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乡间游戏》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宋长征  2017年02月24日09:33

作者:宋长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ISBN:9787549593316

定价:45

【内容简介

本书是山东省签约作家宋长征继《住进一粒粮食》后推出的第二本散文集。主要包括器物篇、启智篇、风俗篇、光阴篇、田园篇五个部分。器物篇之所谓器物,即乡间游戏必备之辅助物,实则并不仅写器物,而是以此为引子,追古溯源,重温传统文化在乡间残存的一丝余韵,兼及对幼年乡间生活及人物的回忆,既富文化意味,又颇具温情。启智篇依然是以乡间游戏为引子,从小游戏中悟出人生、天地、哲学的大道理。作者善于从乡间*质朴的物、事中“究天人之际”,可谓深得天人合一文化之精髓。风俗篇以节日为主要线索,清明、七夕、中秋、重阳……乡人单调的生活因节日的到来多了许多有意思的游戏节目。他们在游戏中增进感情,在游戏中迎接循环往复的春夏秋冬。光阴篇讲时光的流逝,在游戏中奔跑、奔跑……却在不知不觉间长大成人。虽无法抓住悄然流逝的时间,却可以珍藏童年时的美好回忆。*后的田园篇则是对乡间美好田园风光和生活的叙写。瓜棚豆架、鸟飞蛙鸣,摸鱼儿、山坡羊,一切都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自由自在,无限美好。

【作者简介

宋长征,乡村理发师、山东省签约作家。素描乡村物事,勾勒民间冷暖,感触大地心音,聆听天籁私语。作品曾获多种文学奖项,散文集《住进一粒粮食》获山东省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

【专业书评】

曾经的乡村游戏,养活一代人的记忆。长征用一只朴拙的笔,记录下那些生动的场景,包括场景里的人与物事,乃至延宕开来,从意趣到生死,莫不注入了他对乡村以及乡土的深切情感,并以此为注脚,拓展了乡土散文的书写空间。 ——张炜,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

宋长征是一个当代散文怪杰,他的难能可贵之处,就是身处底层,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切身体悟来书写乡村。在急剧变革的时代,用灵活的笔触写出我们内心的挣扎与彷徨;乡村游戏系列表现更为突出,借用游戏之眼,在书写乡村风物的同时勾勒出悲喜人间。 ——邱华栋,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长征笔下的生活不是观察出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是“有我之境”的抒写。《乡间游戏》充满着乡野风物的变迁,又时刻伴随着人文情思的弥漫,是生活和体验相结合的文本。而这种体验又是从自我命运出发去感受生活,本身就具有了穿透生活的力量。 ——丛新强,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签约文学评论家

作为农村出生的人, 对长征多少心存感激。因为他替同时代人挽留了太多珍贵的记 忆。他有足够的人文素养和独立的书写空间。集灵巧优雅与拙朴厚重, 糅农耕文明与乡 村美学, 使得古典气息与世俗百态交相辉映, 举若千钧, 落笔飞羽。 ——王爱,湘西作家

【编辑推荐

在《乡间游戏》这本书中,作者写下了六十余种消失的乡间游戏,用淡淡哀愁和诗一般的语言。抓子儿、摔方宝、打陀螺、吹泡泡、拧柳笛、丢手绢、糊风筝、翻花绳、打水漂、捏泥人、跳绳、摔跤、斗拐、荡秋千……在对游戏的叙说中,童年往事及乡村风物一一再现,沉浸在回忆里,似乎真的可以留住那些美好。而游戏往往大有古风,从中不仅可以找回童年的记忆,还有乡村中渐渐失落的传统文化和古朴的风俗。

【目录

第一辑 器物篇:

/ / 三叶虫苏醒,一双透明的翅膀扇动记忆的风潮

002丈量时间的方式

005角度与力道

008独乐之法

013丢一只手绢在风中

016泥模子,人样子

019弹弓、弓箭、洋火枪

022风筝辩

025蹄夹上的灯火

029与木偶作别的晚上

032猪尿泡里的江山与阴阳

035一根绳子的日常

040土陶罐里的梦

第二辑 启智篇:

/ / 屋顶上的男孩,身披蓝色月光,唱老祖母教给的歌谣

046今朝风日好

049吹肥皂泡的少年

052找不到答案的虫子

055静止的瞬间

058借一片老瓦度化此生

062总有接近山顶的路径

066憋死牛不只是一种游戏

069野草的卜辞

073套圈与圈套

077升官图

081打麦,麦打,三三三

086做鬼守则

第三辑风俗篇:

/ / 我们从古风中走来,村庄安静而古朴

092摔了一个狗啃泥

095商羊之舞

099七夕有梦

102晚风拂,柳笛声残

105被一鞭子打醒的春天

109只卖青林乐

113斗草春梦

117老鼠也有自己的节日

121九九消寒冬去也

125追赶月亮的人

129秋千依旧的黄昏

133重阳、茱萸,以及其他

137月上柳梢头

第四辑 光阴篇:

