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生何处不相逢》:生命本真现场的重返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阿探  2017年03月15日09:43

  海德格尔曾断言,当今人类已不能与本身相逢,即已不能和原初的本真自我相逢。在我读过的关于生命觉悟、自知的小说中,于一爽这一篇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关于人与自我精神相逢的小说关注,是从文学陕军第四代实力作家宁可短篇《我和你》(《青年文学》2009年16期)开始的,之后宁可又推出了同题探究作品《似曾相识》(《飞天》2014年第10期)、《左右》(《飞天》2016年第5期,《中华文学选刊》2016年第7期),小说探究的深度一直在递进中。如果说宁可的所有“相逢”依旧处在生者层面的话,于一爽则进入了生死时空的对接。

  毋宁说于一爽的短篇小说《人生何处不相逢》是于无法出场的死者灰飞烟灭后追溯其平淡无味的人生,不如说于死者的死中反思生者的生;毋宁说作品是于他人生死间对人生虚无的有些沉重的咏叹,不如说是对生命所谓品质的穿透,及所谓品质品位生活的深层或背面依旧是寡味。穿透之后,便获得的一种精神上的通达。在我看来,于一爽这个短篇,无异于生命本真现场的重返,一个阶层的精神态的回归,如闪电般在瞬间获得人生的洞明的体悟。

  这篇小说的构思颇为高妙。小说的主干事件不过是关于一场很寡味的葬礼的见面或重逢,妙就妙在事件的时空设置——直面他者的死,一个无味的生命的物质态的终结。对于生命而言,这不可不谓一个“重要的时刻”,事实上沈小夏所谓有优越感的生命就是在此刻瞬间地顿悟或终悟了。所以,小说不仅仅是对于人生虚无性的林黛玉式无疑消除的咏叹,更是面对浮虚人生的一种“警醒”。

  “人生何处不相逢”之“相逢”,亦是一种具象与抽象意义兼有的“重逢”。既是文面沈小夏与表哥的重逢,也是文本内质层面沈小夏意识与前男友的再相逢,更是她与自身本真的相逢,更是一种人生通达境界的抵达。

  读完小说,从整体上俯瞰文本,不难看出作品原本就是以沉闷、虚无去消解沈小夏生命浮虚外饰的过程而已。在小说的内质展开中,于一爽所运用的消解利器便是通感,生命的通感及艺术的通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生命与艺术通感的完美融合。

  小说以开篇以沈小夏的衣着大象无形地隐埋、预埋了她外在的“返朴”,与表哥形成黑白、瘦肥鲜明对照。同时于一爽为小说设置了始终如一的沉闷、无聊的基调,给予沈小夏“返璞归真”的冷静、理性空间氛围。所有的沉闷氛围,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消解着沈小夏所谓生命的优越感及品位。坐在汽车里,沈小夏与表哥的生活品位无一不在比照之中,甚至对表哥的香烟的寡味的感受(比照)。在此刻,特殊的一刻,世界正在沈小夏的意义中消散和继续消散着,甚至“连要吐的感觉都消失了”。此刻,沈小夏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冷。

  在死者的肉体彻底消解的等待中,与生命有些寡味的表哥谈及其寡味的死去的朋友——死去的王朝活着的情状,亦是小说整体性思想意义最合理不过的文本提示。文本从谈论死者延伸出去,关于死者王朝的生着的状态及所处的空间等,由表及里的探究了王朝的灵魂的最真之存在。或许王朝对人生是最明白不过的,人生不过一场虚无的存在,人只是不自觉不放弃虚妄的追求。于是,王朝不愿面对人群,主动放弃干部职位而调入金库,于是与表哥这样生命意义匮乏的人成为朋友亦是一种必然。或许王朝更喜欢鬼吧,他不喜欢在鬼比人多的这个世界呆着,化作一缕青烟,去了纯粹的鬼的世界。从金库到王朝的生命常态,小说对人之本质存在进行着终极意蕴的探究。

  王朝的生命,似乎是一种没有追求的没有品位的存在。然而这仅仅只是小说探究生命终极存在的开始。随着小说的继续展开,从王朝之钓鱼相关的情状,可知他是一个很有品位很有人生原则的人,他是一个忠于自我之精神的人,他甚至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张照片。在沈小夏的意识中心,王朝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该死的人”,他是“一只永恒的乌龟”。然而这样的人却死了,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荒诞的悖论性存在。小说追溯王朝曾经的生命存在状态,无疑是对沈小夏乃至人们生命状态的反思,生命存在方式及本质意义的哲辩。

  返程时经过M是于一爽文本艺术力升华的一次提振。表哥提议去M钓一回鱼,沈小夏终于没有答应,只是想早点离开。然而她的意识却依旧重返了与男友刘东钓鱼的现场M,重返了当年爱情的现场。人生的真实幸福与虚浮品位同在。小说最终从沈小夏无限延伸的意识奔袭中重返沈小夏生命存在之本体,人生的开脱精神境界已初步确立。在生命的惊恐与敬畏中笔触落于她的衣着,回应开篇,完成了艺术表达的浑圆之感。

  《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文本构建有着很强的艺术表达力。其一在于文本叙事时空的整体性设置——生者于死者灰飞烟灭之际;其二在于重返了死者之生时精神现场(金库及钓鱼之M),深度、本质意义的穿透了生命之存在,抵达了本质存在之彼岸。

  而联结文本的则是生命及艺术的通感,即在他者的生命状态的表述中反思自我的生命状态:以沈小夏与表哥生命状态之比照开启生命浮虚消解;以王朝生时之精神状态探究生命之本质性存在;以死者钓鱼之M,沈小夏意识重返爱情之现场最终完成生命通透的认知。

  “人生何处不相逢”,亦是表明,生命可以从任何一处完成觉悟,只要我们去认真思考生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