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再度搭档马志明 来一出京剧与相声的跨界相会
当京剧和相声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由上海京剧院著名京剧坤生王珮瑜和马氏相声掌门人马志明领衔主演的跨界大戏《文图会》,将于4月22日至23日作为“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的参演剧目亮相东方艺术中心。此戏未演先热,目前门票基本售罄。
京剧和相声颇有渊源。很多相声名家都是京剧票友,京剧也是相声基本功的一种。而京剧中有时也有一些幽默的成分,类似于捧哏和逗哏。但是将两者合二为一,却是不多。之前,王珮瑜和马三立之子马志明合作的原态舞台剧《乌盆记》就是这样的尝试,取得空前成功。京剧和相声两个传统艺术门类能演绎出如此流行的效果,也颇让人感到惊奇。
据介绍,此次跨界大戏《文图会》是原班主创的另一次尝试。中国学者历来有“左图右史”的传统,《文图会》将京剧与相声两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开场有马志明与搭档黄族民带来的传统相声《文章会》,衔接部分为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武生陈麟实力加盟演出的京剧《赚历城》,大轴戏则是王珮瑜主演的传统骨子老戏《张松献图》。三个环节前后连贯,层层展开关乎“地图”这个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亦新亦旧、历久弥新的故事。
王珮瑜介绍,她和团队特请来京剧小生名家、教育家孙元喜整理了阔别舞台多年的《张松献图》剧本,增加了这个三国故事里张松一角的戏份,使之更加完整紧凑。原本相对单调的老生“单边戏”经过精心梳理,也变得更为丰富且更具可看性。在唱腔部分,本剧在汪(笑侬)派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个性化的调整,特邀京剧谭余一脉老生戏的收藏家李锡祥先生,根据王珮瑜传承谭余一脉的演唱风格进行设计,达到既遵循传统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在马志明看来,不论是之前与王珮瑜合作的《乌盆记》,还是这次的《文图会》,都让从小喜爱京剧的自己“过了一回戏瘾”。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墨壳原态舞台剧《乌盆记》的延续,马志明和黄族民两位相声名家也将在京剧《张松献图》中客串书僮,在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戏前单场里来一段《地理图》的贯口,让相声和京剧里的“地理图”巧妙融合,给现场观众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