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慕尼黑《图书城堡》刊文介绍中国儿童文学30年

来源:文艺报 | 洪妍娜  2017年03月10日06:47

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愈来愈引起国际儿童文学界同行的好奇和关注。近期,在德国出版的《图书城堡》杂志,发表了浙江师范大学方卫平教授应该刊约请撰写的长篇英文专稿《中国儿童文学三十年:1980年代以来的历史概貌》。该文点面结合,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文学变迁、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对30余年来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做了独到的描述和分析。

方卫平认为,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充满了文学的纯粹性和恭敬感的年代,我们可以用“艺术实验”、“新作家”、“短篇作品”这样一组关键词来概括那个激情四射的年代。而从90年代初期开始,当代儿童文学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环境又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其主要表现是,市场经济和商业化时代的到来,使以市场、商业价值取向为主导的生活发展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纯粹的文学写作及其生存空间。儿童文学逐渐进入一个艺术与市场、作家与读者、文学价值与商品价值相互交锋、碰撞、包容、妥协的时代。方卫平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发行、传播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

如果说90年代的儿童文学还只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小试身手的话,那么,近年来市场对于儿童文学发展的影响和左右,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应对的巨大的生存现实。此外,中国儿童文学还同样面临着一些来自其他方面的困扰和压迫,例如以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大规模普及,使相当一部分少儿读者的阅读时间被剥夺;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也常常使许多孩子疲于应付各类繁重的作业和考试。

文章进一步指出,出人意料的是,在经过了若干年的犹疑、惶恐和摸索、努力之后,近十余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发行却进入了一个十分风光的时期。许多报道都宣称,在近年来图书市场整体增长缓慢的情势下,童书包括儿童文学的出版、发行却逆势上扬。方卫平在文章中从社会经济文化、出版传播、阅读推广、儿童文学的历史积淀与现实发展等角度,深入分析了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出版繁荣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在对30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进行整体勾勒分析的同时,该文还结合一些历史细节和个案支撑文中的观点。文中涉及了数十位四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作家及其作品。

《图书城堡》是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主办的学术年刊。该馆是1940年代二战结束后建立、当今世界上规模、影响最大的青少年图书馆。自2009年以来,方卫平也是该馆编撰的权威的《白乌鸦书目》中文书目推荐专家之一。据悉,应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约请,方卫平教授正在撰写一部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学术著作。(洪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