/ / 流年偷换,变了的是容颜,不变的是一颗少年的心

144人生静默如迷

147猴皮筋的弹性与长度

150滚铁环时你在想什么

155带血的木棒

159蚂蚁上树的三条路径

163风语者

167拔河,生死为界

171复调,青梅与竹马

174撵上一朵花的时间

178追忆我的似水流年

182胶片是一首泛黄的诗

186一根绳子的时间简史

189时间的潜意识走向

192指星星的人过去了

第五辑 田园篇:

/ / 瓜棚豆架雨如丝,我还记得你隔着土墙喊我的名字

198人间蛙事

202摸鱼儿——鲫鱼疑案

206桃符,行走在木头里的钟馗

209挤磨油儿

213骑一头蟋蟀锦衣夜行

217固执的稻草人

220天空是鸟儿的自由

224山坡羊

228蜗牛也有自己的家

232萤火虫启蒙了夜色

236手影者 

【部分章节选读

独乐之法

文| 宋长征

◎ 陀螺:源于深宫之戏,其形微,手捻放于盘,而旋转。村庄陀螺,多为木制,老年梨树、枣树,取其坚硬、沉实,手旋放于地,以布带抽打,鞭笞而不息。旧称独乐,不如众乐乐,一人一陀螺,童年旋转而过。

有些时候我会陷入困顿之中,一个人的生活对我来说难免枯燥无味。镇街上的生活本来就很简单,各有各的日子与活法:有人善饮,每逢阴雨天邀上三五人到对面的汇源饭店喝酒,喝大了就抬杠,争论钓鱼岛能否收回,说普京也许是闲的,开飞机领着一帮鸟迁徙,后来脚步踉跄,回家蒙头大睡,第二天醒来照常迎接新一天的太阳;有人喜欢搓麻,牌九,老年娱乐室的设立提供了最好的空间,冬有火炉,夏有空调,面红耳赤间云雾缭绕,也就轻松度过了一天。

我被店拴住,被自己拴住,世界很大,有人想出去走走——前提条件是要走得起。我走不起,走了镇街上少一个剃头的,很多人的头毛会茂密生长,因而找不到一个适合收割它们的人。我被书拴住,眼睛落在书页上,一个世界蓦然开启,甚至比坐地日行八万里还要奇妙。最重要的,书带给我片刻的安宁,很多个片刻组成漫长的一生。我以为这种习惯的形成是有来历的,就像一句话叫“三岁看老”,我对此没有任何质疑。

陀螺是木头的,是简单与静止,是草木的肢解而衍生出来的边角料。在没有经过我的手之前,一小截木头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尚能旋转,还能旋转着向前奔跑,实现了一棵树除了静默还能行走的终极梦想。看见别人在村口抽打陀螺,忍不住好奇,想让父亲替我去做一只陀螺是不可能的,中风之后的父亲连卷烟都要我帮他,一枚纸片,卷成小小的喇叭口,舌尖一抿,给父亲点燃。然后,用菜刀开始削削砍砍。左手食指,有一块黄豆大小的伤疤,就是在制作陀螺的过程中留下的纪念。

——陀螺并不嗜血,快乐也不嗜血。一个少年的快乐与陀螺联系起来,旋转如花,构成村庄简洁的背景。

有关陀螺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中,当时被称为独乐,一个直径约4寸的圆盘,中间插一枚铁针,以手捻转,为古代宫女打发时间的玩具。我们村的陀螺没什么贵族气息,其用料一般无非是刺槐、枣木、在村庄生长多年的梨树,取其木质细腻,有分量感,才不至于让别人看轻了身价。

一只旋转的陀螺的全部身价就是能带给一个乡间少年单纯的快乐。苘麻,老河滩上遍地是苘麻,撅下一株,留尺余为柄,余下部分剖开,去杆、留皮,取其韧劲,编织成鞭,找一块平地,左右手交替用力,致陀螺旋转,而后开始鞭笞。

我想,一个人的生命亦如陀螺,小时候上学,长大了务工、上班、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再作一些包小三、换媳妇、照顾年迈的父母,两腿一蹬找阎王爷报到,没有消停的时间。也疲乏,也迷惑,也苦闷,也彷徨——但真的一旦停下来,更找不到方向。这是生活的悖论,一如陀螺的困惑:转,还是不转?这是个问题。

明朝时有一首民谣:“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可见当年娱乐活动还是比较丰富的,相较于今天屁大点的孩子就捧着一手机躲在谁家房子后面蹭Wi-Fi,对正在生长的身体更有益处。我们村玩陀螺,简单地以时间取胜是一种;另外一种比较复杂,画地为城,以敲打陀螺的木棍为尺,丈量谁能将陀螺打转且移动得更远。首先报出你所预料的陀螺行走路径的长短,如果没能达到预先设定的尺度为败,反之下一回合仍由你掌控。

