人,文字活泼、简洁,读后让人捧腹大笑,倍觉他们的可亲可敬,形象呼之欲出。此四篇小故事均可进行艺术加工,精心设计好的故事情节,塑造成形神丰满的小说作品。
文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社会现实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往往熔铸了作家的主观情志。可以说,一件优秀的文艺作品,必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追求。从周威现已创作的一批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来看,一方面,他非常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或褒或贬,崇尚真善美,鞭鞑假丑恶,体现了“文以载道”的传统精神;另一方面,他以敏锐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洞察力,也深刻揭露了社会生活的矛盾问题,寄托了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和爱国热情。这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尤为明显。
小小说《秀才二叔》塑造了一个勤恳、善良、聪慧的乡村秀才,他热情待人,凭着一手好字赢得了众乡邻的羡慕与赞叹,“我”在二叔悉心指教下也练起了书法,却因少不知事而冒犯了他的荣誉光环。这篇不足千字的小小说写出了生活的微妙之处,读后报之会心的微笑,获得生活的感悟,但我们还是对这位秀才二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光棍三爷》、《驼背五爷》分别塑造了两个性格迥然相异、却在精神上殊途同归的乡村人物,他们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默默支持着教育事业,而自己甘愿过着俭朴、平凡的生活,表现了中国传统农民的勤劳、善良和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读罢这样的作品,你难道不为两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平凡人物而感动吗?他们的力量多么微弱,却托起了民族希望的脊梁!若将他们的行为跟那些贪污腐败、“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贪官庸官做比较,不正是一种鲜明的对照吗?
不足五百字的《六哥》以鲜活的事实,无情嘲讽了梦想走终南捷径的投机者,要想发财致富就必须依靠“勤劳”两个字。该文短小精悍,意蕴深远。《神像塌了》充分揭示了封建迷信的巨大危害,人只有相信科学,才能治好疾病,才能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意想不到的灾难。这在物质环境越来越丰裕的今天,封建迷信又沉渣泛起之时,不能说对城乡群众不是一种警醒和教育。
与上述作品表现的传统精神所不同的是,小说《茶癖》、《七爹》均从侧面写出了农村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反映了在现代物质环境中草根阶层的思想变迁。四爹是村里有名的“茶痴”,精通茶事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种茶品茶也极富文化意蕴。而他不轻易送茶别人,表面上看是孤傲、清高,实际上他送茶的人都是值得大家尊重敬仰的特殊人物。当四爹将好茶招待前来参观考察的洋人时,还把上好的茶叶送给洋人做纪念,受到了村民的非议与不解,最后却意外迎来了外宾的投资办厂,群众的茶叶都销往了国外市场,表明了老人的远见卓识。这篇小说吹唱了农村大地上思想解放的美妙歌谣。小说《七爹》塑造了一个勤劳、朴实、性格倔强的老人形象,一次意外让他痛失爱子,接着相濡以沫的老伴也相继离去,一连串的沉重打击非但没有压垮他,让他反过来挺起胸膛笑傲人生……..《日落》截取了一个爱情片段,它写出了一位残疾姑娘对爱情的真诚追求与渴望,爱是需要尊重和坦诚的,同时也需要宽容和理解,小说揭示了爱情的复杂微妙。
综观周威的文学创作,他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其诗歌作品均吸纳了古典诗歌的丰厚营养,因而作品均注意了意境美与韵律美,文字大多简洁、流畅,风格清新、隽永,读他的诗作,犹如手捧一杯滚烫的清茶,在袅袅升腾的香雾中,细啜慢饮,进入那种飘飘洒洒的美丽诗境,余味无穷。他的散文大都以情取胜,文字质朴、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小说创作表现了较好的题材意识,情节构思精巧细致,人物典型的塑造上注意了个性化和思想性问题,作者有关注民生、积极干预社会的良好倾向。相信随着他生活阅历和学养的增长,他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观察更细致入微,体验的更深刻具体,分析研究得更透彻精辟;那么,他的文学旅途上一定会绽开更加烂漫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