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来源:文艺报 | 肖复兴  2017年03月01日07:11

读钮敏的《不敢老的一代人》书稿,不是一个十分轻松的休闲过程,而要经历一个重返历史现场、情感倍加磨砺的过程。“50后”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历经磨难的特殊的一代人,有过成长的快乐,也有风雨的磨炼,有时命运的运转就像过山车那般惊险,整整一代人谁都没有逃脱历史的摆布,充分感受到人生的粗糙质感和凌厉锋芒,其经历的坎坷是前后几代人之中所少有的。

作为同龄人,作为当年京城的年少学生,作为曾经的北大荒北京知青,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参与者,我读到《不敢老的一代人》,自然是感同身受,引发强烈的共鸣。尤其是书中男主人公程志去内蒙古插队的情景,他的吃苦模样和迸发的干劲是我所熟悉的,虽然地域不同风情不同,但知青所共有的情结和遭遇,勾起了我的许多青春回忆,情绪一时难以平复。

近几年我曾写了不少记述北大荒人与事的散文,怀念知青与当地善良的人们所结下的生死之情,这是苦难年代意外的情感收获,是极左时代磨砺出的思想火花。《不敢老的一代人》中程志与他的伙伴们同样具备这样的情致,几十年间他们对内蒙古插队过的牧区一直保持着崇敬的初心,记挂着那里的盛衰和平安与否,这样的描摹是令人唏嘘而叹的。最为动情的是,写到了知青在苦难境地中的成长和感悟。我在一篇近作中写到老乡施与的这种情绪:“有他这样的一句话,会让我觉得北大荒所有的风雪所有的寒冷都变得温暖起来。对于我所做过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都不后悔。什么是青春?也许,这叫作青春,青春就是傻小子睡凉炕,明知凉,也要躺下来是条汉子,站起来是棵树。”我觉得,“站起来是棵树”同样可以贴切地放在程志的身上。

钮敏本身就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记事时就开始频频逢上政治运动,读书赶上“文革”和插队,幸运参加高考,入党政单位工作,又随着出国潮到国外留学。她自己的履历就与书稿的时代背景丝丝相扣,与书中的诸多原型人物就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天然关系。听她介绍,这么多年接触很多同代人,听到很多大同小异的故事,感慨颇多,从此有了“为50年代生人写书立传”的想法。她是个有心人,更是个有耐心的人,有意地与十几位原型人物保持长期的沟通,与他们同享欢乐共渡难关,陪他们重返当年插队或工作过的地方。正因为有这种战友情感的厚实基础,有多年真诚的相处经验,有以心换心的生活历练,才能使本书作者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顺利、踏实地完成这部纪实小说,终于圆了自己埋藏多年的一个写作梦想。因此,我对作者表示诚挚的祝贺,谢谢她的不懈努力,谢谢她辛苦的写作劳动,使读者们有机会在《不敢老的一代人》里见识“50年代生人”的真实形象,感受他们积攒一生的辛酸苦辣。尤其是年青的一代读者,从中读到自己的父辈过去历经风雨的坎坷故事,对了解他们少为人知的内心隐秘世界,应该能起到很好的桥梁沟通作用。

全书以一生拼搏、性格不服输的男主人公程志为主线,处处对应着时代的每一次变革,清晰地呈现了人物与环境相依相存的轨迹图。尤其是出国打工的不易,照顾患病父母的辛劳,维持家庭的苦心,帮助儿子的用心,一串串鲜活的细节贯穿始终,可以贴切地感受到人物跌宕起伏的内心脉络,早年的刚性与晚年的沉潜,青春的张扬与晚境的淡泊,被作者生动地记取在字里行间。

围绕着程志、文慧夫妇,作者还巧妙地展现了身边的诸多人物形象,细节的丰富使读者阅读时如身临其境,手中似乎有一帧帧“人物画廊”的翻页感。工作的纠结、单位的逼迫、婚姻的离合、婆媳的纠葛……生活中无不充满事先不能排练的戏剧感,人们面对种种事变只能无力和焦虑,但最终都能咬牙熬过。记得文慧对程志说过这样一段话:“年轻时我看过话剧《月牙儿》,里面有句话‘过日子过日子,过的就是孩子’,这句话像刀刻在心上一样。”文慧的这段话有多重的意味,理解各有不同,有面对孩子成长的烦恼,也有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不由让人心中一震。

书稿中许多带有时代印痕的细节真是让人过目不忘,是那个极左的灰暗年代所特有的,也是改革开放年代所带来的。像插队时到工地劳动,炊事员杀猪后发现是一头长了钩绦虫的米星猪,只好就地掩埋。然而饥饿的民兵得知后个个馋得不行,几次想把病猪挖出来吃了。程志与胡平在“文革”中恋爱,竟没有拉过手亲热过,有一次开门伸向门把,两人的手无意中搭在一起,程志本能地缩回来,并向对方礼貌地道一声:“对不起。”这些细节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真是不可思议,但确实在中国这块奇异的土地上真实地发生过,正因为有了这些出彩的描摹,《不敢老的一代人》具备了难得的史料意义。

我还很在意其间的一些小段落,静静地揣摩也会生发感慨。比如一向儒雅隐忍、学识精湛的胡松青老人经历“文革”之后性情大变,在家中会爆出粗口;程志妈妈林碧霞经过政治运动的煎熬,性格变得多疑狂躁,有气就往保姆身上撒。从这些细节来看,无情的政治运动对一般民众身心伤害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渗透到骨子里,已经无法从病理上去克制和治疗。

我很喜欢书中引用的女作家三毛那句被称为“最美的话”,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要旨和妙义所在:“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这句话可以说是一代人的真实心声,道出无尽的感叹和奈何,但是那种昂扬在人间的精气神依旧还在,还在《不敢老的一代人》文字间跳动着。

(《不敢老的一代人》,钮敏著,作家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点 评

钮敏所著《不敢老的一代人》呈现了她对平凡而普通的同代人的关注。他们的人生一次又一次被时代的浪潮席卷而过,却迎着每一次潮涌而顽强矗立。他们不是传奇,却每人都有各自的传奇。当岁月把他们送入老龄的时候,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历经磨难而永不甘心的身影。我佩服作家的发现和激情,佩服作家的深入与勤勉,佩服她素朴平实的表述,把我们经历过的时代、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重现在面前。

——陈建功

“50后”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历经磨难的特殊一代人,有时命运的运转就像过山车那般惊险,整整一代人谁都没有逃脱历史的摆布,其经历的坎坷度是前后几代人之中所少有的。钮敏的《不敢老的一代人》以一生拼搏、性格不服输的男主人公程志为主线,处处对应着时代的每一次变革,清晰地呈现了人物与环境相依相存的轨迹图。可以说这是一代人的真实心声,道出无尽的感叹和奈何,但是那种昂扬在人间的精气神,依然还在《不敢老的一代人》文字间跳动着。

——肖复兴

50年代出生的人当下最容易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时间过得太快了。或许是因为这一代人经历了最密集的时代变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发生;或许是因为这一代人走到了“顶天立地”的年龄,几乎所有的意外、难题和各种情绪的交织都必须承担;或许是因为这一代人“知天命”且“耳听”天下酸甜苦辣,内心世界已经筑起一个与现实渐行渐远的王国……这就是我理解的好友钮敏用一本书去揭示的《不敢老的一代人》。

——张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