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阅历中发现诗意的美
这是一部有特色的诗集。作者郭万超是一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博士,在他自己的学术领域有专长、有学历、有成就。但是他爱诗写诗的经历比他的专业职业学术经历要漫长得多。他学诗写诗是从少年时代就被开启和诱惑着的,几乎与他的读书受教求学的经历一样漫长。这本诗集收录了作者初中时代开始的诗作和最近的新作,诗龄有近30年,诗作150余首。与其说这本诗集展示着诗作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成绩和他的诗作的艺术魅力,不如说他的写作再一次揭示了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和艺术形式本身的强大的精神魅力。
在所有文学艺术的样式中,诗歌可以说是宝塔尖上的钻石。它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最具艺术魅力的艺术样式之一。它是语言的极致,也有文字的魔力。诗歌在占卜的时代就是人类的预言,在世俗的社会它又是巫术般的精灵。这是诗歌非同凡响、超凡脱俗、精神强大、魅力无穷、经久不衰、跨越时代的重要原因。人类是诗歌哺育成的人类,诗歌是人性最伟大的基因。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人类众多古老伟大文明中惟一活着并还在生长的文明,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的诗歌传统始终没有中断,它一直活在我们的文明、文化、文字之中,它活在我们的职业诗人之中,也活在广大的民众生活之中。
一般认为,写作诗歌时,捕捉诗意、具有诗心,用诗眼把灵感植入诗行,是诗人的基本能力。而我以为,读诗、赏诗、爱诗也需要同样的秉赋和素质,长期濡染,方可写诗。郭万超的诗歌经历似乎印证着这一点。他的诗集分为“爱情”“哲思”“抒怀”“生命”几个篇章,反映了他的诗歌生活,也揭示着诗歌的意义。
从创作学的角度论,诗歌无论短长,都高度集中地体现了艺术创造的灵感、想象、语言、哲思、形式、叙述、阅历等各种元素,写诗的状态和境界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创造过程。“诗人气质”“诗人想象”“诗性语言”“诗心弥漫”“诗意盎然”这些语言评价不仅指向诗歌,而且普遍地用于对各个艺术门类艺术创作的评价之中,就说明诗的“艺术性”是多么特殊。这样来看一个业余诗人的写作,至少说明他对诗歌有多么爱好或痴迷,也说明他对生活、生命、生长,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和艺术情怀。
在这部总名为《如歌流年》的诗集中,作者郭万超不时给我们带来诗意的惊喜和愉悦。他的爱情在眼睛与眼睛的对视中:“你的眼睛/是无边的湖/我想畅游其中/寻找那岸”。他的恋情在《爱的归巢》里:“我的爱在远方漂流/寂寞的相思树/在春日的午后生长”。他的信念“从每一块寒森森的岩石中爬出/从每一块夏天的冰块溢出”。他的哲思在《月亮》《流星》《秋叶》《烟》等短章里,也在《佛》《蝉》《冬日备忘录》等佳构中。季节、时间、城市、少男少女、花鸟鱼虫、江河日月、痛苦与幸福、历史与现实,都是他的诗的题材。这些诗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史,也启迪读者怎样在日常生活、平凡事物、人生阅历中发现诗意和美。以诗人的情怀看待生活,我们将对生活产生新的理解。诗歌的一个重要使命不正是要丰富我们的想象和情怀吗?诗歌不正是要用美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丰沛的精神吗?我们可以从这些诗歌中看出作者的努力和追求。这种“诗意的栖居”正是诗歌对于我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