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来自两会的声音
来源:文艺报 |   2017年03月08日07:24

针对网络文学抄袭之风、“抄袭软件”泛滥的行为,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建议——

加大文学原创权保护 清除复制抄袭“毒瘤”

2016年底,上星播出的电视剧《锦绣未央》原著被指抄袭多达200余部小说,花费3年时间进行抄袭比对工作,多位编剧及琼瑶文化基金出于公益目的筹集资金支持诉讼维权。目前,有11位作家委托律师团正式启动维权工作。该案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暴露了网络文学创作行业的乱象。

“网络小说已成为抄袭重灾区。”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向记者表示,“部分网络小说作者往往注重字数更新量而非作品质量,为保持读者的关注度、活跃度、以及自身收益,网络小说作者力求每日更新作品章节,从5000字至上万字不等。此种荒唐的创作需求催生并助长了行业的歪风邪气,更导致‘黑色科技’在行业中大行其道。”王兴东介绍说,这种“黑色科技”是一种自动写作软件,通常被称为“小说生成器”又经常被追名逐利的写手用作“抄袭软件”。相关软件可从淘宝网站购买获得,价格从几十到几千元不等。大量雷同的类型小说都是通过此类软件“创作”出来的。

“这种抄袭软件后台具有庞大的作品素材库支撑,可以提供给用户关于人物、动作、服饰、景象、时令、场面等等相关描写的素材,大量的素材均来自中外小说、诗词,以及网站的新闻、热帖等他人的文学作品中摘抄、分类整理和组合而成。用户可以利用软件,通过简单的“关键词”指令,迅速自动生成小说具体情节、场景、服饰、心理活动等表述,相关语句、段落甚至剧情主要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文学作品内容进行部分提取、复制以及拼凑等步骤以完成。”王兴东表示,部分网络作家一般对根据此种方式自动生成的文本进行微调之后便作为自己的作品对外发布,以进行作品更新,吸引读者持续性关注。“通过此种野蛮复制的抄袭方式,日更万字真可谓‘一蹴而就’。”

毋庸讳言,“抄袭软件”具有自身侵权、助推影视行业乱象、极大损害正常创作秩序的社会公害性,已经成为文学创作领域的“毒瘤”。王兴东认为,该“写作软件”自动配送相关作品素材库,其本身涉嫌严重违法。软件素材库的作品素材包括海量未进入公有领域、仍在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他人作品,相关作品未经权利人合法授权便被收录于素材库中,销售至用户,用于素材抄袭之便。在未经作品权利人授权的情形下,相关软件开发者、销售者涉嫌侵犯他人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网络写手利用抄袭软件拼凑写作,涉嫌侵犯他人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等。而此类作品一旦被用于影视剧改编、摄制、发行,则影视作品出品方、发行方也将面临相关法律责任。

王兴东认为,这种技术使得抄袭成本大幅下降,抄袭效率大幅上升,原创作品被肢解得支离破碎。除民事侵权责任之外,其侵权行为、性质构成知识产权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法律责任。我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罪,其中包括的情形有: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国家版权局以及地方人民政府享有著作权行政执法权的有关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侵犯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侵权行为且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而公安机关具有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能。

基于此,王兴东建议:

第一,版权局应根据《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及时就相关侵权且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侵权制品、没收安装存储侵权制品的设备、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特别是通过没收违法所得,以增大侵权成本,对抱有侥幸心理的主体起到威慑作用。

第二,公安部与版权局应该重点配合,加大打击力度,版权局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特点,协助配合公安部立案侦查以及处理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追查到底。版权局可协助公安部门审查版权证明文件,协助确认被侵权作品,就作品对比等出具鉴定意见,为违法认定提供专业的意见或标准供参考。

第三,文化部、工信部、广电部门应当建立文化行业诚信体系,明确惩戒措施,对有劣迹的相关人员建立“黑名单”制度,为行业和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四,网监部门应当就此责成文学网站、涉嫌销售“抄袭软件”的电子商务平台加强自审、自查、自纠,从根源上杜绝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为了让整个文化产业走上健康规范的道路,针对这种网文抄袭之风、“抄袭软件”泛滥的行为,王兴东强调,需要及早制定应对良策。“个别主体自行寻求司法救济的手段难度大、周期长、且只针对个案,要想从源头上遏制相关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文艺创作氛围,保持中国文艺创作者的创作活力,这就需要一个良性的防控机制,相关主管部门有责任加强沟通协作,发挥联动作用,通过及时有效的行政手段进行维护”。 (徐 健)