我比较喜欢的,是一个人走出家门,便将陀螺旋放在地上,一边抽打,一边走向村外。此时村庄与街道是虚无的,寒冷与自卑是虚无的,贫穷与困顿是虚无的,就像如今我在店里随手展开一本书,我会省略掉所谓出身与因为写作带来的一些缥缈的东西,我的眼里只有一行行简单的文字,在跌宕或者舒缓的情节中,我不过是一枚旋转走过的陀螺。我需要我一个人的鞭策,而非其他。我需要看见自己的旋转与时间擦肩而过,而非纠缠于彷徨与苦闷。我明白有一只虚无的鞭子在我的头顶挥起,在自由的旋转中寻找无法预设的目的地。

竹蜻蜓的历史可谓久远,在双手迅疾的搓动后升起在空中,而后自由落体,它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与别人无关,最重要的是,一旦有了旋转与飞翔的契机,它就会紧紧抓住风的翅膀。

在英语中陀螺一词的翻译是回旋体,竹蜻蜓是,我用枣木砍削的陀螺是,在物体中高速旋转的原子、分子、中子是,脚下转动的地球也是。这是一个回旋的世界,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是不是另一个轮回已经开始?

陀螺是木头的,是简单与静止,是草木的肢解而衍生出来的边角料。在没有经过我的手之前,一小截木头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尚能旋转,还能旋转着向前奔跑,实现了一棵树除了静默还能行走的终极梦想。看见别人在村口抽打陀螺,忍不住好奇,想让父亲替我去做一只陀螺是不可能的,中风之后的父亲连卷烟都要我帮他,一枚纸片,卷成小小的喇叭口,舌尖一抿,给父亲点燃。然后,用菜刀开始削削砍砍。左手食指,有一块黄豆大小的伤疤,就是在制作陀螺的过程中留下的纪念。

——陀螺并不嗜血,快乐也不嗜血。一个少年的快乐与陀螺联系起来,旋转如花,构成村庄简洁的背景。

有关陀螺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中,当时被称为独乐,一个直径约4寸的圆盘,中间插一枚铁针,以手捻转,为古代宫女打发时间的玩具。我们村的陀螺没什么贵族气息,其用料一般无非是刺槐、枣木、在村庄生长多年的梨树,取其木质细腻,有分量感,才不至于让别人看轻了身价。

一只旋转的陀螺的全部身价就是能带给一个乡间少年单纯的快乐。苘麻,老河滩上遍地是苘麻,撅下一株,留尺余为柄,余下部分剖开,去杆、留皮,取其韧劲,编织成鞭,找一块平地,左右手交替用力,致陀螺旋转,而后开始鞭笞。

我想,一个人的生命亦如陀螺,小时候上学,长大了务工、上班、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再作一些包小三、换媳妇、照顾年迈的父母,两腿一蹬找阎王爷报到,没有消停的时间。也疲乏,也迷惑,也苦闷,也彷徨——但真的一旦停下来,更找不到方向。这是生活的悖论,一如陀螺的困惑:转,还是不转?这是个问题。

明朝时有一首民谣:“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可见当年娱乐活动还是比较丰富的,相较于今天屁大点的孩子就捧着一手机躲在谁家房子后面蹭Wi-Fi,对正在生长的身体更有益处。我们村玩陀螺,简单地以时间取胜是一种;另外一种比较复杂,画地为城,以敲打陀螺的木棍为尺,丈量谁能将陀螺打转且移动得更远。首先报出你所预料的陀螺行走路径的长短,如果没能达到预先设定的尺度为败,反之下一回合仍由你掌控。

我比较喜欢的,是一个人走出家门,便将陀螺旋放在地上,一边抽打,一边走向村外。此时村庄与街道是虚无的,寒冷与自卑是虚无的,贫穷与困顿是虚无的,就像如今我在店里随手展开一本书,我会省略掉所谓出身与因为写作带来的一些缥缈的东西,我的眼里只有一行行简单的文字,在跌宕或者舒缓的情节中,我不过是一枚旋转走过的陀螺。我需要我一个人的鞭策,而非其他。我需要看见自己的旋转与时间擦肩而过,而非纠缠于彷徨与苦闷。我明白有一只虚无的鞭子在我的头顶挥起,在自由的旋转中寻找无法预设的目的地。

竹蜻蜓的历史可谓久远,在双手迅疾的搓动后升起在空中,而后自由落体,它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与别人无关,最重要的是,一旦有了旋转与飞翔的契机,它就会紧紧抓住风的翅膀。

在英语中陀螺一词的翻译是回旋体,竹蜻蜓是,我用枣木砍削的陀螺是,在物体中高速旋转的原子、分子、中子是,脚下转动的地球也是。这是一个回旋的世界,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是不是另一个轮回已经开始?