谈及近一段时期传统文化热现象,全国政协委员许钦松建议——

传统文化传承要与时代同步

前有《百家讲坛》备受热捧,掀起传统文化时尚,今有《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走红,重新焕发诗词的吸引力……近年来,传统文化时常具有较高的热度,但这种热度似乎流于表面,在深度、广度、持续度上仍显不足,在传承上仍亟待努力提升。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许钦松有着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

许钦松表示,今年1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此他感到很振奋。“国家的这项举措我非常支持,传统文化传承是历史使命,既是纵向的,也是横向的,在不同年代的社会成员间纵向传播决定着传承的持续性,横向传播则决定着传承的广泛性,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中,要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并将其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与时代同步,既做到继承传承,也要做到广泛传播让人民群众喜爱。”许钦松说。

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在当前遇到的挑战,许钦松认为有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首先,传统文化在形式上仍普遍存在过于学术化、远离生活或束之高阁等问题;其次,全民娱乐化倾向突出,使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淡薄;再则,以政府为核心的引导行为缺乏创新,而民间社会组织又力不能及,无法有效整合资源。

在许钦松看来,挑战与机遇并存,移动新媒体、文化创意产业和视觉技术等具有时代特点的传播因素,为文化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而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就是要使其与时代同步,充分利用时代机遇应对挑战。他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和文艺工作者应该从三方面着手:

其一,传播平台:重视与新媒体平台的结合,重塑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多是以书本典籍形式流传的,内容体量巨大,移动新媒体则是碎片化传播,人们关注一条信息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可以重点性地选取传统文化中的某个精华亮点进行短文章和短视频的制作,或者利用APP进行传播。

其二,传播形式:重视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增加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文化创意产业包括综艺节目、电影、动漫、网络游戏等等,具有受关注度高、传播力度大、娱乐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自发传播。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创意的基础,博大的传统文化恰恰可以成为节目形式、电影故事、游戏主题、动漫题材等的原始IP。

其三,传播技术:利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和交互技术,让传统文化展现更具吸引力的新面貌。视觉技术和交互技术能打造出令人惊艳的传播形象,很多传统文化的产品仍然停留在沉闷的书面形式。以图像化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的视觉转化,实现从文本到图像的视觉转化。 (徐 健)

濮存昕:

文艺工作者要有蓬勃奋发的“野草精神”

文艺的属性有教育、认识、审美和娱乐功能,这个次序在艺术规律中往往更多是反向的、自然发生的,很多传承下来的传统不要随便去破坏。好的作品应该先是好看的,寓教于乐,再让人受到教育。建议国家要像经济建设那样重视文化事业,文艺工作者要有蓬勃奋发的“野草精神”,去尊重、构建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培育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潘鲁生:

重塑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

乡村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传承之载体,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之根,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实现温饱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要,追本溯源,源头在乡村。乡村是中国人的精神归属,记得住乡愁的家园。我们必须增强乡村文化的自信,正视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乡村文明、乡土文化存在的断裂和瓦解问题,包括传统村落、民俗民艺、文化传承人等文化资源急剧流失,乡土文化的凝聚力不断减弱,乡村“空心化”问题较为严峻等。重建乡村是一个精神文化工程,重建的是心灵的故乡。回归文化本元,要从乡村文化母体中寻找和明确属于我们民族精神内核的、具有生命力的本元,重塑民族文化力量。

尹 力:

电影人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中国崛起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当前形势下,艺术工作者要有时代担当,有义务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重构我们的文化,让世界了解我们、理解我们和认可我们。从电影方面说,国家对终端方面有很明确的鼓励政策,但在电影的创作上还是有一些有形或无形的限制。电影人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记录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张国立:

不能以收视率、票房判断作品的优劣

近些年来,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下,影视行业的弘扬主旋律作品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建议:一是对文化市场的整体布局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以电影立法加强对虚假票房的惩罚力度,抵制收视率作假,不能因只看收视率、票房而失去对好作品的判断力;对外来文化的管理要更加规范,落实好网台统一审查标准的新政策,不流于表象。二是无论是主管部门、审查部门还是创作者,都要牢记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敢于直面当前国民生存现实,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和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

吴为山:

让馆藏美术经典作品“活化”

艺术创作与传播要着力于经典。美术领域的大量经典为馆藏经典,其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滋养。建议对馆藏经典进行普查梳理整合,并通过加强馆与馆之间的交流、到有条件的地区举办巡展、在国际上以馆藏经典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等方式让经典“活化”,达到弘扬精神、激励创新的目的。

谭利华:

文化“走出去”不要庸俗化

正义、勇敢、幽默这些正能量不是靠说教来传导的,应当寓教于乐,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使观众感受到文化,给人启迪。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不能总是局限于华人文化圈。文化“走出去”应当多听专家们的意见,不要庸俗化,不要花了很多钱,但是却没有起到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传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